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問與答」是一個開放給所有網友的園地。我們歡迎所有對於基督宗教禮儀有疑惑的朋友,寫信給我們,我們將會為您尋求解答,並且公佈在此,讓所有網友都可以分享與共同成長。

 連絡的方式如下:
 電子郵件方式:lc@mail.fju.edu.tw
 傳真: (02)2906-2439 (海外請撥:886-2-2906-2439)

謝謝!


問:感恩聖事中教友領聖體時,非教友可以來接受神父的降福嗎?

錢玲珠
(輔仁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主任)

  常常有朋友問,在感恩禮中,當教友領聖體時,非教友是不是可以同時來領受降福呢?否則,他們沒有參與感,我們這樣對待客人,不是太小氣又冷漠無情嗎?

   正因為教友的熱情,在台灣許多堂區、團體,甚至由此移民海外的天主教團體,都習慣在領聖體時,歡迎非教友來領受降福。這個在其他國家看不到的獨特行動,流傳至今,成為我們的困擾與爭端,也是亟需放下的包袱。

   禮儀,在天主教會是「公共的祈禱」,由教宗批准、頒佈,具有普世性,且有其慶祝的禮規紀律和神學意涵,整個天主教會都要遵守,不是可以任憑己意更動的。梵二《禮儀憲章》和其後的教會文獻,都一再重申「任何人,即使是司鐸,絕不得擅自增、減,或改變禮儀的任何部分」。(《禮儀憲章》22號;《彌撒經書總論》2002年修訂版,24號;《救贖聖事訓令》18,51號)顯見遵守禮儀紀律的重要性。

在此脈絡中,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問:非教友適合參加感恩聖事嗎?

   感恩聖事,是聖事中的聖事,是由耶穌親自建立,並吩咐門徒們要照樣作,來紀念祂,其意涵相當豐富,堪稱是基督救贖的綜合和撮要。在「聖事」這一個名詞於十一、二世紀出現以前,都稱之為「奧秘」(mystery)。既是「奧秘」,就不容易瞭解,因此,始自初期教會,基督徒領洗之後,都有所謂「釋奧」期,幫助新教友進入聖事生活,瞭解其中的奧秘與真義。

   梵二《成人入門聖事禮典》166號清楚指示,即使是已經通過甄選禮的候洗者,在接受懇禱禮後,仍然要「退席,候洗者不應參加聖祭禮,因為必須等他們接受了洗禮,成為司祭子民,方可參與基督徒新約的祭祀。」這表示,候洗者在主日感恩禮中的講道後領受懇禱禮,之後就接受祝福與遣散,離開禮儀空間,在慕道班老師的陪伴下,反省今天聖道禮儀中聆聽的聖言、所領受的懇禱禮的意義,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實踐聆聽到的聖言、獲得的恩寵。如是說來,聖祭禮若是連已經表明要在復活夜接受洗禮的候洗者都不宜參與,那麼,對基督和教會認識相當有限的慕道者甚至「參訪者」,怎麼會適合參與聖祭禮儀呢?

   因此,在正常情況下,非天主子民,根本不參加聖祭禮儀。職是之故,「非教友是否可以在教友領聖體時來接受神父的降福?」這個問題,是根本不存在的。

   其次,若是在特殊情況下,非天主子民留下參與聖祭禮,那麼,禮書也告訴我們:「因某些重大理由,候洗者必須與信友一起參加聖祭時,應說明他們與信眾有別,不能領聖體」。(《成人入門聖事禮典》166號) 然則,不能領聖體,是否可以用祝福取代呢?

   禮書中翻譯的名詞,常會影響我們的認知。「領聖體禮」,彷彿暗示我們大家都該領,這才公平。其實,在拉丁原文,它本來是「共融禮」(Communio),意涵比較清楚:天主子民,透過聖體聖血和基督以及其他天主子民共融,也就是整個基督奧體的共融。簡單來說,就是天主教會這個大家族的共融。因此,連和我們出身同源的其他基督宗教教派的朋友(如:長老會、浸信會、正教會等),原則上,也不能領天主教會的聖體和聖血,因為各教派間對聖體聖血、信理、聖人等的認知、教會的制度和傳統等,不完全相同,就不能真正的共融。換言之,若不是完全「歸屬」天主教會,就不能在感恩聖事中領受「共融禮」。因為任何禮儀行動,都不只是形式而已,而是要表達其內在的真實意蘊。實質上並未真正共融的教派,如何能在禮儀中「假共融」呢?

   再說,若是其他宗派的基督徒都還不能參與此刻的「共融」,那麼,非基督徒不是更不適宜嗎?既然在「共融」中他們沒有角色,自然不宜在此時出場。

   聖經上說,「事事有定時」,結構嚴明的禮儀也是一樣,每個儀節的安排,都有其邏輯和道理,不容錯置,在什麼階段,就做什麼事。「共融」的時刻,就該「共融」,而不是「祝福」。在禮儀中,有專門祝福的時刻,那是在禮成式時,主禮代表基督,祝福大家,並派遣我們在生活中愛主愛人。所以,那時的祝福,已經祝福現場所有的人,也包括非教友在內。實無須另行在莊嚴的禮儀進行中,在共融的時刻,突兀地插入祝福禮。

   曾經有人覺得,這樣教會的客人沒有被特別注意到。若有此掛慮,可以在進堂式主禮致候時,特別歡迎首次到訪本堂區的朋友們。禮儀結束後,也可以把他們帶到神長面前,正式介紹,讓神長對他們表達關心和歡迎之意。或者,可以在主禮祝福全體在場信友之前,先祝福非信友,這樣不是更妥善且具實效嗎?

   無論如何,不宜請非教友在行共融禮時,雙手交叉在胸前,前來領受神父的降福。因為「共融禮」的標記只有一個,就是領受基督的體和血。

   隸屬亞洲主教團旗下的「亞洲禮儀論壇」(Asia Liturgy Forum,簡稱ALF),每一年輪流在亞洲各國召開。2004年,教廷頒佈了《救贖聖事訓令》,以導正教會中踐行禮儀的流弊。因此,當年在台北召開的ALF會議,就以此為主題,各國都反省並報告了在自己國家中禮儀的偏差行為。參與的所有國家和地區中,只有台灣,在共融禮時,請非教友出列接受降福,引起各國代表的訝異!可見,這正是本地教會需要及時導正的流弊。

   福傳是每一位基督徒的使命,我們都當努力福傳。但是,邀請非教友一開始就來參與第一個千年中教會所說的「奧秘」,是好方法嗎?打個比方吧。我們都喜歡吃牛排,牛排也有營養,但是,我們會給初生的嬰孩吃牛排嗎?一定不會!雖然家裡都是大人,一起吃牛排比較方便,只為一個嬰孩特別準備牛奶、洗奶瓶、 消毒等等,程序瑣碎又麻煩,但是,我們還是會歡喜又有耐心的為小嬰孩準備奶水,因為,那才是他們適當的飲食。同樣,要引人進入教會,這些新朋友如同嬰孩,我們必須不怕麻煩,精心為他們準備他們真正需要的慕道班,循序漸進,認識基督和信仰,等時機成熟,才能接受救恩的洗禮,登堂入室,參與聖祭禮,領受基督的體血生命。

   我們滿腔熱忱,積極帶教外朋友來參加他們完全不能明白的感恩聖事,甚至還為了有教會的朋友在場,而刻意迎合,調整、扭曲禮儀的安排,如選一些他們熟悉、卻不是適當的禮儀歌曲;在禮儀中作許多說明,打斷了禮儀的流暢進行;等,都是對禮儀慶祝的嚴重傷害。

   真正恰當的作法,是帶領朋友進入慕道班,花時間、花精力的陪伴他們,讓朋友真正認識耶穌,而願意跟隨、皈依。慕道班是他們所需要的「奶水」,而感恩禮是「牛排」,他們無法消化,當然更談不上由其中汲取養分。所以,我們身為天主子民,自己要先充分且正確地瞭解禮儀的精神,才真能恰如其份的幫助別人!

   若能如此,自然沒有「非教友可否在信友領主時領受降福」的問題了。而正確踐行禮儀,是讓本地教會在禮儀更新的道路上,又穩穩地跨出一步!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