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me
禮儀典章與書籍 禮儀專題 交流坊

 

 

實用篇「主日感恩禮」
 
實用篇「禮儀經文」
 
實用篇「禮儀慶典照片」
 
實用篇「禮儀設計」
 
實用篇「祈禱文」
 



 

房志榮神父
  在新的禮儀年度的開始,我們特別邀請聖經大師房志榮神父,為大家主筆接下來三年讀經循環的「讀經默想」專欄。

  房志榮神父,是耶穌會士,擁有羅馬宗座聖經學博士學位,曾任輔仁神學院院長。神父學貫中西,精通九國語言,提倡以中華文化的角度,領悟天主的啟示。神父見解高深,文筆優美,深具學者及文人風範,拜讀其大作,實為心靈的饗宴。

   本專欄的反省實踐、信友禱文部分,仍由禮儀研究中心提供。歡迎各位朋友加入撰寫行列,並提供意見。

乙年 復活期第五主日

房志榮神父 著

默想:

  上個主日(復活期第四主日)感恩禮的福音,是《若望福音》第十章,耶穌的善牧言論。復活期第五主日,則從《若望福音》第十章跳到第十五章,耶穌說「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園丁。」中間的十三和十四兩章,安排在甲年、丙年的復活期第五、第六主日宣報。乙年復活期第五主日讀葡萄樹寓言的第一部分(1-8節),第六主日讀9-17節,彼此相愛的命令。現在略微詮釋前八節。羊呀,葡萄樹呀,水呀,餅呀等,不是比喻,而是寓言;寓言是「有所寄託的話」(參閱《現代漢語詞典》)。這些寓言在《若望福音》裡隨處可見,從第三章的風,到第四章的水,再到第十九章的血和水等。這樣懂,才能明白耶穌是葡萄樹的意義。

  關於若15:1-7,澳門的樂仁出版社所發行的《偕主讀經四福音》說:「《若望福音》第十章強調信德,第十五章則強調愛。門徒們必須住在耶穌內,結出果實,並互相幫助。門徒們是耶穌的朋友,彼此也是朋友。他們雖在世上會遇到苦難,但有聖神的許諾,必會得到聖神為他們辯護。」這樣,把今天的福音八節經句分四段來讀,每二節一段,就比較好懂:「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園丁。凡在我身上不結果實的枝子,祂就剪掉;結果實的,祂就修剪清理,使它結更多的果實。」可見,天父是園丁,耶穌是葡萄樹,我們是枝條,枝條有的結葡萄,有的不結;園丁剪的剪,修的修,全看枝子結不結葡萄。人有自由,父是主宰,耶穌是榜樣。

  「因我給你們講的話,你們已得清理潔淨了。你們住在我內吧,我也住在你們內。正如枝子若不連結葡萄樹,單憑自己不能結果實;你們若不住在我內,也是這樣。」(3-4節)千萬不要離開耶穌,不然一定結不出果實來。「我是葡萄樹,你們是葡萄枝。那住在我內,我住在他內的,必結出許多果實。一旦離開了我, 你們什麼也不能作。那不住在我內的,便被扔掉,像折下的枝子乾枯死掉,人收集起來,丟進火裡焚燒。」(5-6節)耶穌的話越講越清楚。「你們若住在我內,我的話也存在你們內,你們想要什麼,求吧!必會賜給你們。你們多結果實,如此,我父便受到光榮,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一面作,一面求,一定結果實。

  在耶穌言論的光照下聆聽讀經一(宗9:26- 31),不能不驚嘆納博和保祿一皈依耶穌,便如何以不同的方式,結出豐碩的果實:「那時猶太、加里肋亞和撒瑪黎雅各地的教會得到平安,便建立起來,懷着敬畏上主的心度日,並因着聖神的鼓勵,人數逐漸增多。」讀經二(若一3:18-24)給了耶穌的話一個讓人心安的解釋:「縱然我們的心責備我們,在天主面前我們還可以心安理得;因為天主比我們的心大,祂知道一切。」反之,「假使我們的心不責備我們,我們在天主面前便可有恃無恐;我們無論求什麼,必從祂那裡獲得,因為我們遵守了祂的命令。祂的命令是要我們信祂的子耶穌基督的名,並按照祂的話彼此相愛。」

反省與行動:

  1. 我能體會主耶穌是葡萄樹,我是葡萄枝嗎?
  2. 我願意讓天父修剪,使我的生活符合福音的精神,而結出常存的果實嗎?
  3. 我時常住在基督內嗎?我常藉由閱讀、默想聖言,參與聖事,與天主建立更親密的關係嗎?

禱文:

  1. 請為新教友祈禱。主耶穌是葡萄樹,是基督徒的生命泉源。祈求仁慈的天父恩賜每一位基督徒,尤其是新教友,能體認自己是葡萄枝,透過祈禱和聖事生活,領受天恩聖寵的澆灌,結出永生的果實。
  2. 請為世界和平祈禱。和平,是每個人心中最深的渴望。祈求仁慈的天父恩賜伊斯蘭國的威脅、敘利亞的內戰、南海主權爭議、美國的警民衝突,都能早日平息,讓世界重歸和平。
  3. 請為尼泊爾大地震的災民祈禱。尼泊爾大地震的傷亡慘重,災民在驚恐中迫切地等待救援。祈求仁慈的上主感召國際社會熱心支援,有效地搜救、防疫並災後重建。也恩賜罹難者得到安息。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相關資訊


其他主日證道


房志榮神父專欄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