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me
禮儀典章與書籍 禮儀專題 交流坊

 

 

實用篇「主日感恩禮」
 
實用篇「禮儀經文」
 
實用篇「禮儀慶典照片」
 
實用篇「禮儀設計」
 
實用篇「祈禱文」
 



 

房志榮神父
  在新的禮儀年度的開始,我們特別邀請聖經大師房志榮神父,為大家主筆接下來三年讀經循環的「讀經默想」專欄。

  房志榮神父,是耶穌會士,擁有羅馬宗座聖經學博士學位,曾任輔仁神學院院長。神父學貫中西,精通九國語言,提倡以中華文化的角度,領悟天主的啟示。神父見解高深,文筆優美,深具學者及文人風範,拜讀其大作,實為心靈的饗宴。

   本專欄的反省實踐、信友禱文部分,仍由禮儀研究中心提供。歡迎各位朋友加入撰寫行列,並提供意見。

復活主日
復活的耶穌顯現給二門徒

房志榮神父 著

默想:

  復活夜的高峰慶典已宣報了耶穌復活的喜訊。復活主日的福音選讀,就開始聆聽、瞻仰耶穌復活後的顯現。復活主日的福音恭讀若20:1-9,耶穌在復活當天的早晨,先在墳墓外顯現給瑪麗德蓮,然後顯現給聚集在晚餐廳中的宗徒們,也能以復活夜的福音代替;若舉行薄暮感恩禮,亦可採用路24:13-35,耶穌與厄瑪烏的兩位門徒相遇的故事。本文略為詮釋路加的這篇報導。一名陌生旅客陪著兩位耶穌的門徒走了一天的路,到了晚上,在開始用餐時,復活的耶穌才顯露自己的身分,而同時一下就不見了。路加對復活後的身體,作出許多暗示。復活的耶穌,可以打扮得像一個園丁或一名旅客,在對話中可以裝作一個外方人,對耶路撒冷最後所發生的事一無所知;同時他又對《舊約》聖經瞭若指掌,把梅瑟和先知們有關默西亞的苦難和光榮的預言,和盤托出,使得兩個門徒聽著聽著,心熱得像火一般燃燒,一如他們後來親口所承認的。

  路24:13-35這二十三節經句,從文學的觀點來看,可說是一塊敘述文的瑰寶,文中情節的曲折,心態的轉變,都出乎意料之外。從人情世故上來說,所描述的師生關係,弟子對老師的期待,老師被人害死的後果,及目前相遇不相識的局面,都是一般生活中萬萬想不到的。最後,本篇文字不得不帶領讀者做一些神學反省:這奇特的故事裡,隱藏著哪些與信仰生活有關的真理或啟示?耶穌的復活和顯現,是否告訴我們一些與死人復活及來世的永生,即「宗徒信經」最後二條信理所表達的,「我信肉身之復活,我信長生」有關的預報或預演?路加這篇敘述文,的確含有初步的解答,如果讀者留意言外之意,並從整體啟示及信仰類比的角度來探討這些有關人生最後歸宿的話。以下便把路24:13-35分成二段略予講解。

  13-27前十五節寫耶穌陪伴二門徒北上,從耶路撒冷往厄瑪烏村去,二地相距約十一公里。後文說他們到達時,天已垂暮而近黃昏了。因為三人一面走路,一面談話,他們趕路的速度會放慢,大約一小時行三公里路,十一公里的路約需四個多小時,所以兩位門徒應該是午後動身離開耶路撒冷的。路上談話中,最有意義的一大段話(19-24)是二徒對老師的描述:「關於納匝肋人耶穌的事。祂是個先知,在天主和百姓面前,行事說話都有能力。但是我們的司祭長和民間的首領把祂交了出去,判了死罪,釘在十字架上。我們還希望祂是要救贖以色列的!還有,發生這些事,至今已是第三天了,我們中的一些婦女使我們驚訝。她們清早去墓地,沒有看見祂的遺體,回來說她們看見了天使的異象,天使說,祂活着!我們中有幾個同伴去墓地查看,發現裡面與婦女所說的一樣,但他們沒有看見祂。」

  耶穌先問,後聽,聽了一大篇關於自己的故事後,才說出一點不同的意見或責備的話:「你們多麼無知啊!你們的心如此遲鈍,難以相信先知所說的一切!難道基督不是必須先受這些苦難,然後才進入祂的光榮嗎?」(25-26)這番話的內容和語氣都很像一位老師在訓誨學生,但那兩個門徒仍然沒有認出說這些話的人,原來就是他們所說的納匝肋人耶穌。這人打鐵趁熱,「於是祂從梅瑟及眾先知開始,把經上一切有關祂的記載,都給他們解說了。」(27)梅瑟和先知基本上就是《舊約》的全部啟示。那個陌生人用了四個多小時的時間,給這二位門徒上了一堂內容豐富的聖經課,以後他們認出耶穌後,「他們彼此說道:『祂在路上跟我們說話,給我們解釋經文時,我們的心不是燃燒得火熱的嗎?』」(32)

  本篇敘述文餘下的八節經句(18-35)神學內涵尤其豐富,因為把聖經啟示的許多神學主題都集中在敘事中了:好客、用餐、分餅、共融、趕路、回歸團體、分享經驗,為復活的基督作證等,這也是復活節我們要體驗的一些真理和事實:「當他們走近要去的村莊時,祂好像還要繼續趕路,這兩人卻大力挽留祂,說:『跟我們一起住下吧,黑夜快到了,這一天快結束了。』於是祂就進去跟他們住了下來。當祂與他們一同坐下用餐時,祂拿起餅,祝福了,擘開,遞給他們。他們的眼睛突然開了,認出了祂,但祂卻在他們眼前消失了。他們彼此說道:『祂在路上跟我們說話,給我們解釋經文時,我們的心不是燃燒得火熱的嗎?』他們就立刻起身,趕回耶路撒冷。見到那十一人和同他們聚在一起的人,正在談論著說:『主真的復活了!已顯現給西滿了!』這兩人也述說了路上遇見的事,以及在祂擘餅時,怎樣認出了祂。」這裡值得注意:二人先聽別人報告,然後才說自己的見證。

  神學反省外,這篇敘述文也帶領讀者作些靈修和福傳的回顧與前瞻。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竟實現在厄瑪烏的路上。自己勤於讀經外,在禮儀中,或在家庭聚會中,定期作聖經分享,會日益加深、增廣對天主救恩計畫的瞭解和體驗。殷勤招待客人,是《舊約》和《新約》的寶貴傳統。「客人來,基督來」(《聖本篤會規》),確是如此,亞巴郎(創18)和厄瑪烏二徒,都在款待不相識的旅客時,獲得意想不到的大豐收。至於復活後的耶穌在顯現時說話行事的樣式,也都與祂生前的所作所為,連結一致;讓我們把在世的納匝肋人耶穌,和復活後的基督,尊奉為我們所崇敬、所取法的主耶穌基督。聖體聖事和復活信仰,形成基督公教的兩大基石:每位信友所期待的是像耶穌一樣的復活,而在世的歲月,有聖體陪伴我們走過整個行程。這是今天《路加福音》最高超的啟示。

  「當祂與他們一同坐下用餐時,祂拿起餅,祝福了,擘開,遞給他們。他們的眼睛突然開了,認出了祂,但祂卻在他們眼前消失了。」(30-31)復活後的耶穌所作的,就是他生前多次做過的,在好幾次增餅奇蹟中,在最後晚餐中。二位門徒雖然沒有參與耶穌的最後晚餐,不曾見過耶穌建立聖體時分餅的動作,但在五餅二魚的奇蹟中,和與耶穌同飲共食的其他時刻,一定多次見過這些動作,所以現在一看,就認出他們所熟悉的耶穌了。

  復活的基督時時刻刻與我們同在,每次讀福音,都能聽到、見到祂的音容細語。體驗增多,對祂就越來越熟悉了。

  一認出了祂來,即刻消失不見。這就是復活後身體的特徵:忽隱忽顯,來去自如。傳統的要理問答用八個字描寫保祿在格前15章所說的屬神身體:神光、神速、神透、神健,即光芒四射、美麗無比,速度超時、沒有距離,透穿空間、沒有障礙,健康永存,不死不滅。復活的耶穌如此,所有信者在末日復活起來的身體也將如此,這是「信經」最後二條信理所肯定的。不過在那以前,信友日常的生活還是靠信德來維持。復活的耶穌忽隱忽現,「那些沒有看見就信的人,是有福的!」(若20:29)路加領我們到若望,《若望福音》所強調的是我們要信耶穌。

反省與行動:

  1. 我相信主耶穌復活了嗎?我也希望復活嗎?
  2. 我如何感受到復活的主與我們同在?耶穌是我唯一的主嗎?
  3. 我常懷著熾熱的心,將盼望和祈求都寄託在祂內嗎?

禱文:

  1. 請為新教友祈禱。基督復活了!在復活夜,許多新教友領受洗禮,走進永生之門。祈求仁慈的天父恩賜每一位新教友,能體驗聖事的恩寵,融入教會生活,終身不渝地事奉基督,活出慈悲的見證。
  2. 請為世界和平祈禱。復活的主基督,願意為世界帶來和平。祈求仁慈的天父平息比利時的恐怖攻擊,和敘利亞、伊斯坦堡、朝鮮半島、南海等地的戰亂和衝突,恩賜每一個人都能心存善念,共融互助,攜手締造和平。
  3. 請為台灣的政局祈禱。復活的主基督,願意為國家帶來希望。祈求仁慈的天父恩賜台灣,在國防外交、兩岸經貿、民主法治、生態環保、教育改革等方面,都能積極向上提升。
  4. 請為平息天災人禍祈禱。復活的主基督,願意人人生活無憂。祈求仁慈的天父平息天災人禍,安慰每一個受苦的人,尤其是杜拜航空墜機的罹難者和家屬,巴基斯坦的雪崩,湄公河三角洲的旱象,和流感的疫情。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相關資訊


其他主日證道


房志榮神父專欄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