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博士候選人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學士
簡介:
諳海陸腔客語,畢業於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201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碩士班(2016)。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博士班博士候選人(2020-至今)、研知有物有限公司執行長。
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助理;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通識中心教學助理;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青年智庫、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青年諮詢委員、桃園市客家青年會監事、桃園市文化創意產業推廣協會監事。持有華語導遊人員證照(第 006940 號)、客語能力認證(99E07235)。長期關注客家文化與社區營造之議題,且持續參與客家農村活化、社區組織輔導等培力工作,具有導覽活動執行、研究計畫調查等數項實務經驗。
專長:
客家社會文化、客家民間信仰、客家移墾史、空軍軍事史、田野調查及口述歷史、社區營造與農村再生。
著作:
專書-
《基地顯影,空軍群英――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口述訪談》。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20。(第二作者,與葉子維合著)
-
《看見臺北客家1:拓墾、聚集區、家族與社團》。臺北:財團法人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2022。(羅烈師主編,作者群之一)
-
《看見臺北客家3:百工百業的客家生命力》。臺北:財團法人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2022。(羅烈師主編,作者群之一)
-
《基地群英 展翅翱翔: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口述訪談2》,2024。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第二作者,與簡雪玲、葉子維合著)
-
《箍仔內與外:航空城與她們的故事》。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24。(第一作者,與簡雪玲、王乙寬合著)
-
〈消逝的「客家教會」:香港崇真會救恩堂之變遷〉,《客家研究》10(2)(2017)。1-48頁。
-
〈臺灣客家節慶政策的創新傳統:從「天穿日」到「全國客家日」〉,《全球客家研究》13 期(2019)。43-78頁。
-
〈評論《土地神信仰的跨國比較研究:歷史、族群、節慶與文化遺產》〉,《全球客家研究》16 期(2021)。277-286頁。
-
〈箍仔內的女性身影:論前空軍桃園基地之歷史、地景與記憶〉。《桃園文獻》19期(2025)。73-112頁。
-
〈北港朝天宮現存「與天同功」匾額由來考釋:兼論北台灣客庄文物〉。《客‧觀》8期(2025)。編輯中。(第一作者,與羅烈師合著)
-
〈金牌農村如何可能?桃園新屋埔頂社區的營造歷程探究〉。葉晉嘉編,《2017 客家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文化傳承、產業推廣與客庄營造論文集》,160-172 頁。屏東: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2017。
-
〈香港客家文化襲產:針對博物館、聚落及墳場之田野考察〉。收錄於黃湘陽編,《第二屆中華文化人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667-694 頁。香港:珠海學院中國文學與歷史研究所,2017。
-
〈跟著曾茂公巡守三七圳:走讀桃園新屋〉。收錄於蔣竹山主編,《走讀桃園指南》,136-153頁。臺北:蔚藍文化出版社,2024。
-
〈泛大伯公現象:東南亞大伯公研究的回顧與探討〉。收錄於劉健宇、李欣元、白偉權、孔德維編,《海洋亞洲的想像:全球化與去全球化》,116-130頁。臺北:威秀資訊,2024。
-
〈鍾肇政胞衣跡:《沉淪》中的九座寮文學地景踏查〉。收錄於鍾延威編,《台灣文學的天光:鍾肇政與龍潭的百年身影》,編輯中。臺北:前衛出版社,2025。
-
〈北港朝天宮現存北台灣客庄文物及史料概述〉。收錄於蔡相煇、林承緯編,《2024北港進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編輯中。臺北:蔚藍文化出版社,2025。(第一作者,與羅烈師、邱彥翔合著)
-
《香港崇真會救恩堂之傳教策略與教會變遷――以「分齡牧養」為論述中心》。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