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甲年 復活期第二主日
四部福音都有耶穌復活後顯現的記載,而且每部福音各具特色,我們今天聆聽的若望福音,相當注意顯現的基督手上的釘孔及肋膀的傷痕,這是其他三部福音從未提及的。一般說來,第四部福音非常強調天主聖言降生成人的真實性,為此在福音的序言中說: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這表示耶穌是有血有肉的人;祂有真實的人性。祂不但活在世上時是人,即使現在復活升天,仍舊是真實的人,若望之所以在顯現的基督身上,指出釘孔與肋膀傷痕,便是強調這端真理。 也許我們會問為什麼若望福音如此強調這端真理。這實在與福音寫作時代的一些錯誤思想有關,不過真理本身為我們也極有啟示性。原來教會很早便受到一種思潮影響;簡單地說,這思潮極端輕視物質,認為來自惡神,由此也摒棄人的肉身,稱之為罪惡的根源。當教會中有些知識份子吸收了這種思潮,便創造邪說,不再承認耶穌真實的人性,認為祂的血肉只是幻像而已。這種邪說的後果極大:第一否認了聖經宗教最為基本的道理。天主創造萬物,不論有形的物質、無形的精神,一切都是美好的;第二假使基督沒有真實的人性,祂肉身的苦難、死亡只是虛有其表,因此也拯救不了人類,尤其人類的肉身;最後,肉身復活的道理,非但沒有意義,反而再度使精神墮落在罪惡肉身之中了。 認識了若望的時代背景,可以了解為什麼他強調基督的真實人性。也能解釋為什麼在若望一書中這樣說:「凡明認耶穌為默西亞,且在肉身內降世的神,便是出於天主;凡否認耶穌的神,就不是出於天主。」可見今天福音中記載顯現的基督多次顯出自己的手和肋膀,是深具歷史意義的。不過另一方面,這真理本身為我們慶祝復活的現代教友,也該有極大的啟示。 手上的釘孔和肋膀的傷痕,繼續顯現在基督身上,這是苦難、死亡與光榮、復活的整合。換句話說,如果只有苦難,沒有光榮,那麼基督的一生僅是一幕悲劇,雖然能夠贏得後人的同情,但是對於人生的痛苦問題沒有徹底的答案。另一方面,如果只有光榮,沒有苦難,那麼基督的復活僅是飄渺的幻景,雖然能夠博得人的憧憬,但是對於人生的奮鬥、努力、犧牲等等,並無有力的支持。顯現的基督,手上還有釘孔、肋膀保持傷痕,表示苦難化為光榮;死亡已成復活;復活的是曾經死去過的人。 這深深啟示了我們今天在世必須奮鬥努力的基督信徒,我們的肌膚可能為了工作而疼痛刺傷,我們的手足可能為了開墾而流血僵硬,我們的胸前背後可能傷痕斑斑,甚至我們的肢體可能折斷砍掉,最後我們肉身的生命可能殺死,但是這一切由於基督顯現的釘孔與傷痕,可以深信將保存在我們永恆的生命中,顯現在我們未來復活的肉身上。當然福音中對耶穌顯現的描寫,有的只是透過象徵而啟示真理。我們不能確定苦難存留在光榮中的形態與方式,可是現世的奮鬥與永遠的光榮將整合為一,那是無庸置疑的。 今天福音中說:顯現的耶穌把手和肋膀指給門徒看。門徒看見了主,非常喜歡。那麼今天我們見了顯現的基督身上的釘孔與傷痕,不是也將非常喜歡嗎? 反省與行動:
禱文: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