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代號:D03、D04
英文名稱:Revelation、Fundamental Theology
授課時間:一年級第一學期;每年開課
學分數:各2學分(神學系必修;教義學系必修)
課程目標:
課程內容:分三部分
科目代號:D05
英文名稱:The Bible and the Related Dogmatic Issues (Historicity, Inspiration, Canonicity, Tradition, Magisterium etc.)
授課時間:一年級第一學期;每年開課
學分數:2學分(神學系必修;教義學系必修)
課程目標:
課程內容
評量方式: 課堂之前測25%;課堂參與討論及分享25%;期末口試 50%
教科書目: 朱修德。《基督啟示的傳遞》,輔大神學叢書51。台北:光啟,2000。
科目代號:D11、D12
文名稱:Christology (A)、(B)
授課時間:一年級第二學期;每年開課
學分數:神學系、教義學系必修(甲)3學分;神學系S.T.B.必修(乙)1學分;神學系M. Div.和教義學系任選修(乙)
本課程包括
基督信仰的中心是在基督內天主進入人的歷史。本課先從歷史批判方法來認識歷史的耶穌,然後研究基督信仰的起源:耶穌的復活事件。接下來以新的聖經記載的耶穌基督的生平奧蹟,一方面反省耶穌是誰,另方面反省耶穌的奧蹟對人的意義――因為「只有在成了血肉的聖言的奧祕中,人才能真正認識人的奧祕」。接著,從公元七世紀前的大公會議為反異端而確立「耶穌是誰」的論斷。即是有一個位體,二個性體的真天主真人。再來從信理神學的角度去反省「耶穌是誰」為現代人的意義。
救贖論會研究教父們的救贖論;然後,特別從耶穌的痛苦和十字架的意義的角度做救贖論的神學反省,以及一些現代救贖論的問題如非基督徒的救恩問題等。
科目代號:D23
英文名稱:Theology of Grace
授課時間:乙年第二學期;隔年開課
學分數:3學分(神學系必修;教義學系教義組必修)
「恩寵」在新約裡是非常生活化,但後來似僵化為抽象概念,致使在實際信仰生活中難以活用。本課程先從聖經中,特別是新約,陳述救援工程中的恩寵啟示及其豐富意義。接著隨神學歷史脈絡,探索神學傳統在奧斯定與脫利騰時代對恩寵所提出的不同詮釋,最後從現代人的處境,以及本地化的視域對天主的恩寵作一系統性的綜合。
科目代號:D24
英文名稱:Theology of God (A)
授課時間:甲年第一學期;隔年開課
學分數:4學分(神學系必修;教義學系教義組必修)
人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天主?天主在現代人生活中所扮演角色,與神學所描繪的神觀有關。一個完整的神觀應該是與人生活在一起的神,天主之所以是天主,因為祂是人的天主,而非獨立自存的一位,這一直是聖經從舊約到新約的啟示中心。本課程首先說明人如何能經驗並認識天主,接著說明耶穌自己如何經驗到一個新的天主奧蹟,教會又如何在耶穌的啟示事件中確認天主聖三的信仰。聖三奧蹟既是教會所確認,應也是信仰團體生活發展的高峰與彰顯。今日神學應以新的模式解說天主聖三奧蹟,將之融入實際的生活中,而成為生命動力泉源。
科目代號:D25
英文名稱:Theology of God (B)
授課時間:二年級第一學期;每年開課
學分數:2學分(教義學系牧靈組、福傳組必修)
課程簡介
如果我們對天主的概念確實決定了我們看待和過生活的現實方法,那麼反過來也是正確的: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與他人和世界的關係—決定了我們對天主的形象和理解。作為基督徒,我們如何看待和理解天主?我們對天主的形像是否符合天主在耶穌基督內的啟示?
天主論,這門課的目標是用比較牧靈的方式把我們對三位一體的天主的信仰呈現出來或是再呈現出來。它尋求把三位一體的天主和我們每天的生活更緊密連繫起來。課程結束時,學生們被期待有能力回答下面這些有關天主論的實際問題:「天主是什麼(或是誰)?為什麼三位?天主怎麼把他自己啟示給了我們?近來在天主論上,我們面對的問題有哪些?我們對三位一體的天主的信仰和我們每日的生活有何關係呢?」
科目代號:D30
英文名稱:Ecclesiology (C)
授課時間:三年級第一學期;每年開課
學分數:2學分(教義學系牧靈組、福傳組必修)
本課程的主要目標,在於根據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教會憲章》的方向,探討教會的奧跡及性質,並指出天主教會在體制上的特殊元素。進而探討教會學相關的專題:教會學的方法論與歷史發展,新約中的教會,教會的不同圖像與模型,教會的結構及各種職務。在這基礎上來反省教會在現代亞洲中的使命,尤其是面對台灣地方教會的現況及教會在中國的特殊境遇。
科目代號:D31
英文名稱:Mariology
授課時間:二年級第一學期;每年開課
學分數:1學分(神學系必修;教義學系必修)
瑪利亞是天主的婢女,卻又是天主的母親。瑪利亞的重要角色來自她在天主的救恩工程里,與降生成人的耶穌基督的關係。關於聖母的信理,都應該來自基督的啟示。在這個課程里,我們用教會文獻,更特別根據聖經,研討聖母的「天主之母」、「卒世童貞」、「無染原罪」以及「靈肉昇天」的四大信理。也探討聖母作為一個「婦女、母親和耶穌的門徒」,給我們信仰和靈修上的啟發和幫助。
科目代號:D32、D33
英文名稱:Ecclesiology (A)、(B)
授課時間:甲年第二學期;隔年開課
學分數:神學系、教義學系教義組必修(甲)3學分;神學系S.T.B.、教義學系教義組R.S.B.必修(乙)1學分
本課程係以天主教會的傳統,特別是按照梵二大公會議文獻的精神,來探討基督的教會。因此不僅要暸解新約聖經各部書的教會觀,也要依循教父時期與教會歷代的生活和神學傳承,逐漸揭露教會的奧跡。進而對教會學相關的專題:教會的奧跡、特性、使命和組織,作深入淺出的系統性和綜合性的反省,期能對教會面對今日世界的使命,作更深入的自我覺察和省思,而能使今日教會反映出基督之光,藉著她的服務,讓眾人「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若十10)。
科目代號:D36
英文名稱:Theological Anthropology (B)
授課時間:二年級第二學期;每年開課
學分數:3學分(教義學系牧靈組、福傳組必修)
這個3學分神學的人學課程,是特別為教義系的學生所開設。目的是綜合性地介紹聖經和神學的人生觀,包括四個部分:
科目代號:D38
英文名稱:Theological Anthropology (A)
授課時間:乙年第一學期;隔年開課
學分數:4學分(神學系必修;教義學系教義組必修)
人是信仰的主體,神學所有的主題都必須由人的生命做開端,最後也必須回歸到人的生命上,人學因而在現代成為各項神學之基礎。本課程以天-地-人三面思維探討人生命的奧蹟及發展。首先說明生命的意義,人在宇宙的進程中如何被創造,他又如何在歷史過程中建構自我的生命,在天地人的關係脈絡中完成自我生命的實現與統一。在這基礎上來詮釋聖經中的人觀,人如何是天主的肖像;以及神學傳統中所說位格。最後說明人性中的超性幅度及原罪觀。
科目代號:D40
英文名稱:Comprehensive Study of Catholic Doctrine
授課時間:三年級第二學期;每年開課
學分數:2學分(教義學系牧靈組、福傳組必修)
在這信理的部份,我們主要會用《天主教青年教理》(YOUCAT) 的第一卷,以回答慕道者的心態,逐條討論天主教的基本信仰道理,使我們都有信心地去和別人分享天主教的美好信仰。
聖事和禮儀的教理綜合,將以《天主教教禮簡編》作為進路,並佐以《天主教教理》、《青年教理》和三年來相關課程的講義和材料,逐步幫助學生探討及複習「教會時期的逾越奧跡」、「逾越奧跡的聖事慶典」,以及「教會的七件聖事」,並且訓練學生針對某一項教理,找到宣講的語言及方式,以裝備未來的牧靈及傳教使命。
有關「倫理部分之教理綜合」,將以《天主教教理》、《真理的光輝》之倫理相關內容為主,與學生一齊探討及複習「基本倫理神學」、「人如何以信德回應天主的倫理真理」、「位格人的尊嚴、使命與召叫」、「救恩:法律與恩寵」、「十誡」及其他相關倫理議題。藉此複習幫助學生善度基督徒倫理生活,整合並加深日後從事倫理相關之牧靈使命時的宣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