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房志榮神父 房志榮神父,是耶穌會士,擁有羅馬宗座聖經學博士學位,曾任輔仁神學院院長。神父學貫中西,精通九國語言,提倡以中華文化的角度,領悟天主的啟示。神父見解高深,文筆優美,深具學者及文人風範,拜讀其大作,實為心靈的饗宴。 本專欄的反省實踐、信友禱文部分,仍由禮儀研究中心提供。歡迎各位朋友加入撰寫行列,並提供意見。 聖枝主日 房志榮神父 著 默想: 甲、乙、丙三年聖枝主日的感恩禮,讀經一和讀經二都是依50:4-7和斐2:6-11。前者是第二依撒意亞先知有名的〈上主僕人的詩歌〉的第三首。第一首詩歌(依42:1-4)講僕人的蒙召和他的基本態度,第二首(49:1-6)講他的宣講和成果,現在第三首(50:4-7)開始講僕人的苦辱:「我將我的背轉給打擊我的人,把我的面頰轉給扯我鬍鬚的人;對於侮辱和唾污,我沒有遮掩我的臉。」(6)最後,第四首(52:13-53:12)是《舊約》預報耶穌苦難、聖死、復活、升天最詳盡的描述,這首僕人詩歌,跟耶穌在十字架上親口誦念的《聖詠》第22首,留到聖週五午後三時,在追念主耶穌受難的禮儀中,與《若望福音》的耶穌受難史一同朗誦。讀經二斐2:6-11,是講述基督掏空自己,被天父高舉的老歌。 至於聖枝主日紀念耶穌榮進耶路撒冷的事蹟,對觀福音都有報導,所以彌撒前的聖枝遊行,分別根據瑪竇、馬爾谷、路加的記載,在甲、乙、丙年,透過這些篇幅瞻仰耶穌最後一次進京,與門徒們慶祝逾越奧蹟,完成祂的救世大業。丙年為我們領航的路加,隨時露出他的特色。比方,只有路加記下:「耶穌臨近的時侯,望見京城,就哀哭她。」(19:41)聖週感恩禮福音選讀的安排是,聖枝主日循著甲、乙、丙的次序,宣讀或詠唱瑪、谷、路的全部受難史。聖週五——主受難日則恭讀《若望福音》記述的苦難史。丙年《路加福音》的苦難史,在《感恩祭典》裡有長式和短式的選擇。長式的篇幅由路22:14到23:56,其中路22章記述了最後晚餐和建立聖體聖事、山園祈禱、耶穌被捕、伯鐸三次背主,到猶太公議會審判耶穌。 《感恩祭典》的短式耶穌苦難史,是路23章全章,扣除最後七節(50-56)有關埋葬耶穌的敘述。短式苦難史也能突顯路加的特色,讓我們能透過這位外邦聖史的眼光,默觀主耶穌所承受的痛苦。「天一亮,民間長老及司祭長並經師集合起來,把耶穌帶到他們的公議會裡(路22:66),於是,他們全體起來,把耶穌押送到比拉多面前,開始控告祂說:「我們查出這個人煽惑我們的民族,阻止給凱撒納稅,且自稱為默西亞君王。」(路23:1-2)路加引的這段猶太當權者的話讓公議會信譽掃地,他們的控告無非是一堆謊話。路20:20-26所敘述的完全是另一回事。耶穌要他們取出一文納稅的錢,指著上面的頭像和刻字說,凱撒的歸凱撒,天主的歸天主。民眾對耶穌的應答驚奇不已。 關於耶穌是不是君王一事,確實是一個重大問題。路加多次或明或暗地提出耶穌的君王身分。路19:11、12說,耶穌臨近耶路撒冷,眾人以為天主的國快要來臨,耶穌就說了一個比喻:有一個貴人起身到遠方去,為取得王位再回來。這個貴人其實是指耶穌自己,一如在同章38節耶穌榮進耶路撒冷時,眾門徒所歡呼的:「因上主而來的君王,應受讚頌!和平在天上,光榮於高天!」在本章、即23章內,與耶穌君王有關的記述共有四次:「黑落德及他的侍衛鄙視祂,戲笑祂,給祂穿上華麗的長袍,把祂解回比拉多那裡。」(11)「兵士也戲弄祂,把醋遞給祂說:『如果祢是猶太人的君王,就救祢自己吧!』」(36-37)「在祂上頭有一塊用希臘、拉丁及希伯來文字寫的罪狀牌:『這是猶太人的君王』」(38) 最引人注意的一幕是本章所寫的,右盜在十字架上與耶穌的對話。他對侮辱耶穌的左盜說:「你受著同樣的刑罰啊!還不畏懼天主嗎?這對我們是合乎正義的,因為我們罪有應得,但這個人卻沒有做過什麼不對的事。然後他說:『耶穌,當你到達祢的王國時,要記得我。』耶穌回答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要同我一起在樂園裡。』」(《四福音》,樂仁出版社。路23:40-43)這才是《路加福音》所肯定的耶穌的君王身分,是天上樂園的國王,不是世上的默西亞國王,如同長老和司祭長向比拉多所告發的那樣,他們控告耶穌自稱默西亞國王。比拉多反而心裡有數,三次宣布耶穌無罪(4、14-15、22),又三次表示有意釋放耶穌(16、20、22)。這種一而再,再而三的聲明和意願表態,確實證明耶穌的清白無辜,同時也說明了猶太首領及在權者的責任。 耶穌在黑落德面前的一幕是路加的獨家報導,把天主聖言的不發一言描寫得特別生動感人:「黑落德看到耶穌,十分高興,因為他曾聽說耶穌的事,早已想親眼見祂,還希望看祂行些奇蹟,所以他問了很多問題,但耶穌卻沒有回答他。同時,眾司祭長和經師在旁邊極力指控祂。黑落德跟自己的侍衛嘲笑戲弄祂,然後給祂穿上白長袍,再押回比拉多那裡。黑落德和比拉多原是仇敵,但從那天起,他們成了朋友。」(8-12)對世上的暴君,耶穌的沈默比晴天霹靂更具威力。黑落德為耶穌並不陌生。路加曾寫過:「有幾個法利塞人前來對祂說:『走吧!離開此地,因為黑落德要殺祢!』祂回答說:『你們去告訴那隻狐狸:看,今天和明天,我給人驅魔治病,第三天,我的工作就完成了。但是今天、明天和後天,我必須前行,因為先知之死,不會在耶路撒冷之外。』」(13:31-33) 13-16四節描寫耶穌再次出現在比拉多面前:「於是,比拉多召集眾司祭長、眾首領和百姓,對他們說:『你們把這個人帶來,指控祂煽動百姓。我在你們面前審問過祂,但查不出你們告祂的任何罪狀!黑落德也找不出來,因此把祂送回來。很明顯這個人沒有犯該死的罪。所以,我用皮鞭處罰了,便釋放祂。』」這一小段文字的素描,讓比拉多的窘態畢露:一方面,他心知肚明,耶穌是清白無辜的(4、14-15),另一方面,又不知如何平息那些「極力指控祂的人」。(10)不過,16節比拉多的結論(「所以」)是十分荒謬的。既然他明知耶穌無罪,為何要處以非常慘酷的鞭刑?政治人物在巨大壓力下(眾司祭長、眾首領、眾百姓的極力指控),除了須主持公道外,還要考慮自己的政治前途。這是比拉多的處境。 《路加福音》特別關注女性的參與,在耶穌苦難史裡也有明顯而突出的描繪:「他們把耶穌押走時,抓了一個從田間回來的基勒乃人西滿,把十字架放在他肩上,叫他背着,跟在耶穌後面。大群百姓跟著祂,其中有些婦人為祂捶胸痛哭,但耶穌轉身對她們說:『耶路撒冷的女兒!不要為我哭泣,卻要為你們自己和你們的孩子哭泣。因為看吧,那些日子就快來到,人們要說:不孕的,沒有生過孩子的、沒有餵過奶的,是有福的!那時他們要對高山說:倒在我們身上吧!對丘陵說:埋葬我們吧!如果這是青綠樹木的命運,乾枯的樹又會怎樣呢?』」(26-31)28-31節這一大段話,是耶穌走苦路時唯一說過的話。其內容、說法、語氣、態度,都是值得深思默禱的。這是耶穌給那些同情祂的婦女很大的回報。 耶穌在塵世最後的一刻,也有婦女在場:「那時,大約是中午,遍地昏黑,直到下午大約三時,太陽失光,聖殿的帳幔從中間裂成兩半,耶穌大聲呼喊說:『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在祢手中。』說完這話,就呼了最後一口氣。在場監視犯人的百夫長看見所發生的事,便頌揚天主說:『這人真是正義的人!』所有聚集圍觀這事的群眾,一見此情景,便個個捶著胸,回家去了。所有熟悉耶穌的人遠遠地站著,特別是那些從加里肋亞跟隨耶穌的婦女,見證了這一切。」(44-49) 把這六節經句與路8:1-3連在一起來讀,就知道這些婦女是哪些人了:「過了不久,耶穌走遍城鎮和鄉村講道,宣揚天主國的喜訊,跟隨祂的有那十二人,還有一些曾被邪魔附身、或患病得治癒的婦女,當中有稱為瑪達肋納的瑪利亞,從她身上曾逐出七個魔鬼;又有黑落德的總管雇撒的妻子約安納,及蘇撒納和許多用自己的錢財資助他們的婦女。」路加在此,毫不含糊地提出耶穌的女門徒,把她們放在十二門徒之後。有點不可思議的,是黑落德的總管雇撒的妻子也是耶穌的女門徒之一,這和上文說過的耶穌與黑落德的對立,是多麼大的諷刺! 《路加福音》的短式苦難史在此結束,但長式把50-56節的安葬耶穌作為苦難史的結尾。阿黎瑪特雅人若瑟,得到比拉多的批准,領了耶穌的屍體,把祂安葬在自己的新墳墓裡。「當天正是預備日,安息日即將開始。那些從加里肋亞隨同耶穌來的婦女跟在後面,看見那墓穴和祂的遺體怎樣安放。然後她們回家,預備香料和香膏。安息日,她們遵守誡命休息。」(54-56)耶穌死了,宗徒們除了耶穌的愛徒以外,都跑了,只有這批婦女不死心,不逃跑,從遠處眺望耶穌被釘十字架,一直到耶穌聖屍被安葬,留守在那裡。她們準備好向耶穌表達心意的香膏香料,等過完安息日,來敷耶穌的聖屍。路加筆下的女門徒,其中包括祂的母親,從加里肋亞開始,在耶穌整個福傳路程中陪伴著祂,直到祂進入墳墓休息,還想對祂效忠。 但人算不如天算,忠信耿耿的婦女們再見到的耶穌,不再是遺體,而是光芒萬丈、復活的基督。路加所描繪的這些婦女,是後代各地基督徒的模範;在我們的地方教會裡,感謝天主,不難體會到這事實。反省與行動:
禱文: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