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代號:H01
英文名稱:Ancient Church History with Patrology
授課時間:每年第一學期
學分數:2學分(神學系、教義學系牧靈組一年級必修; 教義學系福傳組二年級必修)
本課程授課目標:
古代教會歷史:
- 探究初期教會在傳播福音時所面臨到的社會、文化、政治等情況
- 探究教會發展過程當中,教會內部的職務以及組織的發展過程
- 探究教會內對於耶穌基督所啟示的信仰內容之理解的發展以及初期基督徒的信仰生活狀態
- 探究初期教會召開大公會議的目的、需面對與解決問題及其後續發展。
關於教父學:
透過對教父們的生平背景介紹,以及在課堂上「一起閱讀」一小部分教父們的著作內容,嘗試了解初期教會信友們的信仰生活,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思想,嘗試去反思古代教會與我們當今的教會生活有什麼異同?透過教父們的言教與身教,期許幫助我們能更深入我們的信仰生活,同時加深我們與耶穌基督以及基督所建立之教會的關係。
課程指定參考書:
- 畢爾麥爾(Bihlmeyer)等編譯,雷立柏(Leeb)譯。《古代教會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
- 韓佳博和黃孔如合編。《教父學導論》上下冊。台北:光啟文化,2021。
- 諾曼坦納(Norman P. Tanner)著,張紫蘭譯。《探究大公會議的寶藏》。台北:光啟文化,2018。
科目代號:H02
英文名稱:Medieval and Modern Church History
授課時間:每年第二學期
學分數:2學分(神學系、教義學系牧靈組一年級必修;教義學系福傳組二年級必修)
課程簡介:
中世紀乃至近代、現代一千多年的政治與社會文化變遷,廣泛且深入地影響教會對自我身分的認知與對外展現的面貌。本課程就教會與政治、組織、教義、社會人文思想的關係,依照歷史時序探討攸關教會的指標性事件:中世紀封建制度下的教會、16世紀宗教改革、地理大發現時期的教會傳教工作、啟蒙運動、西歐由封建制度走向民族國家的發展,特重教會近代三次大公會議,以及主題探討現代教會對梵二教導的落實。
課程目標:
藉著本課程的學習,期待同學加強對教會身分本質的認知與認同;並能習得「探究」與「思辨」歷史的能力,以古鑑今,了解形成現代教會與世界關係的因果,合理解釋歷史問題;同時有效運用歷史資料,進一步分辨實踐天主國的未來走向,得為跨界對話及本地化福傳效力之益。
課程方法:
課堂基本資料解說,鼓勵同學興趣延伸閱讀,紀錄片觀看,小組討論與主題研究報告。
科目代號:H21
英文名稱: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Mission in China
授課時間:三年級第二學期;每年開課
學分數:2學分(神學系必修;教義學系必修)
本學科探討福音流傳中國的歷史,以天主教史為主,但亦講述景教、東正教及基督教。
本學科區分為:
- 景教在中國。
- 蒙元時期的天主教。
- 明末迄今的天主教(包括教難的原因及中國與教廷使節史)。
- 東正教在中國。
- 基督教在中國。
- 天主教與基督教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