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21日 聖安生主教聖師
聖安生於1033年出生在義大利。15歲時曾渴望入隱修院,然隨年齡增長,漸為世俗所誘,成為隱修士的念頭逐漸褪去。母親過世後,傷心的父親性情大變,於是他離開父親,繼續學業。然這期間,他結交了損友,生活墮落。直到27歲在法國諾曼第(Normandie)本篤會院唸書時,年少時的召叫才又再度浮上心頭,遂進入隱修院修道。 安生在修院擔任副院長十五年後,於1078年升任院長。由於院長需巡視各地會院,安生經常前往英國。當其時,任職英國坎特伯里的前任院長逝世,英王霸佔主教府財產,禁止教會選任新主教。隨後英王身患重病,害怕此乃天譴,氣焰稍減。此時安生被擁立為主教,雖一再以年紀漸長,體力不繼為由力拒,然眾望所歸,遂勉為其難接受。 英王恢復健康後故態復萌,向主教索取巨款。安生雖面臨英王蠻橫統治的諸般壓力,卻極力堅守教會獨立運作的立場,不受世俗政治力量的控制。安生前往羅馬,向教宗奏明英王的不法情事;隨後由於英王橫加阻撓,暫滯羅馬。教宗對安生特加慰勉,並寫信勸誡英王尊重主教的職位與權力。 安生於英王繼任者亨利即位後返回英國。當時某一教區主教出缺,新國王亨利認為自己有權任命繼任者,安生卻堅決反對,堅持主教須按教律選任,雙方衝突日升。安生再赴羅馬奏明,羅馬支持安生的立場。亨利大怒,禁止安生回主教府,並宣布將主教府一切收益充公。安生決定給予英王懲處,加以絕罰。亨利自知理虧,立即表示讓步,放棄推選主教。安生於1106年結束第二次放逐,重回英格蘭,與英王的關係逐漸修和。 由歷史角度而言,安生在神學上的成就多過聖職上的貢獻,身後並被封為「聖師」。安生早在擔任隱修院院長時即已開始鑽研神學。他認為天主是理智的創造者,信仰並不違背真理,人可用理智瞭解信仰。他的名言是:「我知故我信」,及「信仰尋求理解」,為士林(經院)神哲學派開創新路線,不再以傳統權威,而以理性為出發點。他首先指出天主的存在,發揮「存有論證」,著有《論證》(Proslogion)一書,並提出神學的目的是為信者提供理解的過程,而非說服懷疑者。 安生在《天主為何成為人》(Cur dues homo)一書中舉出補贖理論,解說天主降生成人的意義,解釋救主基督為何是二性一位。亞當犯了罪,是個得罪天主的人;他的反抗表示缺乏,然他的不足之處唯有天主可以補足。為此,我們的救贖者須結合天主性和人性,由祂的天主性補足我們人性上的缺乏。 安生的神學觀影響後代數個世紀,其中之一即令人感到天主為一冷面審判官;使人認為耶穌並非死於罪惡,亦非出於愛世人,而是為了使罪人敬畏天主。現今許多人認為這種天主觀過於冷酷,無法感受上主的仁慈。然安生試著以理智瞭解天主的救恩奧蹟,他所用的語彙乃出自當時的社會及政治理念,亦即使用了當代封建制度下的修辭,有其歷史背景。然他強調理智至上的神學觀反為現代人提供領悟福音的一條近路。 聖安生個性溫和,誠懇親切,愛護窮人。他於坎特伯里治理教務多年後,積勞成疾,於1109年歸返天鄉。1720年,由教宗克勉十一世(Clement XI)冊封為教會聖師。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