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主日感恩禮」是一個開放給所有網友的園地。您所提供的分享,將與我們共同編織這個園地。 我們歡迎所有對於基督徒朋友,提供您對主日讀經的感動、疑惑、或是見解,讓所有的網友可以藉由這個園地,彼此在聖言內成長、學習與支持。 郵寄的方式一律採用電子郵件方式,我們的電子郵件信箱是:lc@mail.fju.edu.tw 。謝謝! 主日福音釋義----甲年常年期第廿二主日 福音:瑪十六21-27 默西亞的道路 林思川神父 經文脈絡(瑪十六21-二八20) 隨著本主日的福音(瑪十六21-27),我們進入瑪竇福音的第二部份。瑪十六21的經文明顯地標示出耶穌公開生活的重大轉折:「從那時起,耶穌就開始向門徒說明: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 ……」。這裡所謂的「必須」,說明這個轉變是來自於天主的旨意。耶穌開始踏上前往耶路撒冷的路,這是一條把祂帶向苦難和死亡的道路,但最後卻按著天主的旨意導向復活的道路。瑪竇將這條走向耶路撒冷的道路,藉著耶穌三次預告苦難和復活(十六21;十七22;二十17)分成三段。從二十一章開始便是耶穌在耶路撒冷的日子,他的末世言論(二四~二五)、受難歷史(二六~二七)以及復活的報導(二八)。 預言苦難、死亡和復活(21) 耶穌預言自己將受難、死亡、然後要復活。這個預言一方面是向門徒啟示天主的旨意,另一方面也是對伯鐸的信仰宣示「你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瑪十六16)提出必要的補充。基督徒的默西亞和猶太人傳統所期待的默西亞不同,他「必須」走向苦難和死亡。 福音指出「耶穌開始向門徒說明 ……」表示耶穌是透過這個預言教導門徒;瑪竇強調耶穌現在開始走向耶路撒冷,在那裡要經驗到和先知們一樣的命運(二三37);對耶穌的死亡應該負責的是猶太領導階層: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但是這一切消極因素並非最後的結局,相反地,最後天主將要使耶穌復活。 耶穌採用了「必須」一詞來預告自己的苦難及復活,表明出這個預言的先知性以及末世性的特徵,其最終的根源是天主的旨意。耶穌在開始走上這條道路之時,清楚地向門徒預告- 雖然在當時他們尚沒有能力了解這一切 - 表示耶穌並非盲目的接受命運;相反地,祂自己知道,而且自願接受這一切。 伯鐸的阻撓(22-23) 雖然在這段福音之前的故事中提到,伯鐸得到來自天主的特殊啟示,明認耶穌是天主子(瑪十六17),但他仍然是一個人,也只有人的想法,因此企圖說服耶穌脫離受難的思想。耶穌卻嚴厲地責斥伯鐸!對耶穌而言,伯鐸成為誘惑者,就如在曠野中的「撒殫」一樣(瑪四10);耶穌甚至說伯鐸是絆腳石,這個說法可能是故意的和教會的「磐石」相對立(瑪十六18)。 在瑪竇福音中,伯鐸似乎一直在天主的召叫和人性的軟弱之間掙扎(參閱瑪十四28-31)。他成為門徒們的典型代表,他們一直處於信仰的服從與人性的自我膨脹之間擺盪。他們是活生生的例子,提醒教會團體警惕小心,而能穩妥地在天主的道路上行走。 十字架與生命(24-26) 誰願意跟隨耶穌,應該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他,誰若為了耶穌而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這樣的話在「福傳言論」中已出現過(瑪十38-39)。但在這段經文中,這些話的對象並非受派遣去傳福音者(瑪十5;十一1),而是耶穌門徒的團體。對瑪竇而言,他們代表著日後的教會團體,每一個基督徒都應在十字架的道路上跟隨耶穌。經文更進一步的詮釋,「背起自己的十字架」的意義就是「棄絕自己」!門徒們為了完全地跟隨耶穌,應該完全地捨棄自己。 「棄絕自己」的意義當然包含放棄世上的財富、名聲或權力,但真正的關鍵在於放棄「自我」!唯有如此,才能如同被釘的耶穌一樣,完全地被天主接受,這也就是因耶穌的緣故失去性命,並在天主內獲得性命。生命的經驗告訴人們,在死亡時,任何人都必須留下自己所擁有的產業,孤獨地到天主面前,人真正該重視的是如何在天主前交賬,領取永恒的賞報。 人子的審判(27-28) 每個人都將按其作為受到審判,這是深深植根於雅威信仰的傳統信念。瑪竇引用這個思想,目的在於鼓勵耶穌的門徒們,忠實地在十字架道路上跟隨耶穌。所謂「站在這裡的人中,有些人在未嘗到死味之前,必要看見人子來到自己的國裡」,是一種先知性的話語,其目的並非在預言末世來臨的日期,而是在一種鼓勵、警告與安慰的觀點下說出的話。在瑪竇福音的脈絡中,這個「人子再來」的預言的功能,在於引出下一段「耶穌顯聖容」的報導:一些門徒幸運地預先看見耶穌在光榮中顯現(瑪十七1-9)。 綜合反省 耶穌的道路也就是天主子和默西亞的道路,是一條將祂自己、和一切跟隨祂的人導引入自我貶抑、直到死亡的路。不僅是對伯鐸,而且是對一切人而言,這條路都是難以接受的。但是,誰若不了解、不接受這條道路,就沒有體會「天主的事」(瑪十六23)。耶穌一生的經歷給我們指出,人的救援以及世界的救援就在於祂所走的十字架的道路,這條道路也成為日後基督徒宣講的核心訊息(參閱:格前一1-25)。 本文經林思川神父同意之後轉載。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