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房志榮神父 房志榮神父,是耶穌會士,擁有羅馬宗座聖經學博士學位,曾任輔仁神學院院長。神父學貫中西,精通九國語言,提倡以中華文化的角度,領悟天主的啟示。神父見解高深,文筆優美,深具學者及文人風範,拜讀其大作,實為心靈的饗宴。 本專欄的反省實踐、信友禱文部分,仍由禮儀研究中心提供。歡迎各位朋友加入撰寫行列,並提供意見。 常年期第廿七主日 房志榮神父 著 默想: 本主日感恩禮福音選讀,路17:5-10,有兩個主題:信德和主僕關係。先看信德:「於是宗徒們對主說:『請增加我們的信德吧!』主回答說:『如果你們的信德像一粒芥菜子,就是對這棵桑樹說,連根拔出來,移到海裡去,它也會聽從你們。』」(5-6)信德帶領我們相信一個比我們大,比我們強的神,我們稱之為「天主」(Elohim,見《創世紀》第一章),就是天上的主宰,因為天地萬物都是祂所創造的。這個神又是我們的「上主」(Yahweh,見《創世紀》第二章),就是在我們頭上的主子,跟人特別親近,隨時聽人的呼聲。天主的「主」字指主宰,上主的「主」字指主人。也能說,天主是造物主,上主是救世主,我們信仰、朝拜的是我們的創造主和救主。 有了這樣的信德,才能正確瞭解耶穌下面的話:「你們當中,有誰會對那耕田或放羊回來的僕人說:『來,快坐下吃飯吧!』而不是說:『為我準備晚飯,束起腰帶,伺候我;等我吃喝以後,你才去吃喝』?難道僕人辦好所吩咐的事,主人需要道謝嗎?你們也是這樣,辦好所吩咐你們的事以後,要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只是作了我們當作的事。』」(7-10)無論是在路加所代表的希臘羅馬文化背景,或是中華民族以前的皇帝時代,這四句經文所說的主僕關係都合乎常理,主人是主人,僕人是僕人,前者受人服侍,後者服侍人,理所當然,無人見怪。最近的幾個世紀以來,民主思想發達,社會主義抬頭,主人僕人都是人,彼此平等。 那麼,耶穌的這些話在今天是否還有效呢?這就得以信德的眼光來衡量了。 信德固然叫我們信靠天主的大能,深信祂能使我們做出自己作不到的事,更重要的是,信德叫我們樂意事奉我們的上主、天主。我們所事奉的主是天主,因為是祂賜給我們生命和各種稟賦,祂也分給我們每人一些責任,「難道僕人辦好所吩咐的事,主人還要道謝嗎?」還有,我們所事奉的主,也是我們的上主,因為祂救了我們,以洗禮重生我們,以體血養育我們。祂也要求我們,去和別人分享這個新生命,讓他們也敬拜主耶穌,領受豐厚的恩賜。做到了這一切以後,仍不要忘記耶穌說的:「你們辦好所吩咐你們的事以後,要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只是作了我們當作的事。』」 從舊約到新約,從基督信仰在地中海四周傳播,到今天福音訊息廣揚到大西洋、太平洋及全球各地,到處都聽得到用各種語言向至高者獻上的祈禱和讚頌,其格式常是在每首歌、每篇祈禱中,「天主」」和「上主」都互相連結。這充分表達了始自初期教會的古老格言:「祈禱律就是信仰律」(Lex orandi, lex credendi)。 反省與行動:
禱文: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