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me
禮儀典章與書籍 禮儀專題 交流坊

 

 

實用篇「主日感恩禮」
 
實用篇「禮儀經文」
 
實用篇「禮儀慶典照片」
 
實用篇「禮儀設計」
 
實用篇「祈禱文」
 



 

房志榮神父
  在新的禮儀年度的開始,我們特別邀請聖經大師房志榮神父,為大家主筆接下來三年讀經循環的「讀經默想」專欄。

  房志榮神父,是耶穌會士,擁有羅馬宗座聖經學博士學位,曾任輔仁神學院院長。神父學貫中西,精通九國語言,提倡以中華文化的角度,領悟天主的啟示。神父見解高深,文筆優美,深具學者及文人風範,拜讀其大作,實為心靈的饗宴。

   本專欄的反省實踐、信友禱文部分,仍由禮儀研究中心提供。歡迎各位朋友加入撰寫行列,並提供意見。

常年期第五主日
耶穌召選門徒

房志榮神父 著

默想:

  本主日的福音選讀,從耶穌在故鄉的會堂讀經講道,跳到路5:1-11的耶穌召選門徒,略過中間的「在葛法翁講道顯奇蹟」(4:31-44)。這一點與前二部對觀福音所作的相同,即救主耶穌為完成救世使命,需要一批忠誠的合作者,先是門徒弟子,後是十二位宗徒。宗徒們建立了教會,教會是救世主在人間的持續臨在。路加的兩部作品清楚地突顯出這一點:福音書講耶穌傳福音,《宗徒大事錄》講宗徒們建教福傳。不過耶穌的教會有嚴密的結構,最重要的是教會有一個頭,這個頭是耶穌召選、委派的,這人就是伯鐸。他原名西滿,耶穌給他起名伯鐸,意思是「磐石」,因為他將是這個教會的基石,即基礎。這一點,在《若望福音》第一章耶穌首次見到西滿時,已有報導,而今天的路5:1-11有許多清楚的暗示,可逐一加以體會。

  「有一天,耶穌站在革乃撒勒湖邊,群眾紛紛前來,要聽天主的話。」(1)四位聖史,只有路加稱加里肋亞的這一大水庫為湖,其他三位都稱之為海。群眾前來要聽天主的話,這話就是宗徒們及日後教會繼續宣講的聖言,例子不勝枚舉(參閱:宗6:2, 7; 8:14;得前1:8; 2:13; 4:15等)耶穌「看見湖邊停著兩隻漁船,漁夫正在岸上洗網,祂上了那條屬於西滿的船,要西滿把船撐開,離岸不遠,然後,祂坐在船上,教導群眾。」(2-3)多美的一幅畫!第三節兩次提及「西滿」,第四、第五節各提一次,然後第八節把「西滿伯多祿」連在一起提出:「西滿伯多祿見了這情形,便跪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吧,因為我是個罪人!』」最後第九節還兩次提到西滿,短短十一節經句中七次提名,不可謂不多,其意義何在?

  這就是路加的高明手段:以講故事的方式,輕描淡寫地說出非常重要的道理:伯鐸的地位和重要性,來自耶穌對他的青睞,和他對耶穌的回應。「耶穌上了那條屬於西滿的船,要西滿把船撐開,然後祂坐在船上,教導群眾。」這是耶穌的選擇和派遣:幫助耶穌給很多人講道。「講完了,對西滿說:「把船開到水深處,撒你們的網捕魚吧!」這是進一步的邀請:要划入天主計畫的更深處,要捕捉更多的魚。伯鐸的回應如何?今天的福音用了四節經句來描繪伯鐸的回應:聽話(5)、謙虛(8)、敬畏(9)、大方(11)。這只不過是路加所寫的耶穌與伯鐸互動的第一幕,已經如此深刻有效,在丙年路加福音的選讀和反思中,應該出現更多的情節使我們體驗,天主為祂的教會召選一個首領,是耶穌在召選門徒的一開始就已着手進行的。

  路5:1-11,除了1-2節以外,其他九節經句都以伯鐸為主角。耶穌對西滿另眼相看(3-4),伯鐸不負所望(5-6),不憑自己的經驗和技巧,只聽耶穌的話再次撒網捕魚,結果奇蹟發生了。「他們(伯鐸和安德)連忙招呼另一條船的同伴(雅各伯和若望)來幫忙。他們來到,把兩條船都裝滿了魚,幾乎要沈了。」(7)耶穌召選的兩家弟兄,四位門徒,在此都以西滿為首:「西滿和他的同伴看到網獲的魚,都非常驚奇。」(9)「與他(西滿)合夥的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若望也十分吃驚。」(10)「他們(西滿及其他三人)放下一切,跟隨耶穌去了。」(11)

反省與行動:

  1. 我感受到耶穌召叫我跟隨祂,成為「捕人的漁夫」嗎?
  2. 為什麼西滿‧伯多祿會說:「主啊!離開我吧,因為我是個罪人。」呢?我也有相同的感受嗎?
  3. 身為基督徒,我如何實現教友的福傳使命?

禱文:

  1. 請為天主子民祈禱。耶穌召選我們,與祂一同傳揚福音。祈求仁慈的上主恩賜每一位基督徒,都能敏銳地分辨、答覆主的召叫,跟隨祂的腳步,努力傳揚福音。
  2. 請為台灣的國會祈禱。新任立委已經上任。祈求仁慈的上主恩賜每一位立法委員,都能重視國家的發展,放下政黨和個人的私利,以理性和專業,訂立強國富民的法律和條例,並認真監督政府。
  3. 請為平息天災人禍祈禱。人人嚮往平安,但常因天災人禍而受苦。祈求仁慈的上主平息各地的天災人禍,尤其是敘利亞內戰和難民潮,奈及利亞等地的恐怖攻擊,衣索比亞乾旱,和各地的公安事故,讓世人得享平安。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相關資訊


其他主日證道


房志榮神父專欄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