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主日讀經分享」是一個開放給所有網友的園地。您所提供的分享,將與我們共同編織這個園地。
我們歡迎所有對於基督徒朋友,提供您對主日讀經的感動、疑惑、或是見解,讓所有的網友可以藉由這個園地,彼此在聖言內成長、學習與支持。 郵寄的方式一律採用電子郵件方式,我們的電子郵件信箱是:lc@mail.fju.edu.tw 。謝謝! 主日福音釋義--乙年四旬期第一主日 谷一12-15 耶穌受試探 經文分析 不論是禮儀年的甲、乙或丙年,在四旬期第一主日的感恩禮中,信仰團體都一起聆聽福音中耶穌受試探的故事。但是由於馬爾谷福音有關耶穌受試探的敘述太過簡短 ─ 只有兩節經文(谷一12-13),因此在乙年還加上一段耶穌開始公開生活的報導(谷一14-15)。 曠野 耶穌受洗時,聖神降臨到祂身上,接著聖神就引領祂進入曠野,這說明整個救援事件都在天主的主導下進行。「曠野」是一個充滿危險的恐怖地方,不僅有野獸咆哮之地,更是魔鬼聚集之處,對生命極具威脅。但是,對猶太子民而言,曠野也是他們和天主相遇之處(歐二16),經驗天主救援的地方,曠野使他們回憶與天主來往的經驗。 四十天 耶穌在曠野中停留了四十天之久。「四十」在聖經中是一個具有豐富象徵意義的數字,令人想起許多聖經傳統:梅瑟在西乃山上領受盟約(十句話)前,先在天主面前守齋四十晝夜(出三四28);厄里亞先知在曠野中行走了四十天四十夜,來到天主的山曷勒布,其間並有天使給他送來食物(列上十九1-8);而以色列子民在曠野流徙四十年之久,才來到天主給他們的「應許之地」(申八2)。教會為幫助基督徒準備迎接復活節,特別制訂四旬期,也是由這個信仰傳統衍生而出。 魔鬼的試探 關於耶穌在曠野中的日子,馬爾谷報導得非常簡要,完全沒有提到守齋。耶穌受撒殫的試探,並非只是在「曠野時光」結束之時,而是整整四十天之久。事實上,耶穌不只是在公開生活之前面對魔鬼的試探,在祂整個生活中,「撒殫」一直是反對祂的敵手(八33;三23-26)。 野獸與天使 耶穌在曠野中受魔鬼試探時,有野獸和天使作伴。魔鬼試探了耶穌四十天,天使也並非在這四十天結束之時才出現,而是在整個時間中陪伴服事耶穌,提供耶穌生活中所必需的飲食。野獸本來就是屬於曠野的,但在這段經文中,他們和天使一樣都被描述為耶穌的「同伴」。 作者採用這種描寫方式,不止說明耶穌通過魔鬼的試探,同時也指出隨著耶穌的出現末世時期也已經來到。耶穌預先戰勝了撒殫,祂還要決定性的將牠擊潰(參閱:得後二3-12;默十九19-20;二十2、10)。在末世時野獸都將和平共處(參閱:依十一6-8;六五25),天使也將接受「人子」的派遣、為人子服務(谷十三27)。 新亞當 這段精簡的報導,使人想起亞當的故事:亞當原本在樂園中和各種動物野獸一起生活,但卻因為被蛇引誘而失落樂園幸福。在後期的猶太傳統中,蛇變成了魔鬼的象徵、甚至和魔鬼等同;並且也流傳有天使提供「第一個人」食物與飲料的故事。如此看來,耶穌和亞當的故事有相當的類似性,「末世」和「創造之初」的情形,具有相當的對應性。耶穌是新亞當,祂使「樂園」的時光重新成為可能的。 若翰:耶穌的前驅 馬爾谷報導耶穌經歷了在曠野中的試探之後,便公開出現於加里肋亞。福音特別指出,這個時候正是若翰被捕之後。這個時間上的前後關係,並非僅是客觀歷史上的巧合,而是反映出一個救恩歷史的結構。耶穌必須在祂的「前驅」若翰離去之後,才正式躍上「舞台」;而若翰所遭過的悲慘命運,也在耶穌公開生活之初便遙遙預示祂生命的結局了。 耶穌帶來天國 耶穌的出現就有如依撒意亞先知書中喜訊傳報者:「那傳報喜訊(福音)、宣佈和平、傳報佳音、宣佈救恩,給熙雍說:『你天主的王國已出現了』的腳步,在山上是多麼美麗啊!」(依五二7)然而,耶穌不只是天國福音的「傳報者」,祂自己和這個天國具有內在的關連。 這個天國的來臨並非偶然的事件,而是因為天主預定的期限(參閱:達七22;則七12;伯前一11)業已屆滿。耶穌的出現,就代表祂所宣告的「天主的國臨近了」!但是所謂「臨近」,並不是說再過很短的時間就要來到,也不是指復活的主再來之時;「天國臨近」的意義是:隨著耶穌的出現,天國事實上已經來到。然而,天國並不是如人們所期待的,在天使歡呼、號角齊鳴的景像中出現;天國的來臨是隱晦的,肉眼不能察覺,必須在信仰中才能看見。 悔改與信從 天主所決定的期限一滿,天國就已來到,從現在開始實現,直到達於圓滿。面對這個業已來到,並且逐漸趨於圓滿實現的天國,一切人都必須做出抉擇:「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 「悔改」的意思不僅思想方式改變,而且是實際生活方向的扭轉,轉向真正的生命道路的目標:天主!「悔改」的真實表現就是「信從」,藉著「信」與「從」,人明確地表示接納福音。人不只是因此而信賴耶穌,並且為耶穌爭取更多相信祂的人。 綜合反省 馬爾谷福音的中心思想就是「成為門徒、信從耶穌」。整部書從頭到尾都在敘述,人們在接受與拒絕福音之間不斷的爭扎,說明「悔改」與「信從」耶穌是一個不斷深刻化的過程。因此,我們也可以瞭解,為什麼馬爾谷在耶穌受洗後,立刻報導祂受試探的故事。這個聯結關係提醒我們:受洗成為基督徒的人應該知道,他們將遭受魔鬼的試探,並可能因此而被帶離通往天國之路。教會安排四旬期的目的,也是幫助基督徒憶起受洗的恩寵,經由一年比一年更深刻的悔改,回歸正道、真實信從。
本文經林思川神父同意之後轉載。 反省與實踐
禮儀歌曲建議:蘇開儀老師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