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恩在人間——決志跟隨耶穌
錢玲珠

  耶穌以天主之子的身分,如一道皓光,降生人間。祂的降生奧跡,打破了人神的界線,為人間帶來天國的訊息,改變了整個世界。
  在開始人間的使命之前,耶穌在約旦河接受洗者若翰的洗禮,成為後代所有基督徒洗禮的原型。祂在人間,顛覆當時的許多規範,以言語和行動教導人,讓人在自由中,經驗來自上主的愛。最後,更獻出生命,救贖還沈溺在罪惡中的人類。祂的救恩,燭照萬世!
  祂在受難、死亡、復活而又升天之前,曾囑咐門徒們:「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瑪28:19)因此,始自初期教會,宗徒們就努力在各地傳揚福音,引人領洗入教。我們可以在《宗徒大事錄》中,看到許多例子。
  而第一世紀末留下來的教會文獻《十二宗徒訓誨錄》(Didache),已經記錄了當時洗禮的樣貌。是在活水(流動的水)中,以聖三之名施洗。在洗禮之前,施洗者、受洗者都當守齋,禁食一、兩天,別人如果可能,最好也一起守齋。這就是四旬期的源頭,後來才發展成為大約40天。可見,四旬期的緣起,就是為洗禮做準備。
  215年左右希波律的《宗徒傳統》,是第一個詳細描述當代之前相當繁複完整的「慕道過程」,和聖洗、堅振、感恩聖事三合一的「基督徒入門儀節」,及相關祈禱文的禮儀文獻。這分珍貴的文獻,深深影響了今天的成人入門聖事。
  中世紀時,因為歐洲幾乎已經全面基督化,所以,嬰孩洗禮日益昌盛,成人洗禮就式微了。
  梵二大公會議,按當時的教會所需,又重新提振成人入門聖事,按照《宗徒傳統》的形式,恢復階段性的成人慕道期,「使這專門為接受適當訓練而定的慕道時期,藉著逐次舉行的聖禮,而得以聖化。」(禮儀憲章,64)

梵二的成人入門聖事

  梵二大公會議時,修訂「基督徒入門聖事」的急迫性日益增加。因此,《禮儀憲章》,回應了這樣的匱乏,且站在教會現況的基礎上,遵循禮儀傳統,創造出適合今天的入門禮儀,開啟了歷史的新局。
  梵二大公會議企圖重新找回「入門禮」的意義,並再次結合入門的三件聖事。因此,羅馬聖禮部於1972年頒佈《基督徒成人入門聖事禮典》(RCIA),並於1974年修訂,其中,入門三合一聖事(聖洗、堅振和感恩聖事)的禮儀神學十分清楚(RCIA,7-13)。「成人入門過程」,分為三階段、四時期:問道期、求道期、明道期(四旬期),和習道期(釋奧期/復活期)。其間,跨越各時期的階段性禮儀慶祝是:收錄禮、甄選禮,和入門聖事。

問道期
  問道期,是初次宣講福音,把耶穌基督介紹給有意探索信仰的問道者。目前,教會裡常用「啟發課程」,來做福音初傳。輔仁大學神學院福傳組,也常用聖堂導覽,吸引人來認識基督,成為慕道者,頗有成效。

收錄禮
  當問道者對教會和基督信仰有了初步的接觸,願意加深認識,並按福音精神來生活,就舉行「收錄禮」,正式進入「求道期」。
  「收錄禮」是在教會團體中進行,最好是在主日感恩禮中,包括歡迎禮、聖道禮和遣散禮三部分,具有象徵意義非常豐富的禮儀行動。
  歡迎禮在聖堂門口舉行。問道者敲教會的大門,表達願意進入門內的渴望。陪伴他們的教友,要向教會團體介紹問道者。之後,教會以在問道者額頭上劃十字聖號的行動,第一次授予十字架這個天主愛的符號,也是救恩的記號。並贈與可以配戴在身上的十字架,邀請問道者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基督。
  進入聖堂後,重點是聖道禮。從此刻起,問道者可以參與聖道禮,分享天主的聖言。讀經員最好能以遊行的方式將聖經帶進禮儀空間,在讀經台隆重的恭讀聖言,聖詠員高聲詠唱答唱詠。在宣報福音之後,主禮以簡明的道理,闡釋收錄禮的意義,和聖言對基督徒的重要性。
  之後,主禮將福音書或聖經,授予問道者,因為,此後的求道期,聖言將具有核心的位置。求道者將透過聖言,更認識基督,和救恩史。
  之後,整個教會團體,為求道者祈禱。
  最後,主禮遣散求道者。他們可以在陪伴者的陪同下,反省剛才經歷的「收錄禮」的意義和感受。

求道期
  此後,問道者進入求道期,稱為「求道者」。求道期,是教理講授的核心時期,原則上,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培育的重點包括:系統性地講授基督信仰的教義、鼓勵求道者參與聖道禮儀、幫助求道者活出倫理生活、教導求道者如何祈禱。當求道者真正聆聽了教會宣講的天主聖道、瞭解教義、心靈皈依、生活與價值觀改變,一心向主,願意活出福音精神,又深感願意追隨基督,成為祂的門徒之時,就可以表達希望接受聖洗的意願。教會若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便接受求道者的申請,揀選他們成為候洗者。這個進入準備洗禮階段的儀節,就是甄選禮。

甄選禮
  甄選禮通常在四旬期第一主日舉行,最好由主教親自主禮。在《宗徒傳統》中,就清楚記錄,領洗之前,由主教親自驅魔,以瞭解候洗者是否潔淨,並給予教理講授。
  雖然主教親自主持「甄選禮」,是初期教會即已開始的傳統,梵二之後,在許多地方教會也普遍施行,但在台灣,還未見推廣。筆者於2008年四旬期第一主日,在美國華府參與了當地的甄選禮,印象深刻!
  禮儀分兩部分。前一部分,在各堂區進行。由本堂神父主持。先由慕道班負責人向本堂神父推薦渴望在復活夜領受入門聖事的求道者。然後主禮詢問代父母這些求道者是否已經準備好接受入門聖事?再詢問所有在場的信友團體,是否願意陪伴這些求道者一起做洗禮前最後的準備,並為他們祈禱?最後,請求道者在眾人之前,表明願意跟隨基督、加入教會的心意。


堂區舉薦候洗者的堂區慶祝-詢問候洗者

  之後,主禮邀請這些求道者和代父母,在「候洗者名錄」上簽名,準備下午呈獻給主教。接著,整個信仰團體,為這些求道者祈禱。這時,代父母要把右手放在求道者的右肩上,代表整個教會對求道者的支持。然後,遣散他們。


堂區舉薦候洗者的堂區慶祝-在「候洗者名錄」上簽名
      
「候洗者名錄」封面             「候洗者名錄」內頁

  下午,在華府的的國家聖殿(National Shrine),由主教親自主持教區的甄選禮。那是相當動人的場景!天主也給了我特別的恩寵,數十年來,只有那一年,華人團體正巧分配坐在偌大的國家聖殿的第一排,我因此可以用相機清楚記錄當時狀況,好分享給我的地方教會。

  因為華府的福傳成效卓越,候洗者多到可容納數千人的國家聖殿都坐不下,所以當天參與禮儀的,只有一半的候洗者,另一半,留待下週。

  因為主角是候洗者,還未領洗,所以,甄選禮基本上是一個聖道禮,而非感恩禮。遊行進堂時,在輔祭的引導下,數十位慕道班負責人魚貫進入聖所,坐在右側。最後是教區的輔理主教、執事和主教。


教區甄選禮--遊行進堂


教區甄選禮--慕道班負責人

  因為是四旬期,主教身穿紫色的圓氅衣,在主教座位致候。然後,是隆重的聖道禮。因為對象是候洗者,所以主教的道理十分淺顯易懂,除了解釋甄選禮的意義,也藉由美麗的禮儀空間,強調信仰的核心意涵。
  之後,主教手持牧杖,親切地站在聖所高台的中央,歡迎由各慕道班負責人唱名後走上來的每一位候洗者。國家聖殿的末端,是一幅巨大的基督君王像。當人群像潮水般一波波湧上聖所、走向基督時,真令人震撼!

     
   教區甄選禮--主教歡迎候洗者     教區甄選禮--候洗者如潮水,湧向基督

  待所有候洗者都已上到聖所,並讓孩子們站在隊伍的最前端,以確保他們看得見發生的一切,也被群眾看見,主教便站立在他的座位前,審查候洗者的資格。陪伴求道者走過慕道過程的代父母,按照實情,回答主禮代表教會所提出的相關問題:求道者是否忠實地聽從了教會所宣講的天主聖道?開始遵行接受的聖道,度接近天主的生活?參與教會團體的生活,熱誠的祈禱,並友愛兄弟姊妹?(RCIA,144)

  當代父母肯定求道者都已符合受洗者的要求之後,主禮就接納他們成為候洗者,並要求代父母繼續陪伴他們,在四旬期,為洗禮做最後準備,等待復活夜接受洗禮,和基督同死同生。


教區甄選禮--主教代表教會接納候洗者

  之後,全體一起為候洗者祈禱。
  然後,所有的候洗者,又波濤洶湧地回到座位。這麼動人的甄選禮,讓人看到有這樣多人都堅定地選擇跟隨基督,也看到了教會的共融。更見到教會生生不息的生命!

明道期
  整個四旬期,都是明道期。根據教廷頒佈的《禮儀年曆管理規程》27號,四旬期的目標,是整個教會陪伴候洗者做洗禮前最後階段的準備,並以紀念自己的洗禮和悔罪皈依,來準備慶祝逾越奧跡。
  因此,在大約40天的四旬期中,我們都要全力以善表和祈禱,幫助候洗者。在這期間,候洗者要接受三次懇禱禮,和授予經文(信經、天主經)禮。四旬期甲年主日福音的安排,是為了候洗者的洗禮做準備。因此,即使當年是乙年或丙年,當堂區有候洗者時,第三、四、五主日,都要選用甲年的主日聖道禮儀經文,以配合懇禱禮。
  今年教宗的四旬期文告《你們因聖洗與祂一同埋葬,也因聖洗與祂一同復活》中,就言簡意賅地陳明了四旬期甲年選讀的福音之精神,及其與聖洗的關係。
  第一主日,甲、乙、丙三年的福音,讀的都是耶穌三退魔誘的故事(瑪4:1-11;谷1:12-15;路4:1-13)。耶穌在約旦河受洗後,就被聖神帶到曠野,禁食、祈禱40天,為祂的公開使命生活做準備。之後,受到魔鬼的試探,耶穌卻一一戰勝了魔鬼在物質、虛榮、等事物上的誘惑。清楚指明,上主是唯一崇拜與依靠的對象。


耶穌戰勝誘惑

  第二主日,三年的福音,都是耶穌顯聖容的故事(瑪17:1-9;谷9:2-10;路9:28b-36)。耶穌在山上顯聖容,預示了祂復活的光榮。這光榮,是跟隨祂的人,將來也要分享的。若是和上週的主日福音合起來看,我們知道,凡是跟隨耶穌,在人間旅途中,不斷戰勝各種誘惑,堅持行走上主之道的人,將來,也要和祂一起共享天國的光榮。
  接下來的三個主日,要舉行三次懇禱禮。


耶穌顯聖容

懇禱禮
  懇禱禮應在四旬期第三、四、五主日感恩禮的講道後舉行,若有需要,也可在四旬期其他主日,甚至平日舉行(RCIA導言,52)。懇禱禮,是「教會藉『驅邪禮』及祈禱,幫助候洗者澄清思想、淨化心靈、力敵誘惑,正心誠意,堅定志向,因而加深對基督的信賴,並努力學習敬愛天主。」(RCIA,154)目的有二:使候洗者逐漸認清罪惡的奧秘,並使他們的身心完全皈依基督,因為基督是活水、光明、復活和生命(RCIA,157)。懇禱禮該舉行三次,如有嚴重理由,主教可豁免一次;在非常情況下,甚至可豁免兩次。意思是,至少要作一次。
  第三主日的福音是耶穌和撒瑪黎雅婦人在井邊談話的故事(若4:5-26,39-42)。這是一段內容非常豐富的聖言,簡言之,耶穌向撒瑪黎雅婦人,也向所有的人揭示:我是湧流到永生的活泉,喝了,再也不渴!我們也都當像撒瑪黎雅婦人一樣,急切地渴求賜下這永生之泉!洗禮的水,象徵恩寵的來源。受過洗的人成為新聖殿,以心神、按真理,朝拜天上的父!


耶穌會晤撒瑪黎雅婦人

  福音和第一篇讀經(出17:3-7)相呼應:曷勒布山的水救了沙漠中的人民。對受過洗禮的人來說,天主的愛經由聖神,傾注在他們的心中(羅5:1-2,5,8,第二篇讀經)。
  懇禱禮是在講道之後進行。代父母和候洗者一同站在主禮前。候洗者可以俯首或跪下。在結束禱詞中,提及更新生命和治癒的活水。(RCIA,162-164)然後,遣散候洗者,開始聖祭禮。
  第二次懇禱禮,在四旬期第四個主日舉行。耶穌治癒胎生瞎子的故事(若9:1-41),告訴候洗者將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他們的眼睛被打開,從黑暗過度到光明,而他們也將成為光明。如同達味被揀選、傅油成為國王(撒上16:1-4,6-7,10,13,讀經一),接受洗禮的人也被天主挑選、傅油。受洗者由死亡中被高舉,耶穌會給他光明(弗5:8-15,讀經二)。


耶穌治癒胎生的瞎子

  和在第三主日舉行的第一次懇禱禮一樣,驅魔的禱詞中提到胎生瞎子,及入門聖事所帶來的光明(RCIA,167-172)。
  第三次懇禱禮的儀節相同,在四旬期第五主日舉行。讀經一的重點是候洗者所追尋的目標。福音是耶穌復活拉匝祿的故事(若11:1-45),這是基督復活的預象,所有受過洗禮的基督徒,同樣被召叫度新生命。第二篇讀經提到使耶穌從死者中復活的聖神,也住在我們內(羅8:8-11)。驅魔禮的禱文重複這些主題。


耶穌復活拉匝祿

授予經文禮
  「授予經文禮」,可以在「「求道期」或「明道期」舉行。這是「教會把信仰和祈禱的古老憑證,即『信經』和『天主經』,傳授給候洗者,以光照他們。信經,紀念天主為拯救人類而施行的奇妙化工,使候洗者的眼目充滿信德之光和喜樂。在天主經中,他們更深地體驗作天主子女的新精神,尤其在感恩聚會時,稱天主為父親。」(RCIA導言,25-2)
  若在「明道期」舉行,「授予信經禮」通常是在第一懇禱禮之後的一週內舉行(RCIA,186-187)。所有選讀的經文都要和信仰有關。並為候洗者祈禱。
  而「授予天主經禮」則是在第三懇禱禮之後的一週內舉行(RCIA,188-192),其中有幾篇相關的讀經可供選擇。「授予天主經禮」,通常會宣讀瑪竇福音第6章9-13節。最後,主禮邀請大家為候洗者祈禱。

「入門禮」前的最後準備禮
  在候洗者進入教會大門之前,還有一些最後準備的儀節。如果在聖週一、二、三或六,能夠邀集候洗者來參與避靜或祈禱,以準備領受入門聖事,最理想不過。可以由主教、神父或執事,舉行下列的全部或部分儀節:公誦信經、朗誦信經、開啟禮、選聖名、傅候洗聖油。

入門聖事
  完整的「入門聖事」,包括聖洗、堅振,和感恩聖事,三者之間,緊密關連。復活夜是整個禮儀年中,最適合舉行入門聖事的時刻,因為最清楚的表達出洗禮,是與基督一同埋葬,也一同復活的真義!(羅6:3-11)這也是整個入門過程和儀節的高峰,將另外撰文介紹。
  始自初期教會,無論是成人或孩童,入門聖事都是三合一的聖事,直到大約13世紀末,才逐漸分離,將孩童的堅振聖事,延遲到感恩聖事之後,顛倒了入門聖事的次序。但梵二極力強調與要求,成人入門聖事,一定要三合一,「成人領洗以後若不立刻領堅振,就不可以為他付洗」(RCIA導言,34)。

習道期
  入門聖事之後,教會還為新教友準備了習道期(RCIA,235-239),幫助他們融入團體,並瞭解、體驗聖事生活。可惜這一段洗禮後的培育,經常被忽略。
  根據古老的傳統,在復活期的主日感恩禮中,要為新教友安排特別的位置,代父母要陪伴新教友一起參與禮儀。講道和信友禱文中,都會提到新教友,特別為他們祈禱。
  若能在復活期的結束,也就是聖神降臨節,主教親自接待這批新教友,為祂們主持感恩聖事,給予勸勉、鼓勵和關懷,為「習道期」,也是整個慕道過程,劃下完美的句點,是最理想不過了!

省思與期待
  梵二迄今近50年,普世教會許多地區,對RCIA已相當熟悉,並徹底落實。在本地教會,猶待努力之處還正多。
  欣喜於台北和高雄教區將在今年四旬期第一主日,開始由主教親自主持甄選禮,以具體的儀節,更清楚地彰顯洗禮和主教、教區、普世教會的密切關係。
  今年是教友年,主教團牧函的重點是洗禮之後教友職務的承擔。教宗四旬期文告的主題,也極有默契地強調聖洗和四旬期的關係,並鼓勵我們善度四旬期。希望在四旬期第一主日舉行的這個隆重莊嚴、具樞紐意義的甄選禮(RCIA導言,23),能激勵更多信友一起關心我們在福傳上的職責,並按照會的教導和期待,在本地教會正確、徹底落實成人入門聖事階段性的教理講授,以期培育出成熟的教友,廣揚福音!

(「舉薦候洗者的堂區慶祝」,以及「教區甄選禮」的主禮用和教友用禮儀經文,歡迎於我們禮儀研究中心網站下載

(縮節版的本文,在《天主教周報》129期,12-13版。2011.03.13.同步刊出)

 

 

 

 

 

教區甄選禮--主禮用
2014年台北教區甄選禮主教座堂座次表

教區甄選禮--教友用

舉薦候洗者的
堂區慶祝--主禮用

舉薦候洗者的
堂區慶祝--教友用

懇禱禮
 
第一次懇禱禮

 授信經禮
 信經經文卡

 第二次懇禱禮

 第三次懇禱禮

授天主經禮
天主經經文卡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