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丙年 四旬期
第四主日
浪子回頭的比喻是我們百聽不厭的,但一般來說,這個比喻的解釋往往偏重浪子的犯罪。對路加來說,他要人更注意到比喻中的父親。在路加福音第十五章中,接連記載著三個比喻:第一個是牧人尋獲亡羊,第二個是婦女找得遺失的錢幣,第三個就是浪子回頭。按照比喻的上下文看來,稱第三個比喻為「浪子回頭」,還不如「慈父愛子」更加適合。因為這個比喻,實在是與天主怎樣拯救了有罪的人類有關。 保祿宗徒在哥羅森書信中有一段話,很能幫助我們瞭解耶穌的比喻:「現今天主卻以祂(耶穌)血肉的身體,藉著死亡使你們與自己和好了,把你們呈獻在祂跟前,成為聖潔,無瑕和無可指摘的。」救援工程是天父藉著基督與罪人和好,這正是我們今天所聽的比喻的意義。 墮落犯罪的人類,可說是與天主敵對。正如福音中的浪子,要求應得的一份家產,而與父親分離。這也是今天我們能經驗到的;人往往越是沉溺在貪欲、自私、罪惡中,越是害怕真理、純潔、犧牲,這是與天主為敵的現象。而且凡是欠缺天主經驗的罪人,都很難與人真誠往來,毫無隔閡地投入;如同浪子窮困時,與他一起耗盡財產的人,都不知到哪裏去了,留下他一人孤苦無依。為此,犯罪不只是與天主產生隔閡,同時也與他人分離。此外,罪人在天主所創造的天地萬物中,也不得安寧,這點在浪子身上,也見得到;無論如何,他是身處在一個大荒年時代,豬吃的豆莢為他竟然是不可多得,好像世上的東西,已經不再和諧地供他使用了。一個與天人分離隔絕的罪人,往往不能欣賞到美豔、秀麗的宇宙萬物,處處發覺環境不合己意,並加以詛咒。 明白這些之後,便能知道人類的墮落,可說是一種敵對的景況:與天主、與人、與萬物失去和諧。為此保祿稱基督的救援是修和或者和好。不過,應當注意的是,天主在與有罪的人類和好時,永遠是領先踏出第一步。這在我們今天的比喻中非常清楚地描寫了出來。福音說:「他離得還遠的時候,他父親就看見了他,動了憐憫的心,跑上前去,撲在他的脖子上,熱情地親吻他。」是天父先遣發基督來向人類報告和好的喜訊,且完成了救援。 耶穌公開宣講時,不斷提到天主與人和好的喜訊,今天的比喻便是一個明證;最後又在十字架上肯定了這個喜訊。當人經驗到天父藉著基督所賜的和好,自己又再與天主和好時,他才可能體認到自己與弟兄姊妹同為天主子女的連繫,並與他們和好。這時,天地萬物在他眼前,都是來自天父的禮物,成為他得其所哉的神聖環境;其快慰正如浪子重新回到父親家中所有的喜樂。 今天我們從「慈父愛子」的比喻,能發覺基督救援的和好幅度。由於我們身處一個尚未完全接受救恩的世界,因此不斷見到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人與人之間的仇恨敵對。 我們也見到所處的環境,由於貪欲而受到破壞及污染,有時甚至使人無法生存下去。這一切都是因為人類抗拒天主,身處罪惡之中且與祂敵對。我們需要在四旬期中,聯同教會,作為和好的標記,促使他人與天主和好。 反省與行動:
禱文:
禮儀歌曲: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