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會歷史

科目代號:H01
英文名稱:Ancient Church History with Patrology
授課時間:每年第一學期
學分數:2學分(神學系、教義學系牧靈組一年級必修; 教義學系福傳組二年級必修)

在此地區所教的教會歷史有具體的目的。向過去的歷史經驗學習,以反省並創造中國教會的現在以及未來。為了達到此目的,介紹六個主題:

  1. 教會與古代文化;幫助學生反省本地化的問題(教會與文化的相互影響)。
  2. 教會與政府;教會面對敵視的或友善的政府時,如何保持外在及內在的自由。
  3. 教會與組織:教會如何意識到自己是怎樣的團體,如何保持良好的傳統,同時如何肯定其新穎。
  4. 教會與教義:教會面對所出現的謬論,如何意識到其信仰的內容及如何表達,此以首六屆大公會議以及教父學為基礎。
  5. 教會與生活:靈修、禮儀、傳教及修會生活的沿革。
  6. 教會與藝術:在藝術上看初期基督徒的信仰生活。

科目代號:H02
英文名稱:Medieval and Modern Church History
授課時間:每年第二學期
學分數:2學分(神學系、教義學系牧靈組一年級必修;教義學系福傳組二年級必修)

課程簡介:
中世紀乃至近代、現代一千多年的政治與社會文化變遷,廣泛且深入地影響教會對自我身分的認知與對外展現的面貌。本課程就教會與政治、組織、教義、社會人文思想的關係,依照歷史時序探討攸關教會的指標性事件:中世紀封建制度下的教會、16世紀宗教改革、地理大發現時期的教會傳教工作、啟蒙運動、西歐由封建制度走向民族國家的發展,特重教會近代三次大公會議,以及主題探討現代教會對梵二教導的落實。

課程目標:
藉著本課程的學習,期待同學加強對教會身分本質的認知與認同;並能習得「探究」與「思辨」歷史的能力,以古鑑今,了解形成現代教會與世界關係的因果,合理解釋歷史問題;同時有效運用歷史資料,進一步分辨實踐天主國的未來走向,得為跨界對話及本地化福傳效力之益。

課程方法:
課堂基本資料解說,鼓勵同學興趣延伸閱讀,紀錄片觀看,小組討論與主題研究報告。

科目代號:H21
英文名稱: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Mission in China
授課時間:三年級第二學期;每年開課
學分數:2學分(神學系必修;教義學系必修)

本學科探討福音流傳中國的歷史,以天主教史為主,但亦講述景教、東正教及基督教。
本學科區分為:

  1. 景教在中國。
  2. 蒙元時期的天主教。
  3. 明末迄今的天主教(包括教難的原因及中國與教廷使節史)。
  4. 東正教在中國。
  5. 基督教在中國。
  6. 天主教與基督教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