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me
禮儀典章與書籍 實用篇 交流坊 禮儀電子報 關於我們

 

禮儀專題:導論
 
禮儀專題:聖事禮儀
 
禮儀專題:禮儀年
禮儀專題:禮儀空間
 
禮儀專題:禮儀音樂
 
禮儀專題:聖藝
 
禮儀專題:殯葬禮
 
 
禮儀專題:敬禮
 
 
 

 

 

 

「千禧年 話聖像」之二:第二個千年

 在第二個千年,隨著神學的演進,聖像畫的傳統也繼續發展,且更臻成熟。就馬賽克鑲嵌畫的部分而言,無論是在聖堂或洗禮堂的拱壁或拱頂的畫幅,都有深厚的信仰意涵。

義大利翡冷翠主教座堂洗禮池

  義大利翡冷翠(Florence)主教座堂前面著名的洗禮堂San Giovanni,是一座八角形的建築,(傳統上,「八」在教會內表達基督的復活。因為一週七天,第八天是下一個主日。且根據若望福音(20:19,26),基督在復活當天顯現給門徒之後,第二次顯現,就是在他復活後第八天。) 首建於第四世紀,目前的外貌是十一、二世紀所重建。屋頂的內部,是一層層十三、四世紀的鑲嵌畫,內容幾乎包括所有教義,由原祖父母背命,新、舊約聖經故事,直到天堂、地獄、最後的審判。而巨幅的最後審判者救世主基督伸開雙手的聖像畫,是整個屋頂畫幅的核心。(James Snyder, Medieval Art: Painting, Sculpture, Architecture/4th-14th Century, 322-324; Rome, Florence, Venice (Florence: Poligrafico Fiorentino, 1994), 64.) 當受洗者在這八角形、充滿信仰畫幅的洗禮堂受洗時,他所承認、宣信的內容,正在頭頂上;他也體驗到當他受洗之後,將和基督一起復活,進入永恆的生命。洗禮的精神,於焉彰顯無遺。

羅馬聖克來孟聖殿拱壁的鑲嵌畫

  羅馬聖克來孟聖殿(The Basilica of San Clement) 十二世紀的拱壁鑲嵌畫,(克來孟聖殿共有三層,第一層(底層)築於第一世紀,是聖伯多祿第三位繼承者克來孟教宗的故居,此聖殿並依他而命名。第二層屬第四世紀的建築。現在討論的是第三層地面大殿,約重建於十二世紀。)表現了另一種十字架與天國的丰采。這一幅鑲嵌畫的中央是十字架,基督為救贖人類而自獻生命於其上。十字架上棲息了許多白鴿,象徵善人、宗徒的靈魂,他們都跟隨基督,奉獻了自己。聖母和若望站立在十字架的兩側,見證了基督的救贖,並伸出手來,把基督介紹給世人,也把世人引領到基督面前。十字架化成了生命樹,茂密且富生機的葡萄枝由此繁衍而出。許多聖人、花朵、果實,及象徵復活與永生的孔雀錯雜期間,好一幅美麗愉悅的新天新地的天國圖像!在畫幅的下端,有四道活泉自生命樹下流出,(默22:1-2;若7:37-39;19:34;則 47:1-5),滋養著牡鹿與萬物,使萬物藉此生命之泉,獲享永生。而在畫幅的頂端,是象徵天主的光榮尊威的曼朵拉(mandorla),在不可逼視的光明中,不可見的天父由雲彩間伸出手來,以榮冠為祂的愛子加冕,並喜悅的祝福天上地下的一切。在畫幅的基部,是群羊圖。圖左的城牆是白冷城,耶穌誕生之地;圖右的城牆是新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地上基督自獻之地,新耶路撒冷是天上的聖城,天主子民最後的歸宿。基督的一生是由白冷走向新耶路撒冷,所有的基督徒,也走著相同的道路。基督頭羊頂著光圈站立在中間,其他的羊群由白冷和新耶路撒冷走向基督,表示天上地下的教會,都以基督為永恆的歸向。 (San Clement (Rome: Collegio S. Clemente, 1992), figs.3, 6-8;並請參閱:羅國輝,《在地若天》,70-73。)

與聖母有關的圖像

 聖母在教會傳統中,一直享有特殊的尊榮。在聖像畫中,也有這樣的表達。羅馬四大聖殿之一的聖母雪地大殿(The Basilica of Santa Maria Maggiore),就有十三世紀、極富麗又意蘊深刻的記錄聖母在基督救贖工程中的重要角色的聖像畫。在拱壁中,由左至右有五幅鑲嵌畫,分別是:聖母領報、耶穌聖誕、聖母安眠、三王來朝、獻耶穌於聖殿。而在這五幅小畫之上,是整個聖殿的主題畫作:基督為聖母佩戴榮耀的冠冕。在這幅極顯尊榮的鑲嵌畫中,基督和聖母身著盛裝,同坐在貌似新床的寶座上,基督的右手正為聖母加冕,左手捧著一本展開的書卷,上面寫著「來吧!我所選的!我要立你作我的寶座!」聖母,這位上智之座,則是身體微微傾向基督,雙手也舉向基督,彷彿向世人介紹天主子基督,並領人走向基督。這幅畫除了表達聖母在世時是基督救贖事工合作無間的襄助者,死後在天國受享無上的光榮之外,還有另一層含意。聖母在此圖中也象徵著慈母教會,聖教會是基督的淨配,所以與基督同坐在新床上,並向世人宣告基督的聖名,也引領世界來到基督跟前,參與基督的救世工程。(Santa Maria Maggiore -Roma-; 並請參閱:羅國輝,《在地若天》,61-68。)

基督救恩事件的聖像畫

 在木板上以所謂「蛋黃彩繪法」作畫的聖像畫,在第二個千年也達到登峰造極之境。這些瑰寶,多半保存在東方禮的教會傳統中。大體上,這些聖像的主題是:基督、聖母、聖人、天使,和瞻禮慶節。我們僅就與基督救恩事件最緊密相關的部分,略舉一些例子來討論。

 

 「基督的誕生」聖像,是十五世紀的作品。聖像的中央,是一個山洞,基督被襁褓包裹著,狀似木乃伊,躺在一個似祭台、又似棺木的馬槽裡,表達基督的誕生是完全的自我空虛與貶抑,是為了救贖的死亡;祂的生命與死亡,正是一個祭獻。馬槽的旁邊有牛、驢在守望,正呼應依撒意亞先知書中所說的:牛、驢認識自己的主人(依 1:3)。聖像的頂端,是代表天國的曼朵拉(mandorla),由此透過象徵聖神的星狀標記,向襁褓中的基督射下三束光芒,表達救主基督的道成人身是聖三的聯合工程。在基督右側的山洞外面,聖母躺臥在紅色的布幅中,但她並不是注視著愛子,反而望向聖像左下角的若瑟。畫中的若瑟正愁眉不展的煩惱著,一位身穿獸皮的荒野老者還不斷的蠱惑著他。在東方教會早期的傳統中,從來沒有西方教會所習見的「聖家圖」,因為他們相信基督由天父所生,若瑟只是一個懷疑者的角色,懷疑聖母的貞潔,不能相信基督道成人身的奧跡。他代表的是世上所有不相信這個救恩奧跡的人們,所以聖母悲憫的看著他,並替他祈禱,以示聖母關心世上所有不信的人,並為他們轉禱。聖像的右下角,是兩位女子在幫耶穌洗澡。這個部分顯示了基督的人性,祂既是天主,也是人,所以人間孩童所需的一切,祂也需要。聖像中層的左邊,是三王來朝,彰顯基督救世主的真實身分。中層的右邊,是曠野中的牧童,愉快的吹著號角,向世人傳報基督誕生的好消息。聖像的最上層,是三位天使,分別站在山洞的左右兩側,崇敬的朝拜降生成人的上主,並向牧童報喜。於是天上人間,一起歡唱「天主在天受光榮,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路 2:14) (Leonid Ouspensky, Vladimir Lossky, The Meaning of Icons, the 4th printing (New York: St. Vladimir's Seminary Press, 1994), 157-160.)

 基督復活,是基督信仰的核心。東方教會從沒有描繪過基督復活的那一剎那,因為從來沒有人知道過。最通常用來表達基督復活的聖像,就是基督下降陰府,救出亞當、厄娃,及其他在地府中期待救援的靈魂。聖像中的基督身穿金衣,迥然不同於祂在世時的衣著,表示祂已是在復活光榮中的救主基督。祂踏碎了地府的門扉,以鎖鍊禁錮了地府的撒旦。祂拉起亞當,解救他的靈魂。新舊約中兩位亞當的相遇,是天國圓滿的預告。厄娃也雙手合掌祈禱的跪伏在另一側,和其他懷著信德期待救恩來臨的靈魂一樣,跟著亞當一起復活。基督飄然的衣袂,表示祂的行動快速且強而有力。祂正以這樣充滿力量的復活之姿,臨現在我們當中,帶給人們希望和活力。在亞當、厄娃身後站立的聖人、先知,都見證了基督的救贖,祂為我們打開了通往天鄉之路。 (Leonid Ouspensky, Vladimir Lossky, The Meaning of Icons, 185-188.)

 

 還有一幅不得不提的經典之作,就是俄國聖像畫大師Andrew Rublev 在十五世紀初的作品「聖三像」(The Holy Trinity)。 (此幅聖像及其說明請參閱:谷寒松、趙松喬合著,《天主論o上帝觀》,二版,(台北:光啟出版社,1992),251-58;Leonid Ouspensky and Vladimir Lossky, The Meaning of icons, 198-205.)在千禧年中細細體會、默想這幅聖像,更有深意。聖三間的共融、愛、與生命,正是我們基督徒所要學習並生活出來的榜樣。

東方教會的聖像傳統--與禮儀生活結合

 在東方教會的傳統中,聖像不只是藝術品,更是禮儀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東方禮的聖堂中,充滿了聖像,尤其是分隔聖所的聖像畫屏,更是表達出深遠的神學意境。 (Leonid Ouspensky, Vladimir Lossky, The Meaning of Icons, 59-65; Michel Quenot, The Icon: Window on the Kingdom, 47-49; 陳國權,《臻善之境》(香港:香港基督徒學會,1998),6-11。)在聖像環繞的聖堂中,教友們絕不孤寂,因為所有的祈禱,都與聖像中聖人的祈禱相結合;每一幅聖像,都幫助人去瞻望、凝視那不可見的聖三與天國。隨著禮儀年的進展,在禮儀中也陳列著與慶節精神相稱的聖像,在禮儀過程中,信友們可以自由前去親吻這些聖像,表達他們對像中人物或救恩事件的敬仰和感恩。在生活中,聖像也佔有重要的地位。新人結婚時,雙方的父親會用聖像祝福新人。每一個家庭都掛著聖像,客人到訪時,先對著聖像祈禱、致敬,再與主人打招呼。出外旅行時,也都隨身攜帶輕便的小聖像。聖像成為信仰生活與禮儀崇拜中的重要角色。

二十世紀末 台港教會的聖像本地化

  圖說:天主的創造(台灣台南教區鹽水聖神
      天主堂壁畫)

 二十世紀末,除了複製古典的聖像之外,也有許多新的創作和聖像的本地化出現。就華語教會而言,香港對聖像本地化的努力有目共睹。米蘭外方傳教會(Pime)的會士嘗試以中文入畫,讓中國人看得懂聖像的意義;並且把香港的景物畫進聖像中,讓香港人覺得自己也在聖像中,一起參與基督的救恩事件。 (Silvia Editrice, La Bellezza Salvera IL Mondo, (Milan: Arti Grafiche Torri, 1995).) 香港教區為聖年特別製作的基督聖誕的聖像,目前正在香港每一個堂區陳列,陪伴信友在祈禱及體會基督「降生成人」的奧跡中度過聖年。澳門新建的聖若瑟勞工主保堂兩側,共懸掛了十四幅取材自新、舊約,由亞巴郎蒙召到聖神降臨的救恩史聖像,當信友在此聚會、慶祝時,感覺自己的生命,也是救恩史的一部分。台灣台北的聖方濟沙勿略堂,祭台背後的牆壁上,是方濟沙勿略修會會士所繪製的聖人圖像,在禮儀中,表達天上的聖人們也與我們共融。此外,也有些十字架是現代畫風的救恩事件聖像畫的集錦。這些聖像都傳達了信仰訊息,也逐漸深入教友的信仰生活中。

  就普世教會的角度來說,東正教會已在香港正式建立教會,藉由聖像傳統來互相學習、交流、瞭解的機會更趨繁複,這為促進基督徒的合一,極為有利。 因此,聖像畫的進一步發展及其本地化,和以聖像為基礎的宗教交談,都可以是第三個千年繼續努力的目標。

......下一頁:【第三個千年】......

 

 

 

其他專題

 

個人專題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