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房志榮神父 房志榮神父,是耶穌會士,擁有羅馬宗座聖經學博士學位,曾任輔仁神學院院長。神父學貫中西,精通九國語言,提倡以中華文化的角度,領悟天主的啟示。神父見解高深,文筆優美,深具學者及文人風範,拜讀其大作,實為心靈的饗宴。 本專欄的反省實踐、信友禱文部分,仍由禮儀研究中心提供。歡迎各位朋友加入撰寫行列,並提供意見。 復活期第二主日 房志榮神父 著 默想: 復活期五十天,主日感恩禮聖言選讀的一大特色是,讀經一都採用《宗徒大事錄》,讀經二分別選自伯前、若望壹書、默示錄,福音則幾乎都是《若望福音》。復活期第二主日,復活八日慶期的尾聲,甲、乙、丙三年,都選讀若20:19-31這段描述耶穌顯現給宗徒們,過了八天又顯現給多默的報導。第二次的顯現,耶穌就是為了多默而專程再來一趟,不是這樣嗎?若望用這兩次復活顯現來結束他的福音,真是妙不可言(第21章是後加的,不是原本的結尾,補上在加里肋亞的復活顯現)。兩次顯現的關鍵論題是信與不信,及由不信到信,從而導向整部福音的結論:「這些事記錄下來,是要使你們信耶穌基督,是天主子。你們信了,就會因祂的名而得生命。」(《四福音》,樂仁出版社。若20:31) 如此,今天的福音可分三段來欣賞:19-23節描述十位門徒的相信和喜樂;24-25節記述多默的不信和納悶;26-29節描寫多默的轉變,和耶穌讚許未見而相信的人。第一段:「耶穌來了,站在他們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完這話,就把自己的手和肋旁給他們看。門徒看著主,都滿心歡喜。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正如父派遣了我,我也派遣你們。』說完這話,便向他們吹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吧!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得赦免;你們不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不得赦免。』」第二段:「耶穌來時,十二門徒中綽號叫雙胞胎的多默沒有和他們在一起,別的門徒對他說:『我們看見了主!』他卻說:『除非我見到祂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孔,並用手探入祂的肋旁;否則,我絕不信!』」 第三段:「八天後,門徒們又聚在屋裡,多默和他們在一起。雖然門窗都關著,但耶穌來了,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然後祂對多默說:『把你的手指放在這裡,看看我的手吧!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吧!不要疑惑了,要信!』多默回答祂說:『祢是我的主!我的天主!』耶穌說:『因為看見了我,你才信嗎?那些沒有看見就信的人,是有福的!』」這是《若望福音》記下的耶穌所說的最後一句話,為我們這些沒有看見耶穌就信的人,是一大鼓勵,一大安慰。福音最後二節,是若望給後世所有的人做的交代:「耶穌在門徒面前還行了許多神蹟,沒有記載在這本書上。這些事記載下來,是要使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天主子。你們信了,就會因祂的名而得生命。」 復活期第二主日從前稱為「卸白衣主日」,指在復活夜領洗的新教友,在第二主日可以脫下白衣了。前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於2000年,給復活期第二主日一個新名稱:天主慈悲主日:「2000年聖年的5月5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發表了《慈悲寬仁》通諭(法令),在羅馬禮儀的彌撒和日課中,訂下『復活節第二主日』為『天主慈悲主日』的稱號,因此,由原本『民間的熱心敬禮』躍升為『普世教會的運動』」(錢玲珠提供)。為懂得天主慈悲主日的意義,神學院圖書館張瑞雲主任提供給我三本小書:《天主慈悲的信息與敬禮》(1997),《天主的慈悲消息》(1998),《天主慈悲袖珍本》(1999),都是傅文輝神父(RIP)的譯作。由這三本書可看出,天主慈悲敬禮源自聖傅天娜修女,而把這敬禮推廣到全世界是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從這兩位聖者的生平事蹟,可以領略天主慈悲敬禮的來龍去脈,及其在今日教會生活中的意義。 傅天娜修女生於1905年,1930年接受「慈悲信息」,1934年遵從神師的命令開始寫日記,四年間寫成六百頁的書,1938年死於肺結核,只活了33歲。聖若望保祿二世生於1920年,卒於2005年,擔任教宗廿七年之久(1978-2005),可推測教宗在年幼時,可能已對慈悲敬禮有些認識。1958年,聖座曾禁止宣傳傅天娜所提倡的天主慈悲敬禮。二十年後(1978),由於克拉科夫總主教、吳底拉樞機的干預,禁令解除了。當年(1978)10月16日,吳底拉樞機被選為教宗,取名若望保祿二世。他特別敬禮、宣揚天主慈悲,於 1981年寫了第一道通諭,以開篇的第一句話「富於慈悲的天主」(Dives in misericordia)作為該通諭的篇名。 十年後,即1991年4月10日,教宗在公開接見教友時,談到傅天娜修女,以及他本人對她的景仰,並把自己寫慈悲天主的通諭,歸功於傅天娜修女。在通諭中,教宗強調,我們現代的教會有權利和義務介紹、宣揚天主的慈悲,並使之實現在人民的生活中:依靠天主的慈悲,為整個世界祈求慈悲(12-15)。1993年4月18日,復活期第二主日,傅天娜修女榮列真福品;2000年的同一慶節,更被封為聖人。在前述六百頁的的日記中,傅天娜曾十四次提及主要求把復活期第二主日訂為天主慈悲主日;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遵從主的意願,於2000年把這主日命名為天主慈悲主日,又將傅天娜修女列入聖品。日後,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也被封為聖。這一切絕非偶然。 天主慈悲主日既然已經是普世教會共同慶祝的節日,我們就得多少懂得「天主慈悲主日」在21世紀的教會生活裡有何意義。在此,可從天主慈悲聖像說起。傅天娜寫說:「1931年2月22日晚上,我看見主耶穌穿一襲白長袍,右手降福,左手摸胸前的衣服,衣下射出兩道大光,一道紅色,一道白色。耶穌對我說:『妳照這樣畫一張像,上面寫著:耶穌,我依靠祢!我願意人恭敬這像,先在聖堂裡,然後傳遍普世。』」(日記47)這一信息包括五點:1.畫救主慈悲像;2.復活後第二主日為慈悲節日、在此日祝聖聖像;3.聖像上寫:耶穌,我依靠祢!4.宣告耶穌寬恕罪人、赦免罪罰;5.耶穌教人三種愛人的方式:以行動,以言語,以祈禱。愛人就是敬禮耶穌的慈悲。 「兩道光指血和水:淡白光代表水,使人靈廉正,紅光代表血,那是靈魂的生命。當我遭受百般痛苦的心在十字架上被刺透時,這兩道光就從我善感的慈悲深處放射出來……那住在其中之避難所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主公義的手不會向他伸出。」(日記299)「藉著這像,我要施予靈魂許多恩惠,這像是向我要求慈悲的喚醒劑,因為即使是最堅強的信德,如沒有(慈悲)行為,也是無益的。」(742)這些話使我們想起《若望壹書》說的:「這位就是藉水和血而來的耶穌基督,祂不只以水,也以水和血而來,並且有聖神作證,因為聖神是真理。原來作證的有三個,就是聖神、水及血,而這三個是一致的。」(5:6-8)其他還有慈悲串經和九日敬禮等,這裡不多說。總之,天主慈悲主日教人依靠天主的慈悲,自己對人也慈悲。反省與行動:
禱文: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