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me
禮儀典章與書籍 禮儀專題 交流坊

 

 

實用篇「主日感恩禮」
 
實用篇「禮儀經文」
 
實用篇「禮儀慶典照片」
 
實用篇「禮儀設計」
 
實用篇「祈禱文」
 



 

丙年 四旬期 第四主日
基督救援之四:罪之寬赦
(路十五1~3;11~32)

張春申神父 著

  浪子回頭的比喻是我們百聽不厭的,但一般來說,這個比喻的解釋往往偏重浪子的犯罪。對路加來說,他要人更注意到比喻中的父親。在路加福音第十五章中,接連記載著三個比喻:第一個是牧人尋獲亡羊,第二個是婦女找得遺失的錢幣,第三個就是浪子回頭。按照比喻的上下文看來,稱第三個比喻為「浪子回頭」,還不如「慈父愛子」更加適合。因為這個比喻,實在是與天主怎樣拯救了有罪的人類有關。

   保祿宗徒在哥羅森書信中有一段話,很能幫助我們瞭解耶穌的比喻:「現今天主卻以祂(耶穌)血肉的身體,藉著死亡使你們與自己和好了,把你們呈獻在祂跟前,成為聖潔,無瑕和無可指摘的。」救援工程是天父藉著基督與罪人和好,這正是我們今天所聽的比喻的意義。

   墮落犯罪的人類,可說是與天主敵對。正如福音中的浪子,要求應得的一份家產,而與父親分離。這也是今天我們能經驗到的;人往往越是沉溺在貪欲、自私、罪惡中,越是害怕真理、純潔、犧牲,這是與天主為敵的現象。而且凡是欠缺天主經驗的罪人,都很難與人真誠往來,毫無隔閡地投入;如同浪子窮困時,與他一起耗盡財產的人,都不知到哪裏去了,留下他一人孤苦無依。為此,犯罪不只是與天主產生隔閡,同時也與他人分離。此外,罪人在天主所創造的天地萬物中,也不得安寧,這點在浪子身上,也見得到;無論如何,他是身處在一個大荒年時代,豬吃的豆莢為他竟然是不可多得,好像世上的東西,已經不再和諧地供他使用了。一個與天人分離隔絕的罪人,往往不能欣賞到美豔、秀麗的宇宙萬物,處處發覺環境不合己意,並加以詛咒。

   明白這些之後,便能知道人類的墮落,可說是一種敵對的景況:與天主、與人、與萬物失去和諧。為此保祿稱基督的救援是修和或者和好。不過,應當注意的是,天主在與有罪的人類和好時,永遠是領先踏出第一步。這在我們今天的比喻中非常清楚地描寫了出來。福音說:「他離得還遠的時候,他父親就看見了他,動了憐憫的心,跑上前去,撲在他的脖子上,熱情地親吻他。」是天父先遣發基督來向人類報告和好的喜訊,且完成了救援。

   耶穌公開宣講時,不斷提到天主與人和好的喜訊,今天的比喻便是一個明證;最後又在十字架上肯定了這個喜訊。當人經驗到天父藉著基督所賜的和好,自己又再與天主和好時,他才可能體認到自己與弟兄姊妹同為天主子女的連繫,並與他們和好。這時,天地萬物在他眼前,都是來自天父的禮物,成為他得其所哉的神聖環境;其快慰正如浪子重新回到父親家中所有的喜樂。

   今天我們從「慈父愛子」的比喻,能發覺基督救援的和好幅度。由於我們身處一個尚未完全接受救恩的世界,因此不斷見到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人與人之間的仇恨敵對。

   我們也見到所處的環境,由於貪欲而受到破壞及污染,有時甚至使人無法生存下去。這一切都是因為人類抗拒天主,身處罪惡之中且與祂敵對。我們需要在四旬期中,聯同教會,作為和好的標記,促使他人與天主和好。


反省與行動:

  1. 我是否曾覺察自己與天主、他人及萬物處在不和諧的狀態中?
  2. 在蒙受寬恕的時刻,我能否體驗到天父的慈愛?
  3. 在這四旬期,我如何與天主、他人及萬物和好?

禱文:

  1. 請為新教宗的選舉祈禱。教宗本篤十六世已經辭職,繼任教宗的選舉正在進行。祈求仁慈的上主恩賜所有參與選舉的樞機,都能順從聖神的領導,睿智地推選出符合天主心意的新教宗。
  2. 請為候洗者祈禱。主耶穌治好了胎生的瞎子,使我們能看見真光。祈求仁慈的上主恩賜候洗者,能在真光的引導下,擺脫罪惡和黑暗的束縛,以堅決的步伐迎向入門聖事,在復活夜透過洗禮,進入永恆的光明。
  3. 請為東亞和平祈禱。北韓片面宣布廢除1953年簽訂的南北韓停戰協議,也切斷和美國的軍事熱線,嚴重破壞世界和平。祈求仁慈的上主恩賜北韓領導人,能著眼世界局勢,放棄窮兵黷武的作風,致力謀求人民福祉,成就真正的富強之道。
  4. 請為核四的存廢祈禱。核四的存廢,影響台灣的未來。祈求仁慈的上主恩賜朝野和百姓,對核四的存廢能理性思考,審慎評估,兼顧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做睿智的決定。
  5. 請為極端氣候的災民祈禱。日本遭受暴風雪的侵襲,澳洲熱浪引發森林大火和洪水之患,都是極端氣候的災難。祈求仁慈的上主恩賜災後復建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傷者康復,亡者安息;並恩賜全球民眾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都能生活儉樸,重視環保。

禮儀歌曲:
  蘇開儀老師建議




相關資訊


其他主日證道


張春申神父專欄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