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房志榮神父 房志榮神父,是耶穌會士,擁有羅馬宗座聖經學博士學位,曾任輔仁神學院院長。神父學貫中西,精通九國語言,提倡以中華文化的角度,領悟天主的啟示。神父見解高深,文筆優美,深具學者及文人風範,拜讀其大作,實為心靈的饗宴。 本專欄的反省實踐、信友禱文部分,仍由禮儀研究中心提供。歡迎各位朋友加入撰寫行列,並提供意見。 四旬期第二主日 房志榮神父 著 默想: 每年四旬期第二主日的福音選讀,都是記述耶穌公開生活中的一件奇特的事:在一座高山上,耶穌當著三位門徒的面,改變了祂人性的面貌,而露出天主性的光輝。三部對觀福音以同樣長的篇幅記下這一震懾人心的奧蹟,教會也特別在每年8月6日慶祝耶穌顯聖容。我們不妨注意路加描述這奧蹟時所呈現的一些特點。「說完這些話以後,過了八天,耶穌帶著伯多祿、若望和雅各伯上山去祈禱。當祂祈禱時,祂的面容改變了,衣服潔白發光。」(《四福音》,樂仁出版社。路9:28-29)顯聖容發生在山上,是耶穌向天父祈禱時發生的,就像梅瑟進入了神聖的氛圍而發出光來(出24:1)。不過,梅瑟臉上的光輝,反映著天主的光(出34:29-30;格後3:13),而耶穌顯聖容是露出祂天主性的本色。 「忽然有兩個人同他說話,就是梅瑟和厄里亞,在光榮中顯現,談論祂的離開,即祂將要在耶路撒冷完成的事。」(30-31)梅瑟和厄里亞顯然是代表法律和先知(路16:29-31;24:27),《舊約》這二位代表性人物,前來肯定基督的確要先受苦,然後才能進入祂的光榮(路24:25-27、44-46;宗26:22-23),也正如耶穌自己不久以前剛向門徒們說過的(9:22,首次預告苦難)。「談論祂的離開」:「離開」原文是「出谷」,第一次出谷是得救的以色列離開埃及,第二次是離開巴比倫,現在第三次是「祂將要在耶路撒冷完成的事」,就是耶穌的苦難、死亡、復活、升天、遣發聖神,這是耶穌、梅瑟、厄里亞三人所談論的,要在耶路撒冷完成的事,即整個天主的救恩計畫的最後決定性的完成,逾越奧蹟的實現和延續。 「伯多祿和他的同伴昏昏欲睡,當他們清醒過來時,便看見耶穌的光榮和祂身旁站著的兩個人。那兩個人正要離開祂時,伯多祿對耶穌說:『老師,我們在這裡真好!我們來搭三個帳棚,一個給祢,一個給梅瑟,另一個給厄里亞。』他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32-33)耶穌在祈禱,三位門徒卻昏昏欲睡,這對立的場面在耶穌山園祈禱時,會再度出現。三位門徒醒過來時,才發現梅瑟和厄里亞的在場,而耶穌天主性的光輝使他們幸福無比,不想離去。伯多祿想把他們挽留下來。 「他(伯多祿)還在說話的時侯,飄來一片雲彩遮蓋他們。當他們被雲彩包圍時,都震驚不已。從雲裡傳來聲音,說:『這是我的兒子,是我揀選的,你們要聽從祂!』」(34-35)伯多祿沒有搭成帳棚,倒是天主以雲為棚,包圍了三位門徒,同時從雲中傳來天父的聲音,就像耶穌受洗時一樣,不過這次多了一句「你們要聽從祂!」指的是在耶穌完成逾越奧蹟的關鍵時刻,尤其要聽取祂所說的話和祂要作的事,包括所要受的一切痛苦,直至犧牲性命。耶穌顯聖容的奧蹟,堅定了伯多祿對耶穌的宣信,肯定耶穌是基督(谷8:27-30),路加卻把顯聖容編入耶穌逾越奧蹟的預報和逐步實現中:首先是預告苦難(路9:22),然後,耶穌與梅瑟和厄里亞談論出谷的事(9:31),其後又有第二次預告苦難(9:44),說耶穌被接升天的日子快到了(9:51)。路9:51-18:14是耶穌走向耶路撒冷的旅程,其中有很多路加專有的素材。反省與行動:
禱文: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