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房志榮神父 房志榮神父,是耶穌會士,擁有羅馬宗座聖經學博士學位,曾任輔仁神學院院長。神父學貫中西,精通九國語言,提倡以中華文化的角度,領悟天主的啟示。神父見解高深,文筆優美,深具學者及文人風範,拜讀其大作,實為心靈的饗宴。 本專欄的反省實踐、信友禱文部分,仍由禮儀研究中心提供。歡迎各位朋友加入撰寫行列,並提供意見。 乙年 五旬節主日(聖神降臨) 房志榮神父 著 默想: 就像逾越節羔羊的鮮血拯救了以色列人,使他們家裡的頭胎孩童和牲畜不被過境(巴斯卦)的天使擊殺,天主的羔羊耶穌基督流盡寶血,救贖了整個人類。逾越節是猶太和基督信仰的最大慶節,前者是預象,後者是滿全。五旬節和聖神降臨節也有類似的關連。五旬節「原是以民進入福地,從事農業後過的節慶。在巴力斯坦秋季播種,春季收割,先收大麥,後收小麥。除感恩外,尚對天主表示敬畏……公元前二世紀左右,猶太經師以五旬節為西乃山訂立盟約周年紀念日。所注重的不是五十天的整數,而是逾越節與五旬節彼此相關的意義:五旬節結束逾越節,同樣以民到達西乃山,結束出走的行程,而在山上有絕大的收穫:與天主訂立了盟約,成為天主的子民。」(《思高聖經辭典》,「五旬節」條文) 新約的五旬節顧及了五十天的整數,由耶穌復活到聖神降臨,的確是五十天:「祂(耶穌)受難以後,用了許多憑據,向他們(弟子們)顯現自己還活著。四十天之久顯現給他們,講論天主國的事。」(宗1:3)四十天結束,耶穌最後一次顯現給門徒們,語重心長地勸他們不要離開耶路撒冷,卻要留在這座完成逾越奧蹟的城中,等待聖神的降臨。「耶穌說完這些話,就在他們注視中,被接上升,有一朵雲彩遮住了祂,他們就看不見祂了。」(宗1:9)路加用這兩節經句說出耶穌的復活和顯現,及被接升天,中間隔著四十天。耶穌離去,門徒弟子頓失靠山,「看不見祂了」。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之間,復活期第七主日感恩禮的讀經,充滿了嚮慕之情和等待之心,所等待的就是耶穌許下的真理之神,安慰之神。 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之間的九天,門徒們和聖母熱心祈禱,等候聖神降臨,這是教會的第一個九日敬禮。門徒們送走耶穌後,「進了城,回到他們居住的樓上房間。有伯多錄、若望、雅各伯……他們和一些婦女、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以及他的弟兄們,一心一意地不斷祈禱。」(宗1:13-14)這是聖經最後一次提到聖母瑪利亞,是在耶穌升天之後,她陪伴著約一百二十人的大團體共同祈禱。這次提及聖母的語氣,把三部對觀福音和《若望福音》對聖母的稱呼作了一個綜合。對觀福音直稱聖母的名字「瑪利亞」(瑪 1:18、谷6:3、路1:27),而若望從不提瑪利亞之名,總是以「耶穌的母親」來指稱聖母。這裡(宗 1:14)把二者合稱為「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向萬世萬代的信友作了最後的交代:瑪利亞是耶穌的母親,弦外之音:「也是我們的母親」(若19)。 教會第一個九日敬禮是為了迎接聖神降臨。當然,除了祈禱之外,最初這批基督徒的團體生活,也是一個寶貴的新經驗。耶穌的母親和他們在一起,不但是一種鼓勵,也是耶穌在世生活的最佳見證。陪伴耶穌南北奔波的十二宗徒,現在少了一位,如今也到了需要解決的時刻。《若望福音》廿一章的後半(15-25節)描寫耶穌復活後在湖邊顯現,立伯鐸為羊群的首牧:「你餵養我的羔羊;你照顧我的羊群;你餵養我的羊群吧!」(《四福音》,樂仁出版社)伯鐸深感他實行羊群首牧職務的時刻到了,便在宗徒、門徒,以及耶穌的母親都在場時,提議要選出取代猶達斯的人選,以為耶穌的復活作見證,結果瑪弟亞當選。 上一段(宗1:15-26)瑪弟亞被選為第十二位宗徒的精采報導,結束了路加第二部著作的第一章,這是第二章報導聖神降臨極完整的場景,和先前人物調動的安排。湊足了耶穌所要的「那十二人」的數目,耶穌升天後的第十天,五旬節日,「忽然從天上傳來一陣響聲,好像狂風呼嘯,充滿了他們所在的樓房。又有如火的舌頭顯現,分別停留在每個人的頭頂上。眾人都充滿聖神,按照聖神賜予他們的話,開始用外方語言說起話來。」(宗2:2-4)這就是甲乙丙三年,聖神降臨節本日感恩禮的讀經一,沒有更好的選擇可以替代。讀經二常是格前12:3b-7、12-13(也可選迦5:16-25)。至於福音,採用若20:19-23;15:26-27;16:12-15,以搭配讀經一的宗2:1-11。 聖神降臨節,如上所述,是五旬節。五旬節是大豐收的慶節,在以色列歷史中,是到達福地後,慶祝大麥和小麥收成的慶節。舊約時代的末期,猶太經師再加上出離埃及到達西乃山,與天主訂立盟約的意義。天人訂立盟約是信仰生活的創舉和豐收,耶穌的逾越奧蹟完成、提升了這盟約,而新約的五旬節是逾越奧蹟的大豐收:耶穌離世前,透過《若望福音》,一再說明祂要從父那裡派遣另一位護慰者,引導門徒們進入一切真理(若14:26)。如今,聖神降臨的時刻到了;禮儀的慶祝不只是紀念一件往事,且是在當下體驗聖神降臨到我們團體和每個人心中的事實。聖神降臨節除了本日,還有前夕感恩禮。打開主日《感恩祭典》一看,前夕感恩禮讀經一的選擇,超乎尋常的豐富,竟有四篇之多,這是為了什麼? 聖神降臨節前夕感恩禮讀經一的四個選擇都出自《舊約》,當中出自梅瑟五書有二篇,先知書有二篇,表示《舊約》講聖神的篇幅很多,但要在《新約》的照明下才能領悟。現在約略指明這四篇經文的要旨。第一個選擇是創11:1-9,描寫人類史前史最後一幕的這段經文,與宗2:1-11形成鮮明對比:人類因違天命,高抬自我,而彼此言語不通,不得不分散;反之,宗2:1-11述說耶穌的門徒們,尊天意,同心合意祈禱,領受聖神,使說各種語言的人彼此都能聽得懂。第二個選擇是出19:3-8a、16-20b,描述梅瑟在西乃山與天主對話,以色列子民站在山下,聽梅瑟向他們傳達天主的話,準備與天主訂立盟約。第三個選擇是厄則克耳先知的神視(則37:1-14):上主的神帶他到一片遍佈枯骨的平原上,他遵命對枯骨說預言,氣息就進入軀體內,枯骨就復活了,形成一支龐大的軍隊——這是舊約和新約的天主子民。 最後一篇是岳3:1-5關於聖神降臨有名的預言:「我要把我的神傾注給每一個人: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老人要作奇夢,你們的青年要見異象;在那些日子裡,我甚至要把我的神傾注給奴僕和使女,我要在上天下地顯示奇蹟。」這一預言在聖神降臨的五旬節早晨,完全應驗了。因此,伯鐸和其他十一位宗徒充滿聖神,走出做九日敬禮的那座樓房,迫不及待地向群集的眾人講道。伯鐸一開始就引用了上述的這些預言:「不是這些人喝醉了,而是發生了岳厄爾先知所預言的大事:『天主說,在末日,我要把我的神傾注於所有的人身上,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青年要看見異象,你們的老人要作奇夢……。』」 前夕感恩禮的讀經二都是羅馬書8:22-27。這六節經句可用「嘆息」二字來綜合:一切受造物都在嘆息,「我們這些領受過聖神的人也在心中嘆息,等待著成為義子,還我自由之身。」更了不起的是,「聖神也親自以不可言喻的嘆息代我們轉求。那洞悉心靈的天主知道聖神的意願是什麼,因為祂是按照天主的旨意代聖徒轉求。」福音是若7:37-39,耶穌在猶太人的國慶帳棚節、八日慶典的最後一天,站出來大聲疾呼:「誰若渴,到我這裡來;信我的人,喝吧!如同經上說:從祂的懷中要流出活水成河。耶穌說的是聖神,那信祂的人要領受的。但那時還未賜下聖神,因為耶穌還沒有受到光榮。」(《四福音》,樂仁出版社)綜合讀經二和福音的訊息,不難體會讀經一所啟示的天主救恩的滿全。 聖神降臨帶來的的豐富救恩,要在生活中點點滴滴去體驗。聖神降臨後進入常年期,主日感恩禮的聖言,繼續滋養我們的心靈。聖神,請降臨!聖化禰信眾的心!反省與行動:
禱文: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