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乙年 第廿五主日
馬爾谷福音共三次記載了耶穌預言自己將在耶路撒冷蒙難與復活。三次的記載都具有一個共同的格式。首先是耶穌預言,接著是宗徒們的抗拒、誤解或不懂,最後是耶穌的澄清與要求。今天的主日福音雖然只是耶穌第二次預言苦難,可是為了得到一個完整的概念,我們一併介紹另外兩次預言。 耶穌首次預言自己的苦難與復活,是在斐理伯的凱撒勒雅附近,在伯多祿明認祂是默西亞之後。不過在耶穌講了預言以後,伯多祿立刻將祂拉到一邊去諫責祂,表示抗拒。於是耶穌要求門徒們應當棄絕自己,背著十字架跟隨祂。 耶穌第二次預言苦難,便是我們今天誦讀的主日福音。門徒們聽是聽了,但是不明白。非但如此,反而在路上彼此爭論誰最大;這表示他們所了解的默西亞是一位政治領袖,是在地上建立王國的默西亞,所以彼此爭論誰在默西亞王國中是最大的。結果耶穌要求他們非但不該爭大,而且要做眾人的僕役。所謂「人的僕役」,是在暗示舊約依撒意亞先知書中的「上主僕人」;他是受盡侮辱的苦人,而耶穌自己便是上主僕人。祂要求門徒們,若要跟隨祂,就要作僕人。 耶穌第三次預言苦難,是在祂與門徒們接近耶路撒冷的時候。這時,門徒們很害怕,耶穌又再次論到苦難與復活。令人非常詫異的,是雅各伯和若望這二位宗徒,竟然請求耶穌賜給他們二位光榮,一個坐在右邊,另一個坐在左邊。這表示門徒們依舊幻想著默西亞在世上的光榮,而坐在耶穌的左邊與右邊,指的就是王國中的要職。這引起其他宗徒的惱怒。最後,耶穌不但要求雅各伯和若望飲祂的苦爵、領祂苦難的洗,同時也要求所有弟子如同祂一般成為僕役,為大眾犧牲性命。 三次預言都是耶穌和十二宗徒自加里肋亞往耶路撒冷途中說的。這表現出耶穌欲完成自己使命的堅決,同時也以此訓練門徒來分擔自己的使命。不過從門徒們諸多的反應上,可以看出背十字架跟隨基督的艱難:了解誠屬不易,實行更是困難。福音作者在耶穌復活之後,仍再三記述耶穌的預言,這不正表示後代教會是多麼需要熟諳這道理嗎? 今天我們聆聽了耶穌第二次的預言,也解釋了三次預言苦難的福音記載,這值得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信仰生活。首先,不論是個人或教會,我們都是在旅途中,如同耶穌走向耶路撒冷一樣。耶穌的三次預言實在不能不使我們發現,自己是在旅途中跟隨基督背十字架。誰若真正願意按照天國的道理,為了正義與和平、愛與寬恕、真理和自由而生活,那麼,今天的世界哪裡缺少足以背十字架的苦難呢?假使我們至今真缺乏分享耶穌苦難的體會,也許應該深深地省察,我們認識的耶穌是怎樣的,我們所謂的天國又是怎樣的。宗徒們在與耶穌一起走向耶路撒冷時,始終沒有完全了解祂的使命,以及祂宣講的天國,因此抗拒祂所講的三次預言。難道我們不會如同他們一般,逃避了做基督信徒應付出的代價嗎?也許我們只是在表面上聽了耶穌的三次預言和祂的要求,但在生活中還沒有信服與實踐。 不過,另一方面,今天的主日福音對那些因基督信仰而受苦的兄弟姊妹來說,該是充滿安慰與振奮的,因為他們體驗到自己正與耶穌一起奔向耶路撒冷,走向救恩的圓滿。 反省與行動:
禱文: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