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me
禮儀典章與書籍 禮儀專題 交流坊

 

 

實用篇「主日感恩禮」
 
實用篇「禮儀經文」
 
實用篇「禮儀慶典照片」
 
實用篇「禮儀設計」
 
實用篇「祈禱文」
 



 

房志榮神父
  在新的禮儀年度的開始,我們特別邀請聖經大師房志榮神父,為大家主筆接下來三年讀經循環的「讀經默想」專欄。

  房志榮神父,是耶穌會士,擁有羅馬宗座聖經學博士學位,曾任輔仁神學院院長。神父學貫中西,精通九國語言,提倡以中華文化的角度,領悟天主的啟示。神父見解高深,文筆優美,深具學者及文人風範,拜讀其大作,實為心靈的饗宴。

   本專欄的反省實踐、信友禱文部分,仍由禮儀研究中心提供。歡迎各位朋友加入撰寫行列,並提供意見。

常年期第四主日
耶穌在本鄉遭拒絕

房志榮神父 著

默想:

  本主日的福音選讀,路4:21-30,是上主日同一故事的續篇。上主日福音的最後一句話「今天,你們聽到的這段經文已應驗了」(路4:21),詞意飽滿,含括耶穌宣講生活的綜合聲明,也就成了兩個主日福音訊息的橋樑,突顯出耶穌宣講的「成功和失敗」。故事前段(14-21)還充滿了樂觀和期待,今天讀的故事後段(21-30)卻悲情忿忿、殺氣騰騰;怎麼變得這樣突然,這樣徹底呢?這是路加基督學的方向。路加福音所描述的耶穌講道,從加里肋亞出發,經過撒瑪黎雅,最後在耶路撒冷結束。耶穌在這三段福傳之路上,都遭人拒絕。出發時,同鄉人要殺他(本主日福音),來到撒瑪黎雅的一座村莊,村民不願接待他(9:52-53)。耶穌榮進耶路撒冷,「眾司祭長和經師又在設計殺死耶穌,但又怕百姓騷動。」(22:2)

  這三次的拒絕,各有各的理由。在故鄉納匝肋的這一次,鄉民拒絕耶穌是因為「眾人都稱讚祂,但對他口中說出的恩寵之言,又感到驚訝,就彼此說:『這人不是若瑟的兒子嗎?』」(《四福音》,樂仁出版社。路4:22)澳門樂仁出版社的《四福音》,比《思高聖經》和《感恩祭典》的譯文更正確。首先,「恩寵之言」比「動聽的話」(《思高聖經》、《感恩祭典》)更合原文,恩寵之言就是出自恩寵的訊息,或宣告恩寵的話(參閱:宗14:3,20:32)。其次,《四福音》把22節,用兩個對立的句法「但……又……」譯出,以說明鄉民對耶穌的看法迅速改變,是因為他們對耶穌的過去瞭若指掌,今天,這個他們十分熟識的若瑟的兒子,怎麼忽然變成了拉比,竟要開口教訓他們呢?

  耶穌不必多問多說,他即刻看透故鄉父老們的心態,而用一句成語,一個心理原則,和一對歷史事實,來澄清立場,說明自己的作風。「醫生,醫好你自己吧!」這句成語,耶穌用來指責鄉民的心胸狹小,嫉妒葛法翁受到耶穌更多的照顧,惱怒耶穌為何不在自己的家鄉行些奇跡?耶穌的第二句話答覆了這個問題,祂說「沒有一個先知在自己的家鄉是受歡迎的」。人的心理就是如此:鄉民跟耶穌從小一起長大,若瑟的兒子又有什麼了不起?耶穌還舉出兩大先知作為先例:厄里亞和厄里叟師生二人的精采故事是眾所周知的,二人也沒有為以色列行奇跡,反倒是給外邦人行了。耶穌的這三段話說得坦誠,卻給那些老相識火上加油,如是乎:「全會堂的人一聽這番話,個個怒氣填胸,起來把祂趕出城外,帶到山崖上,因為這城建在山上,他們要把祂推下峭壁,但祂卻從人群中走出去,繼續祂的旅程。」(28-30)這裡有關納匝肋的地理描寫不完全正確。路加這樣寫,毋寧是神學性的肯定,預報耶穌將會死在以色列人民手中。同樣,30節說「耶穌從人群中走出去」,也不一定是奇蹟式的逃脫,重點是在最後一句話:「繼續祂的旅程」,就是說「今天和明天,我給人驅魔治病,第三天,我的工作就完成了。但是今天,明天和後天,我必須前行,因為先知不宜死在耶路撒冷之外。」(13:32-33)可見,路加把耶穌的第一次講道經驗,和祂要在耶路撒冷完成的逾越奧蹟連成了一氣:在故鄉會堂講經失敗後,祂走出人群,繼續祂的旅程,走向耶路撒冷。

反省與行動:

  1. 福音中,耶穌遭受納匝肋鄉親的反對,為我有什麼意義?
  2. 在傳揚福音時,我遇到過挑戰和失敗嗎?我如何面對?
  3. 耶穌離開群眾,繼續祂的旅程,走向耶路撒冷,這帶給我怎樣的啟示?

禱文:

  1. 請為天主子民祈禱。基督宣講福音,是基督徒福傳的典範。祈求仁慈的上主恩賜每一位基督徒,都能懷著無畏的勇氣,與耶穌一起展開福傳的旅程,使眾人都能接受福音,更新生命。
  2. 請為台灣寒流侵襲的災後復原祈禱。超級寒流侵襲台灣,造成農漁業的嚴重損失,交通受阻,建築物崩壞,部分學校停課,更有民眾傷亡。祈求仁慈的上主恩賜受災的農、漁民,在政府及善心人士的協助下,安度難關。
  3. 請為世人的平安祈禱。極端氣候與病毒疫情,威脅人類的生存。祈求仁慈的上主平息北半球急凍造成的災害,並撲滅茲卡病毒等疫情;恩賜每一個人都能克制慾望,節能減碳,減緩地球的暖化。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相關資訊


其他主日證道


房志榮神父專欄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