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代號:A02
英文名稱:Theology of Spirituality
授課時間:乙年第一學期;隔年開課
學分數:2學分(選修;教義學系必任選;靈修學程必任選)
基督徒基於信仰的啟示,在歷史的時空中戮力實踐信仰,漸漸地也累積出相當的靈修經驗與傳統,歸結出一些靈修生活的規律與概念。本課程設法介紹一些靈修生活中的規則與概念,並佐以靈修傳統中的一些經典與經驗,期能幫助同學理解並能加以實踐於自身。
課程以講授為主,共分三單元。單元一:靈修神學是甚麼;單元二:靈修生活(基礎篇) ,2.1 本性結構,2.2超性結構;單元三:靈修生活的發展,3.1 整體觀,十字若望木頭燃燒的教導,3.2 淨化,去除阻礙,3.3 聖化,祈禱,祈禱遇到的問題,簡述神秘生活。科目代號:A03,A04
英文名稱:History of Christian Spirituality (A)、(B)
授課時間:甲年第一學期及第二學期;隔年開課
學分數:課程分上、下兩學期,各2學分。(選修;教義學系必任選;靈修學程必任選)
學生得到的講義主要是根據 Pierre Pourrat 著《Christian Spirituality》四冊,以及 歐邁安 著 《天主教靈修學史》
評量方式:課堂參與40%;期末報告60%。
基督宗教靈修學史是探討基督徒如何效法耶穌基督走成聖之路,在面對各時代對信仰挑戰時所做的回應。研究前人的豐富經驗目的是以古鑑今,從歷史中吸取教訓,開拓我們自己靈修生活發展的新方向。
基督宗教靈修學史(上)內容:
靈修 (Spirituality):基督徒成全及其方法
耶穌和宗徒的克修教導(ascetic teaching)即 “成全” 教導
初期基督徒的生活
前三世紀的基督徒成全靈修(Christian Asceticism)
早期基督徒靈修的 “異端行為”
四/五世紀東方修道生活
卡帕多細亞 (Cappadocian) 的教父
四/五世紀東方修士的靈修教導
四/五世紀西方的隱修傳統
白拉奇主義和奧斯定主義對靈修的影響
聖奧斯定的靈修教導,誘惑與祈禱
第四/五世紀的神秘靈修─聖奧斯定(西方)和偽狄尼修(東方)
基督與五/六世紀(基督論論戰時)的靈修:聖體聖事
天主之母/童貞瑪利亞的敬禮
五世紀後西方靈修傳統的發展
五世紀後東方靈修傳統的發展
小 結
中世紀靈修緒論
中世紀本篤派靈修及虔敬(Affective Piety)
Ⅰ、中世紀本篤靈修的源頭--Cluny
Ⅱ、熙篤會The Cistercian Order
Ⅲ、St. Bernard:他對修院生活的看法
Ⅳ、其他本篤靈修中心:The Abbey of Bec和St. Anselm(聖安瑟)
St. Bernard的靈修教導
St. Bernard之後的本篤靈修
十二世紀的理性靈修和柏拉圖主義
聖道明和道明派
理性靈修和亞裡斯多德(聖多瑪斯的教導)
聖方濟和方濟派靈修
基督宗教靈修學史(下)內容:
十四世紀末到十五世紀Low Countries的Practical Mysticism(實用秘修)
“師主篇”的教導
十五世紀初對過分理性神修及假秘修的反動
Carthusian嘉杜仙修會靈修及十四至十六世紀在德國的流行
中世紀的宗教虔敬(devotions)
中世紀總結
十五世紀至十七世紀中的靈修
聖依納爵和他的神操
天主教的人文主義
路德和基督教的秘修
西班牙的黃金時代
聖女大德蘭和聖十字若望
十六世紀義大利的靈修
聖方濟沙雷 (St. Francis de Sales)
近代靈修 (十七到十九世紀):
楊森主義(Jansenism)
寧靜主義
St. Margaret Mary 和恭敬耶穌聖心
十七、十八世紀學童的老師
十八世紀的義大利靈修和St. Alphonsus Liguori
十八、十九世紀德國的理性主義和奧秘靈修
波蘭的靈修傳統
天主教在英國的復甦
十九世紀的法國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
二十世紀初
靈修史的意義和今日靈修
聖女小德蘭的神嬰小道和傳教主保
New Age 靈修;基督徒靈修與東方靈修的比較
科目代號:SP1
英文名稱:Reading of Texts on Spirituality
授課時間:乙年第二學期;隔年開課
學分數:2學分(選修;教義學系必任選;靈修學程必任選)
本課程既為導讀,目標是由教師引導和介紹一些天主教傳統中的經典作品,並由同學們親身閱讀,希能略微品嚐與體味經典的深意;並藉由上台分享與討論,互相激盪,在期末以書面報告整體閱讀與學習的心得。
課程進行方式,先由教師選取若干靈修經典作品(6-7件),並在課堂對作品做整體介紹與導論,如;作者與作品背景,靈修歷史中的地位等,作品的結構與特點;有時間將選取某些段落做賞析。安排學生閱讀的段落,請同學進行全部或部分作品的閱讀。並在下次上課時由同學輪流上台報告,並進行討論,教師適時補充。每位同學應至少有一到二次上台報告機會。在期末將回顧課程,總結課程的經驗,並繳交期末書面報告。科目代號:SP3
英文名稱: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Spiritual Growth
授課時間:乙年第二學期;隔年開課
學分數:2學分(選修;教義學系必任選;靈修學程必任選)
課程目標:
天主教靈修史中,不同的靈修大師多有言論指出,人的靈修旅途是一個漸進的成長過程,其中包含了認識自我和認識天主、發現真我及走向天人合一的歷程。發展心理學提供了不同的人格發展理論,幫助人認識自己成長的歷程,將人一生的生理、心理與社會關係和追求超越等等方面的發展,分成了不同的階段,各階段有其主要的發展任務與內容。本課程關注人格發展與靈修成長如何相輔相成,目的為:
- 自基督信仰的眼光認識心理學的發展理論。
- 以發展心理學各家理論為架構,探討在不同發展階段天主教信仰與靈修的成長課題。
- 探討阻礙信仰及靈修生活成長的因素,進而整合心理與靈修生活。
- 由個人之經驗與學習,延伸至使徒服務中關注人整體的成長。
課程內容:
- 緒論:信仰、靈修、人格、成長與發展
- 人的認知發展與信仰及靈修發展的關係
- 社會心理發展觀點下人格發展各階段中的靈修課題
- 人的道德發展與靈修成長
- 情緒的發展、情感記憶與心靈自由
- 性心理成長的靈修幅度
- 靈修轉變(皈依)的過程
- 靈修成長的階段
科目代號:SP7
英文名稱:I Want to See God (A)
授課時間:甲年第一學期;隔年開課
學分數:各2學分(選修;教義學系必任選;靈修學程必任選)
跟隨瑪利尤震神父的腳步,走靈修的道路
教會中有些兄姐已經開始了祈禱生活,但感到沒有方向和指導。「他們更需要領悟靈修經驗,深自覺醒,渴望更深入地進入天主之內。」本課程就是為這樣的對象開設的。希望藉著跟隨瑪利尤震神父的巨著「我要見天主」的教導,可以將加爾默羅會的靈修,特別大德蘭的教導應用在祈禱生活中。
選用這本書是因為這並不是高深的學理,而是「實用性、生活化的教導。尤其喜愛把教理生活化這種既真實又簡樸的見證。」對於已經開始度祈禱生活的人具有啟發的作用。
按著這本書當初形成的過程,我們將以「我要見天主」一書做為課本,共同研讀,所以每個人都要有一本。同時,每次課後,與生命之母會的姊妹共同靜禱。這樣,既有靈修教導的研讀,又有實際的祈禱操練。
科目代號:SP8
英文名稱:I Want to See God (B)
授課時間:甲年第二學期;隔年開課
學分數:各2學分(需先修過我要見天主(上)方能選修;教義學系必任選;靈修學程必任選)
科目代號:SP10
英文名稱:Introduction to Ignatian Spirituality
授課時間:每年第一學期
學分數:2學分(選修;靈修學程必任選)
修課條件:以靈修學程為優先(限26人)
課程目標:
- 認識依納爵靈修的特色和精神
- 經驗依納爵靈修的祈禱方式
- 培養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依納爵靈修的能力
課程內容:
- 聖依納爵的生平
- 依納爵靈修的特點和省察祈禱
- 神操是什麼?
- 分辨:如何與耶穌一起做的決定
- 分辨:團體如何一起做分辨
- 依納爵靈修和社會正義
- 依納爵靈修式的靈修輔導
- 依納爵靈修和藝術/繪畫
- 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依納爵靈修
參考書目:
- 聖依納爵:自述小傳和心靈日記
- 神操新翻譯
評分方式:
- 期中實習(10月份):設計和提供依納爵靈修式的操練(小組)(50%)
- 期末考試(1月份):口試(個人)(40%)
- 上課參與和表現(10%)
科目代號:SP11;SP12
英文名稱:Introduction to Spirituality and Practice (A)、(B)
授課時間:每年第一學期及第二學期〔學年課〕
學分數:各1學分(選修)
(教義學系必任選;教義學系平信徒及靈修學程必修)
一般來說,基督徒對於靈修和祈禱都略知一、二,但進一步詢問他們,又似懂非懂,不知如何說清楚、講明白。有鑑於此,本課程係以基督徒靈修和祈禱的入門為出發點。著重於祈禱的操練和宗教經驗,並以小組分享的方式進行,最後作一小結,藉此說明和澄清靈修的基本概念。
這是一個學年的課程,藉著循序漸進的操練:靜心、自我覺察、想像力操練、傾心靜聽、默想和默觀等,期能更深地與主相知、相愛和相結合,並走向在主內經歷淨化、轉化、聖化,進而神化的過程。科目代號:SP13
英文名稱:Shadow and Grace: Towards a Spirituality of Harmony
授課時間:乙年第一學期;隔年開課
學分數:2學分(選修;教義學系必任選;靈修學程必任選)
課程目標:
我們每人都被召叫「成全如同天父」,然而,人有時會因先入為主的觀念或片面的想法,認定為了聖潔必須完美;或是為了與主合一,必須去除不被他人肯定或自己也不接受的某些負面自我特質。卻沒有想到「黃金就在黑暗裡」、「罪惡在哪裡愈多,恩寵也格外豐富」,為了「成全、成聖」我們必須成為「整體」。而整體包羅萬象 ,無論是正面與負面、好的和壞的、光明或是黑暗。我們可發現生命中的陰影給我們帶來的禮物,憑藉恩寵走向成全如同父的召叫,活出天主子女圓融的生命。
本課程是以心理學的理論為工具,認識人對自我負面感受形成之因和生命中不同形式的陰影,以天主教的靈修內涵及操練方法,整合本課程內容帶來的自我覺察,學習接納過往及現今對自我的了解,活出在耶穌基督內日日更新的生命。
課程內容:
- 正本清源:整全與成為天主子女的靈修
- 人生境遇中的幽谷與心理陰影觀
- 陰影是隱蔽的寶藏:尋找你的藏寶圖
- 聖德與完美:追求完美的迷思與靈修的淨化歷程
- 一體兩面:人格特質的正、負能量
- 自我形象與扭曲及正確的天主形象
- 讓光照射,收回投射與防衛
- 進入主愛,跳脫心理遊戲的陷阱
- 讓憤怒、羞恥、恐懼化作走向神聖的窗口
- 成為整體的我反映天主的愛
科目代號:SP15
英文名稱:Discernment for the Will of God
授課時間:甲年第一學期;隔年開課
學分數:2學分(選修)
課程目標:
從聖經神學瞭解靈性分辨,學習靈性分辨的藝術,遵照依納爵靈修的方法,如何使祈禱與行動結合,經祈禱而分辨天主的旨意,如此達到合乎天主旨意的決定。在實踐過程中,把信仰整合於生活行動中,為幫助自己承行天主旨意,也幫助別人依照天主的信仰而生活。
課程內容:
根據聖經,靈性分辨的意義是什麼?如何實行?聖依納爵的神操實踐如何把祈禱與生活行動整合,如何使我們做的決定與天主的旨意吻合,且使我們拒絕相反天主的事情。
科目代號:PS02
英文名稱:Spiritual Direction
授課時間:甲年第一學期;隔年開課
學分數:2學分(選修;教義學系必任選;靈修學程必任選)
現代人渴求靈修,因而靈修輔導也在不同的基督徒團體有重新發展的趨勢。究竟什麼是靈修輔導?與其他的助人服務或牧靈工作有何區別?為了讓靈修輔導可以順利地進行,輔導員或受輔者需要認識些什麼或做何種準備?這些都是在談靈修輔導時的重要議題, 因而,本課程的目標為:
- 探討靈修輔導的本質
- 辨別靈修輔導與牧靈諮商、心理輔導等助人服務之異同
- 研究靈修輔導的核心―宗教經驗
- 認識靈修輔導中的天人關係、人人關係的建立與進展歷程
- 學習靈修輔導的藝術―聆聽、默觀與其他助人方法
- 了解成為靈修輔導員與受輔者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