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天主聖神
212-231 頁
本文乃作者繼一年前在本刊發表〈聖神論芻議〉 一文後,做了進一步反省、探索而獲致的續論,共有四大部分。若按傳統以「言」(或「理」)為主、把神學研究工作分成「實證」及「理論」兩功能來說,前兩大部分發揮了實證功能:根據聖經的紀錄,把耶穌本人及初期教會「在聖神內」的經驗加以描述;第三部分發揮了理論功能,以合理的說法來詮釋前兩部分所描述的經驗。本文第四部分,則是作者願以「神」的神學補充傳統「言」(或以「理論」為主)的神學所不足的主旨說明:神學是得救的學問,天主救恩是藉「聖神的靈感」及「聖言的啟示」二者共同運作而實現的,因此,神學研究工作似乎不應忽略了因「聖神靈感」而產生的「真情」這一功能面。誠如作者所說,這一把神學研究工作的重心由「認識」轉向「情感」的觀點,還在探索的階段,僅是端倪而已,它的走向尚未可知。不過,廿一世紀必定是聖神論神學的時代,本文的發表顯示「中國神學」前程是大有可為的。
本文乃作者繼一年前在本刊發表〈聖神論芻議〉 一文後,做了進一步反省、探索而獲致的續論,共有四大部分。若按傳統以「言」(或「理」)為主、把神學研究工作分成「實證」及「理論」兩功能來說,前兩大部分發揮了實證功能:根據聖經的紀錄,把耶穌本人及初期教會「在聖神內」的經驗加以描述;第三部分發揮了理論功能,以合理的說法來詮釋前兩部分所描述的經驗。本文第四部分,則是作者願以「神」的神學補充傳統「言」(或以「理論」為主)的神學所不足的主旨說明:神學是得救的學問,天主救恩是藉「聖神的靈感」及「聖言的啟示」二者共同運作而實現的,因此,神學研究工作似乎不應忽略了因「聖神靈感」而產生的「真情」這一功能面。誠如作者所說,這一把神學研究工作的重心由「認識」轉向「情感」的觀點,還在探索的階段,僅是端倪而已,它的走向尚未可知。不過,廿一世紀必定是聖神論神學的時代,本文的發表顯示「中國神學」前程是大有可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