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史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The Faculty of St. Robert Bellarmine),1929 年,原創於上海徐家匯。1967 年遷台,附屬於輔仁大學,但直接隸屬教廷教育部管轄。2012 年,銜教廷之命,成為獨立學府。同年教廷與中華民國教育部簽訂合約,互相承認雙方高等教育機構頒發的學位。

主曆 1929 年
聖羅柏・白敏(St. Robert Bellarmine)神學院,於 1929 年設立於上海徐家匯。由宗座大學學業聖部(the Sacred Congregation of Seminary and University Studies)及耶穌會中華省創辦於上海徐家匯。
主曆 1930 年
奉宗座聖部認可,得授與神學學士(S.T.B.)及神學碩士(S.T.L.)學位。
主曆 1932 年
由宗座大學學業聖部(the Sacred Congregation of Seminary and University Studies)藉宗座法令(the Apostolic Constitution)《知識之主天主》(Deus Scientiarum Dominus)認可,作為培育耶穌會年輕會士學府。
主曆 1952 年
遷往菲律賓碧瑤(Baguio)上海及菲國時期,專為培植耶穌會傳教士而設立。
主曆 1968 年
遵照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教會傳教工作法令》16 號之精神,由菲律賓遷至台北縣新莊現址,同年 12 月 8 日正式簽約附於輔仁大學。此後,奉准收納各教區修生、各修會男女會士,及蒙受神學信仰培育召叫之平信徒,從事各級神學與信仰培育工作。並按 1983 年 12 月 5 日、公教教育聖部法令第 457 / 79 號,授予神學學士、神學碩士及神學博士等學位。
主曆 1983 年
奉准開設博士班。
主曆 1991 年
本院現行章程於 2 月 28 日獲宗座教育聖部批准。

  本院原名徐匯神學院,主曆一九二九年由中華耶穌會創辦於上海徐家匯,一九三二年奉宗座教育部認可,得授與神學學士及碩士學位。一九五二年遷往菲律賓。在上海及菲國時期,專為培植耶穌會傳教士而設立。一九六七年由菲遷回中華文化的環境,位於天主教輔仁大學旁,同年十二月八日,正式簽約附設於輔仁大學,並奉准得收納各教區修生、各修會男女會士及優秀教友,協助培植後繼新秀。一九八五年奉准開設博士班。二○一二年,為更清楚確立既獨立於輔仁大學,又強調保持彼此合作的傳統,本院改名為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聖博敏樞機主教是十七世紀耶穌會著名的神學家,也是本院的主保)。本院現行章程修正後,於二○二○年七月三十一日由宗座教育部核定通過。

遷台前簡史:

1929 年,由耶穌會中華省創辦於上海徐家匯,原名「徐匯神學院」。
1932 年,奉天主教宗座教育部認可,得授予神學學士(S.T.B.)及碩士(S.T.L.)等學位。
1952 年,遷往菲律賓碧瑤(Baguio)(在上海及菲國時期,專為培植耶穌會傳教士)。

在台發展大事紀:

1967 年,由菲律賓遷至台灣新莊現址。同年 12 月 8 日,正式簽約附設於輔仁大學,全名為「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聖羅柏・白敏神學院」。
1967-1968 年,開始以中文教學(1967 年,一半以中文教學;1968 年,已全部用中文教學)。並奉宗座教育部准許,得收納各教區修士、各修會男女會士及平信徒。
1968 年,成立「教義學系」。
1969 年,制訂拉丁文版的章程。
1969 年,開始發行《神學論集》。
1969 年,設置「神學著作編譯會」。
1971 年,開始舉辦對外一年一度的神學研習會。
1972 年,開始發行「輔大神學叢書」。
1983 年,奉准開設博士班(第一位博士耶穌會士武金正神父於 1988 年取得神學博士學位)。
1985 年,確立院徽,由王端敏女士設計。
1985 年,設置「徐光啟神學獎學金」。
1991 年,首度以中文修訂章程,宗座教育部於 2 月 28 日核准。
1992 年,設置「楊廷筠神學教師基金」
1993 年,《輔神人》創刊。
1993 年秋,開設「夜間教友神學課程」。
1997 年 1 月 25 日,頒授「普世博愛運動」創始人盧嘉勒女士(CHIARA LUBICH)榮譽神學博士學位。
1998 年 12 月 8 日,設置「禮儀研究中心」。
1999 年 3 月,設置「生命倫理研究中心」。
2002 年 10 月,設置「原住民神學研究中心」。
2004 年 9 月,開設教義學系「福傳組」。
2008 年,耶穌會中華省設置「神學院發展基金」。
2009 年 2 月,開始招收陸生。
2009 年 7 月,原住民神學研究中心《原牧年刊》創刊。
2009-2010 年,開設「靈修學程」。
2011 年,開設教義學系「教義組」。
2012 年,正名為「輔仁聖博敏神學院」,以清楚確立既獨立於輔仁大學(本院直隸天主教宗座教育部),又強調保持合作的傳統。
2012 年 12 月 8 日,與輔仁大學簽訂「合作協議書」。
2012 年 12 月 17 日,天主教宗座教育部與中華民國教育部簽訂合約,互相承認雙方高等教育機構頒發的學位,故本院學位獲中華民國政府承認。
2013 年,第二度以中文修訂章程,即現行章程,宗座教育部於 5 月 27 日核准。
2014 年,確立「十年發展計畫」(2014-2024 學年度)。
2015 年,開設「婚姻與家庭學程」及「牧靈心理學程」。
2018 年,確立校歌,房志榮神父填詞,調寄黃友棣教授作曲的輔仁大學校歌。
2018 年 5 月,設置「信仰小團體牧民中心」。
2020 年,再度修正章程,宗座教育部於 7 月 31 日核定通過。
 



圖 片 集
1967年3月台北總教區羅光總主教為輔神動土祝福.jpg
1971年1月20日第一屆神學研習會合影.jpg
1971年4月16日本校董事長耶穌會總會長雅魯貝神父(最前排右八)與全體師生合影,旁邊是當時的院長張春申神父(右九).jpg
輔神落成紀念碑.jpg
大聖堂內的感恩聖事.jpg
大聖堂前的玫瑰花圃.jpg
大聖堂前的校園.jpg
早期校門.jpg
早期上課情況(1967-1968學年度).jpg
圖書館大門與公布欄.jpg
校園中庭.jpg
1989年3月1日第一位神學博士武金正神父論文口試現場, 指導教授房志榮神父(右一),口試委員張春申神父(右二)及谷寒松神父(右三),朱修德神父主持(左一).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