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剛慶祝世界兒童日,在天主眼中兒童們「是寶貴的」。教宗方濟各於〈第一屆世界兒童日文告〉向大家寫道:「你們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因為你們全體無論親疏遠近,都有成長和自我更新的渴望。…我們眾人都是子女和弟兄姊妹,如果沒人將我們帶到世界上,我們就不會存在;若沒有任何人讓我們給予愛和接受愛,我們是不可能成長的。」
「耶穌,為了要在愛中聚集我們所有的人,在十字架上獻上了自己,祂戰勝了死亡,使我們與天父和好,並要透過我們繼續祂在教會中的工程。你們要思考這一點,特別是你們當中那些要準備初領聖體的小朋友。我親愛的孩子們,天主從永恆就愛了我們。祂看守我們的目光,充滿了父親的慈愛和母親的溫柔。祂永遠都不會忘記我們,祂每天都陪伴我們,並藉著祂的聖神更新我們。」
本主日將慶祝基督聖體聖血節,在許多堂區小朋友將初領聖體。通常,兒童教理班老師們認真教導且盡力幫助小朋友們做好準備。初領聖體之際,家人和堂區教友們欣然表達恭喜他們來到感恩禮儀當中,小朋友很容易感受到這被歡迎、被看重的時刻。禮儀的歌曲選擇、神父的講道方式,盡可能特別注意到初領聖體者。
請問,在這些特殊慶典之外,兒童們參與禮儀的經驗通常是怎樣的?而教會在此特殊情況之下,是如何允許我們針對兒童們的參與呢?好像,兒童們難以理解全心投入教會的禮儀,是不是呢?
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我們將在這裡探索天主教會對於兒童參與禮儀的一些理念。
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文獻,當中的《禮儀憲章》是最早通過的,於1963年。在會議召開之前,禮儀革新已經開始了,頒布憲章後,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準備相關的規則、指南、禮典等資料。革新的實踐包括精神的發揮,當然需要更長的時間,甚至得承認仍在過程當中。
大公會議閉幕後,教廷聖禮部立即準備新的彌撒經書,地方教會也展開翻譯成當地的語言,方便讓兒童和成人們聽懂禮儀中的言語。另外,聖事及聖禮部撰寫《彌撒經書總論》等說明資料。在兒童方面,很重要的是聖禮部也在1973年發布〈兒童感恩祭指南〉。該指南解釋其背景:「教會有特殊的責任,照顧已領受聖洗而未領堅振及聖體,或剛初領聖體的兒童。他們生活所在的社會,難以為他們提供靈性的益處……禮儀,特別是感恩祭,其本質即含有教育價值,但為兒童而言卻未能有效地發揮作用。感恩祭可能是用他們的母語舉行,但其中所用的字彙及標記,他們卻難以瞭解,這成了教會內兒童信仰教育的問題。」(1號、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