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房志榮神父 房志榮神父,是耶穌會士,擁有羅馬宗座聖經學博士學位,曾任輔仁神學院院長。神父學貫中西,精通九國語言,提倡以中華文化的角度,領悟天主的啟示。神父見解高深,文筆優美,深具學者及文人風範,拜讀其大作,實為心靈的饗宴。 本專欄的反省實踐、信友禱文部分,仍由禮儀研究中心提供。歡迎各位朋友加入撰寫行列,並提供意見。 復活主日 房志榮神父 著 默想: 復活節主日的彌撒讀經挑選,甲、乙、丙三年都一樣,就是讀經一,宗十34a,37-43;讀經二,哥三1-4,或格前五6b-8;福音,若二十1-9,或路二四13-35。這樣一個簡單的觀察,卻有很深的含意,就是基督宗教最重要的信理, 為懂得讀經一說些什麼,必須把宗十章全章48節全讀一遍。思高聖經給本章安置了6個副題:科爾乃略派人尋訪伯鐸,伯鐸在約培看見異像,赴凱撒勒亞,與科爾乃略會面,伯鐸講詞,科爾乃略等人受洗。今天讀的宗十37-43是伯鐸講詞的一部分,是他首次給外邦人講道,短短7節經句,卻是一篇濃縮的救恩史。伯鐸的道理先講若翰:「37你們已經知道,在若翰宣講洗禮之後,從加里肋亞開始,到整個猶太所發生的事。」次講耶穌:「38你們也知道,天主以聖神和德能傅了納匝肋人耶穌,使祂到各地做好事,治好所有受魔鬼控制的人,因為天主與祂同在;」再講宗徒:「39我們是祂在猶太人地區和耶路撒冷所行一切的見證人。然而,他們把祂懸在木架上,殺死了祂。」這3節是講詞的前一半:講的是若翰、耶穌、門徒,和耶穌為人死在十字架上。 後一半3節,講耶穌的復活、顯現、派遣門徒們向人民宣講,說明天主派耶穌做全人類和每個人的審判官:「40但是天主在第三天,把祂從死者中復活了,讓祂顯現給人;41不是給所有的人,而是顯現給天主預先揀選的見證人,就是我們這些在祂死而復活後,與祂一同吃喝的人。42祂吩咐我們向百姓宣講,證明祂是天主選立的,審判生者與死者的主。」最後,伯鐸還不忘用一節經句把整個舊約帶進來,他不說先知講預言,而說先知作見證,證明耶穌是救主,而人一方面,要想得救,必須相信,信耶穌是救主,是天主:「43所有的先知都為祂作見證說:『凡是信祂的人,必因祂的名,得赦免罪過。』」當然,伯鐸當時講的不會那麼精簡扼要,像我們現在所讀的,是路加把口頭上的許多話和道理,在聖神的開導下扼要地寫出,傳給後世未能親自聽到伯鐸講道的人。我們讀經時,必須抽絲剝繭,靠著同一聖神,在經句中找尋天主聖神要傳給我們的有關耶穌的訊息。 讀經二的兩篇,哥三1-4,或格前五6b-8,可說是,異中有同,同中有異。同的是保祿勸勉信友,要把在領洗時所接受的新生命活出來,這新生命與耶穌復活的生命是同一個生命。因此應該把所想、所望、所求的一切,都放在復活的主基督身上,這是每個基督徒要做的,也做得到的。兩篇讀經不同或相異的,是二者的說法。哥羅森書是獄中書簡,保祿已接近生命末期,因此,他直截了當地勸信友要追求天上的事。反之,格林多前書是保祿早期的一封書信,五6-8三節的寫法,保持猶太文化及宗教傳統的原味:「6你們不知道,少許的酵母就能使整個麵團發酵嗎?7你們應把舊酵母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和的麵團,正如你們原是無酵餅一樣,因為我們的逾越節羔羊基督,已被祭殺作了犧牲。8所以我們過節,不可用舊酵母,也不可用奸詐和邪惡的酵母,而要用純潔和真誠的無酵餅。」 復活節的彌撒如果上午舉行,福音自然是若二十1-9:「1安息日後的第一天清早,天還未亮時,瑪利亞瑪達肋納來到墓前,看見墓門的大石已被移開,2就立刻跑去見西滿伯多錄和耶穌喜愛的門徒,對他們說:『他們從墳墓裡把主搬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祂放在哪裡了!』愛得深,起身早,有發現,去報告。「3伯多錄和那門徒就出來,往墳墓那裡去。兩人一起跑,可是那門徒跑得快,比伯多錄先到墳墓那裡。5他彎腰往裡面觀看,只見麻紗殮布放在那裡,但沒有進去。6西滿伯多錄隨即趕到,進了墓穴,也看見殮布放在那裡,7裹頭的頭巾不在殮布裡,而是捲著,放在另一邊。」從準備晚餐廳開始,伯鐸和若望常結伴而行。 「8這時,那先到墳墓的門徒也進來,他一看見就信了。9因為在此之前,他們還不明白聖經上說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的意思。」可見,耶穌的愛徒若望是沒有見到復活的耶穌而相信耶穌復活的第一人。8、9二節要說的是,若望看到一些記號,指向聖經上所說的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這個奧蹟中的奧蹟,而不是像瑪麗德蓮所說的,有人把主搬走了。殮布頭巾那樣整齊地捲好放在一邊,不可能是偷運屍體的人在慌慌忙忙中能做的。從天主給的一些記號透視到有關天主的真理,不僅要看,還需有愛。耶穌的愛徒在耶穌復活後用一句話「向船的右邊撒網」使伯鐸網到許多魚後,若望即刻看出「是主!」(若二一6-7)是另一例。 如果下午或晚上舉行復活節感恩禮,就選讀路二四13-35,這段美不勝收的福音。在此,只需把樂仁出版的《偕主讀經四福音》對這23節經句所做的簡介抄錄下來:「耶穌死後,門徒們的幻想破滅了,便決定回鄉。耶穌卻在路上會晤他們,給他們講經。到達目的地後,他們邀請他留下用餐,他擘餅時,顯出是耶穌。他們立刻回到耶路撒冷,向大家報告所發生的一切。 反省與行動:
禱文: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