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邁向《神學論集》150 期
7-14 頁
1967 年,本神學院由菲律賓碧瑤遷來台灣,加入輔仁大學為台灣高等教育服務的行列;轉眼之間,就快滿三十年了。當年,積極主張把這所初創在上海徐家匯、奉宗座教育部認可授予神學學士及碩士學位的神學教育機構,遷返自由祖國的重要理由,就是要在梵二精神之下促進中國(台灣)教會「本位化」(Inculturation)的發展;使我們的教學活動能與本地教會的神學理論及牧靈實踐有所互動;讓本地教會的福傳在理論及實踐兩方面,都能展現出「中國本位神學」的特色:「用中國的語言文字、用中國人的腦和心,來明瞭、來表達並實踐天主的啟示及教會的傳統。」可見「用中文講神學,用中文寫神學」不單單只是我們的「方法」,更是我們要達到的「目的」之一 。《神學論集》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於 1969 年秋季創刊出版,迄今也歷經廿八寒暑,出滿了 110 期。
(僅分享第一段,詳見本期。如欲購買請洽光啟文化事業 02-2740-2022)
1967 年,本神學院由菲律賓碧瑤遷來台灣,加入輔仁大學為台灣高等教育服務的行列;轉眼之間,就快滿三十年了。當年,積極主張把這所初創在上海徐家匯、奉宗座教育部認可授予神學學士及碩士學位的神學教育機構,遷返自由祖國的重要理由,就是要在梵二精神之下促進中國(台灣)教會「本位化」(Inculturation)的發展;使我們的教學活動能與本地教會的神學理論及牧靈實踐有所互動;讓本地教會的福傳在理論及實踐兩方面,都能展現出「中國本位神學」的特色:「用中國的語言文字、用中國人的腦和心,來明瞭、來表達並實踐天主的啟示及教會的傳統。」可見「用中文講神學,用中文寫神學」不單單只是我們的「方法」,更是我們要達到的「目的」之一 。《神學論集》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於 1969 年秋季創刊出版,迄今也歷經廿八寒暑,出滿了 110 期。
(僅分享第一段,詳見本期。如欲購買請洽光啟文化事業 02-274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