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房志榮神父 房志榮神父,是耶穌會士,擁有羅馬宗座聖經學博士學位,曾任輔仁神學院院長。神父學貫中西,精通九國語言,提倡以中華文化的角度,領悟天主的啟示。神父見解高深,文筆優美,深具學者及文人風範,拜讀其大作,實為心靈的饗宴。 本專欄的反省實踐、信友禱文部分,仍由禮儀研究中心提供。歡迎各位朋友加入撰寫行列,並提供意見。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房志榮神父 著 默想: 今天是最古老的主教座堂、羅馬拉特朗大殿奉獻日,我們採用本主日的三篇讀經,作為反省和默禱的材料。禮儀年、甲年,已接近尾聲,本主日以及之後的兩個主日,都採用瑪竇福音第25章。本主日恭讀的,是瑪竇福音第25章1-13節:十個伴娘的比喻。這是瑪竇福音獨有的比喻,指耶穌的再度來臨。所描述的是信友生活在期待死人復活,同時也等候基督再次來臨的情況。耶穌把天國比做一場盛大的婚宴,而以十個等待新郎的伴娘,提醒人要有充分的準備。 讀經一,智六12-16:上主日的讀經一是先知書最後一部,瑪拉基亞先知書,本主日開始選讀《智慧篇》。《牧靈聖經》把本書分為三部分:一、尋求智慧:1-5章;二、沒有真正的信仰,就沒有真正的智慧:6-9章;三、歷史上天主智慧的偉大成就:10-19章。可見,本主日選讀的智六12-16,是智慧篇第二部分的開始,談論智慧與信仰的密切關係。在此脈絡中去讀這五節經文,就更容易了解這些經文要說的是什麼了: 「12智慧是光明的,從不黯淡;愛慕她的人就能看見她,尋求她的人必能找到她。13她必先和渴望她的人會面。14早晨尋找她,你絕不會失望,你會發現她坐在你家門旁。15默想智慧,是完美的才智。警醒守候她的人,可免於憂患。16她找尋配得上她的人,在路上親切地顯現給他們,焦渴地與他們會面。」在聽過本主日的福音後,也許心裡很想有那些聰明伴娘的智慧,讀經一即刻提示:保持並增進這渴望吧!默想天主的智慧,向祂懇求這智慧吧,一定不會失望! 讀經二,得前四13-18:本主日繼續恭讀得撒洛尼前書,由上主日的第二章跳到今天的第四章:基督徒的生活(1-12),主的來臨(13-18),這第二部分就是本主日所恭讀的。這一小段可能是本書信最重要的部分。保祿的宣講充滿主基督即將來臨的緊迫氣氛。但他說的不是時間上的緊迫,而是說基督徒懷有望德的動力,使生活的態度轉為期待、堅定和警醒,好像隨時準備迎接主基督來臨一樣。這份熱忱使保祿的望德好像加上了翅膀,讓他以為自己能活著參與基督慶祝最後勝利的凱旋隊伍(參閱格前十五51;斐三21;羅十三11),他建立的團體好像也感染了這份期待。(取材自《新約聖經樂仁譯本》,下同) 耶穌離世升天後約二十年之久,基督徒滿懷期待地生活著,時時等待「主的日子」來臨。可是,他們問在這二十年內死去的基督徒又如何呢?現在得撒洛尼的信友也這樣問,想到他們已亡的兄弟姊妹不能參與那偉大的「日子」,而感悲痛。保祿的第一句話是不要憂愁,因為憂愁與基督徒的望德不相容,然後他說出理由:亡者也會與主相遇。基督信仰隆重地宣認:天父使「基督復活了」,祂、天父,也會使亡者與基督一同復活。這樣,那時還活著的人,與復活起來的人「一同被提到雲上,在空中迎接主」(17)。這些描述的細節都取自默示文體的圖像。 望德的最終目標是永遠與天主生活在一起,天主要「藉著耶穌,帶領那些曾睡了的人與祂團聚」(14)。保祿後來又說:「這樣,我們便永遠與主同在」(17)。這種盼望,在舊約裡早已有剴切的表達,如:「唯有在你面前有圓滿的喜樂」(詠十六11);如今透過主耶穌的啟示,透露出這新希望,現世旅途中的基督徒團體,可以心懷依恃、無憂無懼地,與整個教會一同朝這目標、走完世海人間的旅途。反省與行動:
禱文: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