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me
 
交流坊「禮儀新訊」
 
交流坊「禮儀新訊」
 
交流坊「婦女神學」
 
交流坊「泰澤團體」
 
交流坊「聖樂創作」
交流坊「經驗交流」
交流坊「代禱欄」
交流坊「最新情報」
 
交流坊「禮儀問與答」
 
交流坊「愛德實踐」
 
交流坊「禮儀電子報」
 
交流坊「網站連結」
 
交流坊「網站連結」
 


 「交流坊」是一個開放給所有網友的園地。您所提供的寶貴的經驗、意見、想法,將與我們共同編織這個園地。我們歡迎所有對於教會禮儀有興趣、有經驗的朋友,提供資料﹙以及相關照片)給我們這個園地,好讓大家在網上交換意見,彼此鼓勵與學習。
 郵寄的方式一律採用電子郵件方式,我們的電子郵件信箱是:lc@mail.fju.edu.tw 。謝謝!  





神州朝聖之旅
(2004.7.5~12)

耶穌會 官枝順修士

《續上頁》

 7月8日上午八時,專車離開素稱「美女之鄉」的蘇州,向西往南京的方向前進。南京距蘇州有225公里,大約需要三小時的行程,途經絲綢工廠及翡翠藝品店參觀:進入絲綢工廠後,服務人員先告訴我們如何分辨絲綢的真偽,唯一的辦法就是點火燃燒,並由燒成的灰及其味道便可辨識,因為只憑肉眼,很容易成為魚目混珠的受害者。

 絲綢的製造過程,是先將蠶繭煮過,並分別單蛹繭和雙蛹(亦稱鴛鴦)繭,雙蛹繭是由一對雌雄蠶寶寶共同織成的,故名鴛鴦。單蛹繭由機器負責抽絲,專供製作成衣、圍巾、方巾等飾物之用,而鴛鴦繭則由人工拉成平面狀,專供製作蠶絲被之用,蠶蛹可當作藥材使用,而且價值不菲。

 「翡翠」是由一種綠色而且非常密緻的半透明硬玉所琢成的,它可以琢磨成手鐲、指環、項鍊及各種人形、動物之飾品,它與鑽石、金飾、珍珠及瑪瑙,同樣受人喜愛。店內的翡翠飾品,琳瑯滿目,美不勝收;雖然無心購買,但對玉匠鬼斧神工所雕琢出來的人形、動物,精巧細緻,而且栩栩如生,仍然讚不絕口。

南京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我們於中午十二時卅分抵達嚮往已久的南京市,隨即前往號稱華東第一豪華的「向陽漁港餐廳」用午餐。進入餐廳,舉目一望,果然不同凡響,無論是吊燈、餐桌、座椅、壁畫及室內的裝潢,都非常講究豪華;一樓並設有亭台魚池,小橋流水。餐廳的面積廣大,可容納千人用餐,室內的佈置十分高雅,而且氣派非凡。

 午餐後,我們轉往石鼓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朝聖。遠自1674年教宗格來孟十四世選定首任中國籍主教羅文藻出任南京宗座代牧,1946年中國聖統制正式成立,于斌主教受任命為南京總教區,當時即以石鼓路聖母無原罪堂作為主教座堂。教堂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文革期間聖堂被迫關閉,一切信仰活動完全停止,直到1980年聖誕節才正式恢復傳教活動。


南京長江大橋

 離開石鼓路主教座堂後,我們轉往位於南京市下關和浦江之間的長江大橋參觀,它是一座鐵公路兩用的鋼桁樑橋,正橋長1577公尺,兩岸公路引橋由頗具民族特色的卅四孔曲拱橋組成。東側橋下設有文物、手工藝品販賣部,以及專為遊客的簡介室;橋之上層為公路系統,下層則供火車使用;橋之兩端設有觀景平台,供遊客遠眺及拍照用,設想十分周到。只見橋上公路車水馬龍,橋下車聲隆隆,儼然已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兩眼向長江望去,只見江水灰黃,貨輪、遊艇、漁船、泛舟,零零落落,散佈在廣闊的江河上,襯托對面的山景,形成一幅美麗的畫面。此時,我不禁想起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山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中山陵

 遊畢長江大橋後,我們轉往南京最後一處旅遊景點,位於南京市東郊,鍾山南坡的中山陵,是國父的陵墓,建於1926~ 1929年間,佔地一百卅多公頃。陵區建築總體輪廓似一口巨大的「自由鐘」,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石門、碑亭和墓室。周圍林木蔥鬱,景色秀麗,環境清幽,猶如世外桃源;不過,現在的中山陵,已成為遊客的觀光景點,因此,白天的人潮不斷。大多數的國人,都是滿懷肅穆和崇敬之情,來向這位出生於1866年11月12日,歷經十次起義,終於推翻腐敗的滿清政府,締造中華民國;並首創三民主義、五權憲法,1925年3月12日逝世,死後被追尊為國父的孫中山先生的陵寢表達追思之忱。

 在陵園停留了一個小時,眼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於是我們上車前往「夫子廟貴賓樓」餐廳用晚餐,九時三刻回到「狀元樓酒店」休息,結束今天愉快的旅程。



 7月9日上午八時,專車前往南京機場,準備搭乘十時零五分由中國國際航空飛往北京的班機,不料,飛機延誤至十一時廿分才起飛,於下午一時十五分降落北京國際機場。因在飛機上已用過午餐,所以一出機場大門,就由當地的林姓女導遊帶領我們展開朝聖及觀光的行程。

 首先,我們來到北京阜城門外車公庄黨校花園裡的利瑪竇墓園憑弔:利瑪竇(Matteo RICCI),字西泰,1552年10月6日生於義大利的馬切拉塔城(Macerata)。1571年8月15日入耶穌會,1580年晉升司鐸;兩年後由范禮安(Alex Valignani)神父召赴澳門學習漢語。1583年,他與羅明堅(Michal Ruggieri)神父同赴肇慶。利瑪竇在羅馬求學時,精於數學及地理。於是他繪製了一幅「萬國輿圖」懸於寓所,又進一步製造天體儀和地球儀,以及計時用的日晷,以他的明智與機靈,深得人心,文人學者們常來過訪而引以為榮,並彼此建立了友誼。為了適應中國的風俗習慣,他改用華名利瑪竇。1601年,利神父一行進京呈獻貢物。皇上對所獻的天主像和聖母像頗為尊重,置於御前;而對自鳴鐘尤為喜愛。

利瑪竇墓園

 1609年,利瑪竇在北京創立了天主教在中國的第一個善會組織─天主之母善會。利瑪竇雖在北京,而心繫全國;他既要領導所有傳教士,以身作則,勤勞不輟;又要培育新教友,扶植望教者。他還要著書立說,並督率建一大教堂的工程。此外,與各地神父們的信札往來,以及無法推辭的宮廷應酬,也在加重他的工作份量;在心力交瘁的重壓下,他一病不起,於1610年5月11日辭世,終年57歲,遺命龍華民(Nicolas Longlbardi)神父為其繼任者。他在中國生活和工作了整整28年,明朝皇帝特賜葬於京城,到現在將近四百年之久,「耶穌會士利公之墓」碑依然挺立在北京黨校花園裡的墓地上,和他在一起的還有湯若望與南懷仁的陵墓。

 在緬懷利公的感人事蹟後,更能惕勵自己,追隨其為吾主聖名的愈大光榮及人靈的得救,服務犧牲,死而後已的芳表。

 憑弔過利瑪竇墓園後,我們來到北京西郊,享譽全球的頤和園,一進入園內,果然人山人海,最奇妙的是:在成千上萬的人群中,你很難找到兩個人的面容、身材、個性或嗜好是完全一樣的;由此,你不得不讚嘆上主的奇工妙化。

頤和園

 頤和園建於清光緒年間,在北京西北萬壽山麓昆明湖畔,為慈禧太后避暑聽政之地。萬壽山是由人工挖築昆明湖的廢土堆築而成的,其工程之浩大,由此可想而知;然而也因此形成湖光山色,景色更加迷人。濱臨湖畔的長廊繞湖數公里,廊頂內側及兩邊的彩繪,無論是人物、山水、花木、飛禽走獸或水族,幅幅生動,栩栩如生,千幅畫中,從未重複,實在令人拍案叫絕!南風由湖面吹來,帶有幾分涼意,頓覺暑氣全消,舒爽無比,不愧是皇家的避暑勝地。由於時間的關係,沒能搭乘遊艇繞湖賞景,是此行美中不足的地方。離開頤和園,用了晚餐後,我們即回位於北京市宣武門內大街的馬可波羅酒店休息。



 7月10日上午八時離開酒店,開始我們今天的旅遊行程。首先導遊帶我們來到北京最大的玉彫廠參觀。廠內的玉雕成品,琳瑯滿目,種類繁多,諸如歷史人物、花木山水、飛禽走獸、爬蟲水族、手鐲項鍊、耳環頭釵及玩具飾物等,件件都是精雕細琢,人間極品。然而身為修士的我,即使喜歡,也只能夠徘徊於「大的不中意,小的買不起」的窘境。

 十時卅分抵達居庸關參觀嚮往已久的萬里長城,居庸關一帶的長城依山勢而建,高低寬窄不一,外牆則用整齊巨大的磚石築成,每隔一段距離便有城台,在城牆上可遠眺連綿不絕,高低起伏的壯觀外貌,氣勢十分宏偉。

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不愧為我國,亦為世界最大建築物之一,初為燕、趙、秦等數國為本身防務分築,迄秦滅六國後,聯綴其首尾,自嘉裕關起,迄山海關,長二千三百公里。其工程之艱鉅與浩大,實在令人不敢想像,每天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絡繹不絕;每逢假日或寒暑假乃旅遊旺季,人潮更是不斷,長城上之通道,經常擠得水洩不通,寸步難行,今天也不例外。原來攝氏廿五度又逢陰天的涼爽天氣,一小時的登城往返,個個汗水淋漓,全身溼透;究其原因乃是城道陡斜及人群過於擁擠之故。

 早期的萬里長城,只供防禦之用,而現在的萬里長城,卻由於科技的發達及武器的進步,早已失去防禦的功能;然而,由於它是千年古蹟,已經成為中外遊客不可或缺的觀光景點,這也是當初築城者所始料未及的,您說是嗎?

 午餐後,我們隨即前往北京最大的景泰藍工廠參觀,從成形、燒烤、磨光、上色、彩繪到鍍金,都是分工而行;而最難也最精巧的工夫應屬彩繪了,因為經過繪畫師的彩繪之後,各種造型的瓷器才有了生命,並因而彰顯出它的高貴和價值。

 離開景泰藍工廠後,我們轉往明十三陵之定陵參觀,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世帝王神宗的陵墓,是十三陵中目前唯一被挖掘有地下宮殿呈現的明陵,分前、中、後三部分,分別置放神宗及兩位皇后的靈柩。地下宮殿約有八層樓深,室溫終年保持在攝氏廿四度左右;夏天由平地下到宮殿,頓覺清涼無比,猶如置身冷氣室一般。

 原來陵墓深居地下宮殿,即是有意在去世後,遺體能夠遠離塵囂,圖個安寧之所,同時也能確保陪葬之寶物的安全;然而,當今的執政者,不知是為了觀光的需要或基於考古的目的,竟將與世隔絕並深居地下的宮殿掘開,取出陪葬的金飾珠寶後,開放給中外遊客參觀,果然天天吸引大批人潮,進出地下宮殿。由於遊客大多數是旅行社組團而來。導遊為了向隨團的旅客解說,亦因遊客擁擠,人聲嘈雜,不得不用擴音器,以致解說聲有大有小,此起彼落,互相干擾,難免造成遊客不知所云的窘境。昔日莊嚴肅穆,何等神聖的靜地,如今變得像菜市場一般的喧嘩,相信明神宗皇帝地下有知,一定十分難過。



北京南堂感恩禮

7月11日適逢主日,同團的神父修士和教友,步行前往距馬可波羅酒店約五分鐘行程的北京南堂參與早晨七時的彌撒。中文的彌撒過程與台灣的教會無異,完全採用梵二大公會議以後的儀式,而稍早於六時的拉丁文彌撒,仍採用梵二之前的儀式,即主祭背向教友舉行感恩經暨成聖體聖血禮,而教友在彌撒中始終保持跪姿。祈望大陸的愛國(地上)教會和受迫害(地下)的教會,能夠早日取得彼此的諒解,盡釋前嫌,在基督內達成心神的合一。

北京南堂外觀

 「南堂」即聖母無原罪堂,位於宣武門內前門西大街,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天主堂。1605年(明萬曆卅三年),利瑪竇曾於該處建立起一座經堂,1650年湯若望建造一座壯麗的大堂,但因地震及火災焚毀,後為乾隆皇帝賜銀萬兩修復。1900年南堂及附屬建築被義和團焚毀,1904年又重新建造大堂及其他房屋。1959年自選自聖的第一位北京主教再設堂於此,文革期間被關閉,於1971年獲准對海外人士開放,從1978年開始當地教友能公開地表示他們的信仰,北京的聖堂也慢慢地獲得解禁重開。這一切都要感謝天主,主基督所建立的教會,必會永遠存在,直到今世的終結(瑪廿八20)。

 上午八時十五分專車前往天安門廣場及紫禁城參觀,首先我們來到位於北京市中心,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是五四運動(1919年)的發起地,面積廣達44公頃的天安門廣場。廣場上建有人民英雄紀念碑,東側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西側是人民大會堂,南側是毛澤東紀念堂。天安門廣場號稱世界上市內最大的廣場,約可容納百萬人以上。

 我們在此短暫停留後,即前往廣場後面的紫禁城參觀,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是明、清兩代帝王處理朝政和居住的皇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質結構建築群。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前後有廿四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

紫禁城

 紫禁城又稱故宮,面積廣達七十二萬平方公尺,有殿宇樓閣8707間。紅色宮牆外環繞著護城河,最有名的建築是太和殿。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欲進入故宮參觀,必須先經過午門排隊購票後方能憑票入城;凡是旅行社組團的,通常由導遊代為購票即可,同時也可享受團體票的優惠。人群魚貫進入宮廷後,放眼望去,到處萬頭鑽動,人山人海;雖然天空飄著細雨,仍未影響遊客的興致。有的仔細觀賞宮殿內外高貴典雅、古色古香的建築,以及宮殿內部的擺飾,諸如皇帝上朝聽政用的龍椅、新婚用的洞房、文房四寶、雕樑畫棟等。有的忙著四處拍照,準備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點回憶和紀念。

 上午十時卅分,我們由南面的神武門離開這個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的景點─紫禁城,搭車前往位於北京市定阜大街一號輔仁大學(現為北師大教育學院)參觀,當我們一行廿五人進入校門時,即被守衛的門警擋駕,原來北京的大學,並不像台灣的大學完全開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進出,而是必須先提出申請核准才能入校參觀。幸好我們台灣的領隊張淑增女士有備而來,她到對面的輔大校友會找秘書長周國正教授,請他出面引導我們進校參觀,才沒有讓我們失望而回。

北京輔仁大學

 北京輔仁大學於1929年在定阜大街濤貝勒府設立,面積六十餘畝。原濤貝勒府之宜安宮,後改為司鐸宿舍的客廳;1930年改撥為輔大附中。周教授先領我們參觀教學大樓,大禮堂由於適逢假日未開而作罷;隨後又領我們到原恭親王府西側「西書房」之斜廊參觀,隨著廊子的轉折,迴廊典雅之景緻亦隨之變換,迴廊的結構都是由木質雕築的,顯得古色古香,十分宜人。最後來到歷經滄桑,年久失修,雖被列入古蹟,但已成「危樓」的木質精雕樓房,整幢建築沒有用過一根釘子,都是由榫頭接合而成,堪稱藝術傑作,雅俗共賞。周國正教授非常關心這幢木彫樓房,不忍心任其破毀,正尋求有識之士,設法加以維修,以還其原貌,願天主賜福他完成心願。

 參觀輔仁大學後,團長嚴任吉神父順便邀請周教授同我們去「全聚德」餐廳共進午餐,聊表對他的謝忱。

 午餐後,我們送別了周國正教授後,隨即轉往位於北京城南端的天壇公園參觀。

天壇

 天壇公園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面積約273萬平方公尺。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祈雨和祈禱五榖豐收的地方。天壇是中國最大的壇廟建築,它的建築佈局、結構與裝飾,不僅在中國建築史上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上現存古建築的珍貴遺產。

 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築,殿呈圓形,由藍色琉璃瓦蓋頂;皇穹宇外圍圍193公尺的圓形高牆,為著名的回音壁。天壇於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往天壇的通道兩旁遍植柏樹,株株挺立,猶如衛兵站崗,非常莊嚴,加上綠草如茵,景色十分宜人,徜徉其中,令人心曠神怡。

 離開天壇回到市區,其他團員想逛百貨商場購物,我與本會四位弟兄及錢鈴珠老師則脫隊分搭兩輛計程車前往位於西什庫大街33號的北堂(救世主堂)朝聖。

北京北堂外觀

 北堂最初的原址是在三海的中海西畔(今北京圖書館的斜對面),為清康熙皇帝酬謝傳教士的賜地,康熙並親撰匾額「萬有真原」給聖堂。1887年清廷為擴展宮廷範圍,北堂也在圈禁之內,乃遷移到現址。1900年義和團反覆圍攻北堂達兩月之久,約三千名教友躲避在堂內,在樊國樑主教保護下終於得救。抗日勝利後,第一位華籍樞機主教田耕莘於1946年曾設公署於此。文革期間被迫關閉並沒收,中共政府於1985年宣佈將北京最大的天主堂(北堂)交還給天主教會。

 下午六時卅分,我們離開神聖莊嚴、宏偉壯觀的北堂,仍然分搭兩輛計程車前往「暢德軒」餐廳與其他團員會合,並共進晚餐。

 晚上八時一刻回到馬可波羅酒店後,我與曾慶導、陳輝立和徐森義三位弟兄及張瑞雲姊妹搭乘地鐵前往東堂朝聖。不料,人口高達一千三百萬的國際都市,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地下捷運列車只開送風空調而沒有冷氣,不知是否為了節省用電或是沒有冷氣設備。一進入車廂,汗水就急著流出,完全無法抑制。地鐵的前後通道,都有地攤擺設,叫賣聲此起彼落,顯得有點嘈雜,然而,這卻是無業的百姓度日糊口的辦法,任何人都不忍苛責,反而寄予無限的同情。

 出了地鐵,再經人行步道商店街步行廿分鐘才抵達東堂,此時已是晚上十時了,因此,聖堂門都已關上了,無法進堂朝聖,只能面向聖堂正面稍作簡短的默禱後離去,十時卅分回到馬可波羅酒店休息,結束此行最後一天的朝聖暨觀光的行程。



 7月12日清晨去南堂參與六時的彌撒,在彌撒中特別感謝天主這八天來所賜給我們的種種恩惠,同時也感謝天主賞賜我們這趟朝聖之旅都能順利平安。並祈求天主降福我們耶穌會所從事的一切,並使全體會士都能忠於吾主的召叫,善度修會的生活,為天主的愈大光榮及人靈的得救,不畏任何犧牲。二求天主賞賜大陸的教會早日恢復自由,中華民族都能皈依基督。三求天主賜給我的同胞兄弟姊妹也能獲得救恩。四求仁慈的天主賞賜已去世的父母、二哥及三哥的靈魂早日升天。五求天主垂顧那些託我代禱的人們,賞賜給他們所需求的恩惠。

 上午八時離開馬可波羅酒店,專車前往首都國際機場,準備搭乘中午十二時十五分由港龍航空公司901次飛往香港的班機;由於該次班機延誤至下午一時才起飛,因此四時才降落香港赤臘角國際機場。原定十七時四十五分由港龍航484次飛往台北的班機,竟延誤兩個小時,領隊張淑增女士遂向航空公司索取餐卷分送團員在航廈內用餐。十九時四十五分飛機終於起飛,經過一個小時又四十五分跨越台灣海峽的飛行,於廿一時卅分平安降落桃園中正機場。在提領行李後,團員們互道珍重再見,各自返家,結束八天來大家同進同出、有說有笑、溫馨和諧的相處。我與本會弟兄及張瑞雲姊妹於廿三時抵達神學院,感謝天主!


上一頁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

其他人的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