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

聖方濟薩威 耶穌會傳教士(1506-1552)
St. Francis Xavier, S.J.

我所遭遇的危險和為天主所承擔的工作,都是我靈性喜樂的泉源。
這麼豐富的喜樂,使得眼前這些等待福傳的島嶼,足以令人熱淚盈眶,淚眼婆娑:不過,這是喜悅的淚水。

  聖方濟.沙勿略(或譯作薩威)和聖依納爵.羅耀拉一樣,是耶穌會創會的六位夥伴之一,而沙勿略是其中最執著、勇敢的一位。因此曾有人這樣形容:如果耶穌會會祖依納爵是「不倦的旅人」,那麼沙勿略就是「無畏的航海者」。

  1530年代,同是西班牙巴斯克(Basque)人的沙勿略和依納爵,在巴黎大學相識。耶穌的召喚透過依納爵的循循善誘打動了沙勿略。

  1541年,沙勿略接受教宗的任命,以羅馬教廷大使的身分來到亞洲。這是一趟危險的旅程:他首先到了葡萄牙的屬地,這是他偉大的傳教路線之一的首站,並乘船經非洲到印度、麻六甲、印尼諸島、日本,展開福傳工作,歷經十一年,這也是他永遠不能返家的傳教路線。在他寫信給依納爵的一封話別的信裡,他這樣說:「我這一生能留下些什麼,其實我已很清楚,我們唯有透過書信才能相聚──不過相信在另一個國度裡,我們能面對面互相擁抱。」

  聖方濟經過十五個月的航行後終於抵達葡國屬地,在那裡葡萄牙人已為基督宗教打下基礎,不過教堂的狀況卻很糟糕。聖方濟努力學習當地的語言,並視當地的港口作為通往印度南岸的基地。其實當時因著他的宣講而皈依的人數不少,幾乎全部都是窮人,少數民族和低下階級的人。但另一方面,他也常常因為歐洲的殖民主義者的不道德、貪婪和暴力而沮喪,這些人破壞了基督宗教的誠信。

  1546年聖方濟想開拓南亞的諸島,不過就在這個時候他逐漸收到一些有關日本這個國家的報告。雖然它仍不為西方世界所認識卻擁有高度的文明,這使得聖方濟決定以日本作為下一個傳教的地點。經過很多的歷險,他終於在1549年8月15號抵達日本,聖方濟很幸運的遇到一個好時機。此時的日本政局十分不穩定,足足有250個諸侯王在控制這個國家,而卻沒有一個獲得最大的權力,這樣的局面使得日本對外國人的到訪敞開大門。

  聖方濟很快地體驗到日本文化的素養,但明白到要向這樣一群人宣講需要特別的方法,他在寫給依納爵的信中這樣說:「我覺得我們不太可能找到另一個民族像日本人一樣,他們有很好的風度……,他們是榮耀之士,讓人驚訝,他們甚至把榮耀看得比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要重要……,他們喜歡聽取由理性提出的事物;即使他們有罪過和邪惡,只要有人能理性地跟他們指出所做之事是邪惡的,他們就會經過理性的思考後慢慢被說服。」

  日本文化的經驗改變了聖方濟傳教方法。這以前他一直視自己是一位在荒蕪土地上的開墾者,現在他深深地感覺到自己有需要了解當地的文化;去發現其潛在的力量和美德,好能找出方法把這些特質與福音訊息相連。

  聖方濟在日本逗留了27個月,並建立了好些皈依的信仰團體,但這只是一個開始。他的工作為其後陸續前來的耶穌會士提供了一個基礎-他們當中不少在後來的迫害中喪失了生命。而在日本的時間,他同時注意到另一個偉大卻不為人知的國境:中國。

 在那個時候中國是不對外國開放的國家;雖然如此,聖方濟相信這會士他所有傳教努力裡的最大獎項,然而這個獎項也的確難倒了他。

   1552年,他經過千辛萬苦找到了船到中國,卻病入膏肓,最後他在靠近中國沿岸一個人跡稀少的上川島登陸。很遺憾地他的身體每下愈況,終於在12月3日逝世,享年46歲。在福傳過程中他了解到;為了幫助不同國族的人接受福音,除了要學習當地語言之外,也需要對這些地方的文化和民族性有所認識。在那些他無法用言語溝通的地方,他就以實際的行動去關懷窮人,照顧他們的需要。沙勿略為福傳歷盡辛苦,海上的風暴、南國的酷熱、北地的冰雪,甚至前往居住著剽悍原住民的小島親身涉險,這一切都沒有令他退縮。他說「我相信對於那些視我們主基督的的十字架為甘飴的人,這樣的勞苦是一種歇息,而結束這些勞苦或逃避它們卻是死亡。」沙勿略當年播下的種子,藉著天主的恩寵和多位後繼者的努力,如今已經長成林蔭。聖方濟薩威於1622年被封聖,而1927年,他與聖女小德蘭一起被列為外國傳教士的主保。

 

 

 

 

 

禮儀年論述
 
 
 
禮儀年:佈置
--善度禮儀年
--聖誕週期
--復活週期
--其他慶節
--插花的藝術
桃園南崁耶穌聖母聖心堂的花藝
禮儀年:慶節與聖人
 
司鐸年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