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在新的禮儀年,本中心參考輔大神學叢書「活水聖經詮釋系列」及其他相關資料,撰寫新年度的「聖言默想」專欄。
「活水聖經詮釋系列」,由「活水編譯小組」集體完成,是一套具有當代聖經學術基礎、可讀性高、大眾化的聖經詮釋書籍,適合個人默想及團體研經使用。願意深入聖言堂奧的朋友,歡迎自行參閱。(訂閱資訊) 甲年 復活期第五主日 禮儀研究中心 編著 默想: 復活期進入第五主日。福音安排了若14:1-12,「臨別贈言之一」的經節,藉此幫助信友體悟耶穌復活四十天之後升天,離開我們、回歸父家的奧蹟。 1-4節,是耶穌的獨白。耶穌即將走上孤獨、受苦受難的旅程,而門徒們不能跟去。祂安慰門徒,離去並不是完全消失,而是為他們預備地方,並且保證:「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在末日時,祂將再來,接引門徒一同回到父那裡去。耶穌說:「我去的地方,你們知道往那裡去的路。」顯然多默並不瞭解這話的意義,因此發問:「主!我們不知道祢往哪裡去,怎麼會知道那條路呢?」(5節)耶穌回答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你們若認識我,也就必然認識我父;現在你們已認識祂,並且已經看見祂。」(6-7節) 「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道出了主耶穌的獨特性。祂是通達天父的途徑,除非經過祂,沒有人能回到天父那裡去。祂是道成肉身的真理,認識祂,使人獲得自由。祂賜給世人永生,是生命的根源。主耶穌捨己為人、愛與服務的榜樣,也彰顯了祂身為天主子的典範,我們唯有效法祂,才能跨越窄門,獲享永生。 斐理伯也不明白耶穌所說的「你們若認識我,也就必然認識我父」,所以請求耶穌將父顯示給門徒們(8節)。耶穌進一步解釋,「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9節),並且強調「我在父內,父也在我內」(11節),勸告門徒們要相信祂已將天父啟示給他們了。 12節,耶穌說:「凡信我的,我所做的事業,他也要做,並且還要做比這些更大的事業,因為我往父那裡去。」耶穌將要回歸父家,祂期望門徒們能繼續祂的工作,這在《若望福音》十五至十七章當中有更進一步的闡釋。耶穌要門徒們做出更大的事業,透過護慰者聖神,門徒安居在耶穌內,並通曉祂的心意,因此無論向父祈求什麼,都要蒙受應允。8-14節的這幾句經文,蘊含著聖三的真理;以多默和斐理伯為代表的門徒團體,仍未領受聖神的恩賜,不能理解其中的奧秘,我們是有福的,雖然沒有親眼見過耶穌,聖神卻引導我們體認真理。 「我所做的事業,他也要做,並且還要做比這些更大的事業」,這不僅是耶穌對門徒們的期許和要求,更像是一個許諾。讀經一中,耶路撒冷教會為了讓宗徒能專務祈禱,為真道服役,選立了七位「服事者」,而使天主的道發揚光大。這裡的「服事者」(希臘文:diakonoi),仍未具備今日教會「執事聖秩」的正式意義,但團體發展的方向,已經走向三級等的聖職制度。據此,十二宗徒才能領導教會快速的發展,甚至吸引聖殿中的司祭加入羊棧。這不正是做出更大的事業嗎? 讀經二中,伯多祿宗徒說,我們信徒接近了耶穌——「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我們也就成為活石,成為聖潔的民族。原來,基督是角石和信仰的基礎,更是信徒的楷模;而信徒在基督內建成一座屬神的殿宇,成為一班聖潔的司祭,奉獻中悅天主的祭品。我們是「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屬於主的民族」,要在聖神的帶領下,翕合天父的旨意,成為基督臨在人間的標記,延續、發揚祂宣講和救世的偉業,帶領眾人回到父那裡去。反省與行動:
禱文: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