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房志榮神父 房志榮神父,是耶穌會士,擁有羅馬宗座聖經學博士學位,曾任輔仁神學院院長。神父學貫中西,精通九國語言,提倡以中華文化的角度,領悟天主的啟示。神父見解高深,文筆優美,深具學者及文人風範,拜讀其大作,實為心靈的饗宴。 本專欄的反省實踐、信友禱文部分,仍由禮儀研究中心提供。歡迎各位朋友加入撰寫行列,並提供意見。 復活期第三主日 房志榮神父 著 默想: 《若望福音》把耶穌復活後的顯現安排得十分貼切及生動感人。復活當天的一大清早,瑪麗.德蓮最早發現墳墓已空,跑去報告伯鐸和若望,二人跑到墓地,看了空墳,回去了,只有德蓮「一直站在墳墓外邊哭泣,哭著探頭往墳墓裡看。」(20:11)這種赤膽忠心,深情大愛,使她成了第一位看到復活的耶穌顯現,並給全人類傳報復活大喜訊的使者。同一個晚上,耶穌進到門窗緊閉的晚餐廳,顯現給見了空墳的伯鐸和祂的愛徒,以及其他的八位門徒,只有多默不在。過了八天,耶穌又來到同一地點,這次多默歸隊了。以上是《若望福音》第二十章令人百讀不厭的精采報導。 丙年復活期第三主日感恩禮的福音選自《若望福音》第二十一章。此章的風格與原福音不同,重點由宗徒轉向教會,大概出於若望宗徒團體的一個門生,他在福音的第二或第三版傳閱時,加上了這篇附錄。說是附錄,內容卻極豐富,把四部福音的重要訊息作了一個大綜合。首先,是耶穌復活後的顯現都在耶路撒冷或附近(瑪28:14-20說耶穌升天是在加里肋亞的一座山上,路24:50卻說是在伯達尼附近),這裡,若21:1-14卻細說耶穌如何在加里肋亞湖邊顯現給七位門徒。五位知道是誰,不一定提名喚姓,或也透過描述,如「載伯德的兩個兒子」。「另外兩個門徒」不提名,不描述,讓讀者去猜。大概是安德和斐理吧。另外五位門徒呢? 猶達斯已上吊身亡了,瑪竇是稅務員,沒有來跟伯鐸打魚,其餘三位門徒,「阿耳斐的兒子雅各伯,達陡和熱誠者西滿」(谷3:18)是耶穌的堂表兄弟,好像也不是漁夫,所以也不在場。這是本附錄的第二道訊息:耶穌死了,弟子分散了,各歸舊業,打魚的打魚,收稅的收稅,與耶穌有親戚關係的三位門徒在納匝肋從事家務。不過,大部分漁夫門徒聚在一起時,「西滿伯多祿對他們說:『我要去打魚。』他們對他說:『我們跟你一起去。』」(若21:3)耶穌在世所立的宗徒之長伯鐸還有著號召力。「可是整個晚上一無所獲。天亮時分,耶穌站在岸上向他們喊說:『向船的右邊撒網,就有了!』他們把網撒下去,竟然拉不上來,因為魚太多了。」 「耶穌對西滿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作捕人的漁夫!』」(路5:10)伯鐸聽了這句話,就捨棄了一切,跟隨了耶穌;這是耶穌開始講道時發生的事蹟,現在主復活了,又再度重演,且重新說明:要想捕到魚,必須靠聽耶穌的話──天主聖言。這是第三道訊息。今天福音短式的末段9-14節是十分溫馨的一幕:七位門徒上了岸,「看見那裡有一堆炭火,上面烤著魚和餅。耶穌對他們說:『把你們剛捕到的魚,拿幾條來。來吧,吃早餐!』耶穌就上前拿起餅,遞給他門,同樣把魚遞給他們。」好豐富的一頓早餐,同時是一台感恩禮。復活的耶穌重行五餅二魚的奇蹟,同時又把晚餐廳裡與門徒共進最後晚餐時所作的,在這七位門徒前又做了一次。反省與行動:
禱文: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