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me
禮儀典章與書籍 實用篇 交流坊 禮儀電子報 關於我們

 

禮儀專題:導論
 
禮儀專題:聖事禮儀
 
禮儀專題:禮儀年
禮儀專題:禮儀空間
 
禮儀專題:禮儀音樂
 
禮儀專題:聖藝
 
禮儀專題:殯葬禮
 
 
禮儀專題:敬禮
 
 
 

 

 

 

6月1日

聖猶斯定
Saint Justin the Martyr
(第二世紀)


  聖猶斯定約於100年至110年間生於現巴勒斯坦的那普路斯(Naplouse),乃古代舍根(Sichem)之西約二公里半的城市。猶斯定的雙親是外教人,十分富有,為他準備了良好的教育環境。在外教氛圍中長大的猶斯定喜歡研究哲學,除了好奇之外,還有內心一股追求真理的動力催迫著他。人們可由《與脫利風談話錄》(Dialogue with Trypho)一書中,看到猶斯定的生活資料,以及皈依基督宗教後的兩篇護教作品。

  猶斯定從青年時即追求何謂「智慧」。他曾跟隨一斯多噶派師傅,然對方並不談論天主;他離開後也曾與亞理斯多德門徒談論,但他們過於注重名譽,他只有再度離開;隨後猶斯定遇到柏拉圖的門生,他們的學說豐富精采,很是令猶斯定興奮,但當聽到基督徒談得更為深遠──唯有基督才有真理時,猶斯定被吸引了。三十歲時決定領洗。猶斯定並不忌諱自己一路輾轉追尋智慧的過程,為他而言,這是成為基督徒之前的準備過程。

  在《與脫利風談話錄》一書中,猶斯定提到自己的皈依,「很久以前──比那些有名的哲學家時代還要古遠得多,世上有些有福的人,勇敢正義而為上主所愛。他們透過聖神的默感說話,預言一些在將來會出現的事情,這些事正在發生。這些人,我們稱為先知。他們的作品現在仍然存在。凡是用正確的信仰目光來閱讀它們的人必會收益良多,得到有關事物的元始和終結的知識,以及一個哲學家所應該知道的其他事情。因此,最重要的是,除非你已經得到天主和基督的光照,否則應懇求上主為你開啟光明之門,因為沒有人能看見或明白這些真理。」(《與脫利風談話錄》第七章)

  猶斯定還提到另一個皈依的原因。他看到基督徒,就喜愛他們;對基督徒的行為感到印象深刻,以致希望更認識他們。教會史學家安瑟伯(Eusebius)說:當猶斯定聽到基督徒被人誤解,或當他看見他們面對死亡時無所畏懼,他就知道這些基督徒所講論的必定言之有物。根據某些記載,猶斯定可能於公元130年皈依。 1領洗後的猶斯定熱切地宣傳以新哲學眼光注視下的信仰。他認為「能說真理而不說,是干犯天主義怒」(《與脫利風談話錄》八十二章),因此他雖為世俗人,卻獻身為捍衛和傳布基督教義。此外,猶斯定遵循當代哲學的作風,展開他的教學生涯,在厄弗所和羅馬成立哲學學院,後來成為著名的亞歷山大里亞教理學校。

  猶斯定不只是一位哲學家,他也是最早描述「慕道制度」和「入門禮」的教父之一。在其所著《第一護教書》的第61和62章中,描述了洗禮的準備和儀節;在《與脫利風談話錄》則提出聖洗神學,成為禮儀學家引用有關洗禮的早期資料。猶斯定陳述「準備洗禮」的四項本質:1. 相信傳道員所教導的真理;2. 承諾要遵照誡命生活;3. 學習祈禱,並請求天主赦罪;4. 學習守齋。在準備洗禮期間,所有團體成員都應守齋、祈禱。這個紀律影響了幾個世紀的基督徒入門禮的過程。

  由於猶斯定的護教書是寫給當時羅馬的外教皇帝安東尼‧碧岳(Antonius Pius)的,所以對儀節內容的描述很含蓄,因為儀節內容不宜完全顯示給一個未入門的人。猶斯定對當時的洗禮如此描述:「我們帶領候洗者到水邊,如同我們曾經得到重生,他們也會藉由同樣的方式得到重生。也就是說,他們會因父(全宇宙的上主)、及子(帶來救贖的耶穌)、及聖神之名,接受水的洗禮。」

  猶斯定在《與脫利風談話錄》中發展他的「洗禮」神學:洗禮的第一個功效是「赦罪」,但這功效不是奇蹟,要以信德為基礎;「皈依」(Conversion)是必要的,猶斯定常常提及這個詞彙;相對於消極的赦罪,洗禮具有更積極的「重生」(rebirth)和光照(illumination)的意義;受洗代表融入基督徒團體,而參與感恩禮是進入團體最佳表示。由接受洗禮的那一刻開始,新領洗的人要善度基督徒的生活,必須為信仰作證,並遵守誡命,以得永生。

  約莫152年,猶斯定在羅馬上書皇帝,為教友辯獲,用詞激揚動人,這是他的第一篇護教書。155年,猶斯定寫下了他的鉅著《與脫利風談話錄》,這是他在132至135年間,當居於厄弗所時,與一猶太人脫利風辯道的內容。161年時,猶斯定再度為了為教友辯獲,寫下了第二部護教作品,卻遭人控告,約於165和166年間,因拒絕為偶像獻祭而遭斬首。當時正植羅馬皇帝馬爾谷‧蓬貝(Marc-Aurele)迫害基督徒之時。

  聖猶斯定大事錄(The Acts of St. Justin)中記載了猶斯定和其他幾位致命者的生平實錄,其中亦描述他和判其死刑者的辯論。猶斯定清楚表明:基督徒有責任傳播信仰;如果這種行為的賞報就是死亡,那麼,他不單已經準備好,更樂意接受它。


注釋:
1.Donald W. Wuerl著,黃懷秋譯,《教父》,台北:聖保祿孝女會,1989年,頁21-22。

參考資料:
1.Donald W. Wuerl著,黃懷秋譯,《教父》,台北:聖保祿孝女會出版,1989。
2.施安堂譯,《教父靈修選集》,台北:安道社會學社出版,1971。

 

 

 

 

 

禮儀年論述
 
禮儀年:佈置
--善度禮儀年
--聖誕週期
--復活週期
--其他慶節
--插花的藝術
桃園南崁耶穌聖母聖心堂的花藝
禮儀年:慶節與聖人
司鐸年
保祿年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