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多祿和保祿,面對面】 文 / 曾慶導神父(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師)
【伯多祿和保祿,面對面】 文 / 曾慶導神父(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師) 在去年的聖伯多祿聖保祿瞻禮,路易吉.瑪利亞.埃皮科克(Luigi Maria Epicoco)神父在〈羅馬觀察家報〉撰文,論述這個節日應該給我們一個渴望共融,即「共議」的訊息。文章中文粗譯如下:

太長久以來,一種粗淺的觀念總是把伯多祿和保祿看作是相反的兩位宗徒:多元中被基督事件勉強合一;教會中的人「共存」的一個(想像出來的)奇蹟。事實上是沒有東西可以使我們這樣想的,即使〈宗徒大事錄〉所記載的,或新約牧函裡記錄的,三次這兩位「教會的柱石」實體性聚在一起(迦一8;宗二11;宗十五2)的記錄,也不能產生這觀念。會把他們倆如此放在一起,主要是後來的基督徒的感情投射的結果。但我想我們可以公平地說,伯多祿和保祿絕不應該被視為「相反」的,也不只是「肩並肩」的,而是「面對面」的兩位。

這「面對面」是共融的姿勢,這共融不只是因為大家有共同的理念或共同努力的目標。在共融中,目標總是在同伴、兄弟、姊妹的臉上可見到的。一個基督徒看世界是從他對面的人的臉上開始的,這是耶穌教導我們的方法。他面對著投了兩個小錢的窮寡婦(谷十二40-42);他撫摸小孩子( 谷十13-16)。這些面孔都是引介我們到天國的真正地方。因此,如果我們要把伯多祿和保祿放在一起,我們要有勇氣把他們「面對面」地放在一起。

共融是從別人的眼中看到自己的一種能力,堅信只有在這全神的「注視」中我們才可以明白前面該走的路。「共議性」的教會,正是由這覺悟和意識中產生的。不只是找到共同的價值觀,更是學習去觀看現實,感受別人臉上表現出來的需要,相遇的急迫性,心的渴望:「弟兄們!我們被迫暫時離開你們,僅是面目離開,而不是心離開,我們熱切願望及早見到你們的面。」(得前二17)

當今天我們想到伯多祿和保祿時,讓我們想到一個提醒我們對共融深切渴望的節日。這共融使教會成為今天的教會,也要成為將來的教會。

(文摘自:恆毅雙月刊630期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