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丙年 第廿主日
今天的這段福音裏,耶穌說祂來不是給地上送和平,而是送分裂,實在令人費解。我們必須在耶穌整體的宣講與行動,尤其在四部福音基本精神的脈絡中來解釋。 首先,我們應該注意,在耶穌說祂來不是送和平,而是送分裂之前,祂說祂要把火投在地上,切望它已經燃燒起來;其次,又說祂焦急地想要完成一種應受的洗禮。這究竟有什麼意義?所謂火,一般解釋是天主聖神;耶穌自己遣發聖神到世上來,聖化世界。至於祂的洗禮,便是十字架上的苦難與死後復活。總結來說,他焦急地要完成救援工程的使命,為能遣發聖神聖化世界。不過救援工程同時要求人類的參與,聖化也同時要求人類自我革新,這樣才能達到「天主受享光榮於高天,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的境界。不過耶穌自己深知,也正是祂傳教時經驗到的:由於人間的種種阻礙,世人面對祂的救援工程,有的接納,有的拒絕。在耶穌童年故事中,西默盎早已說過:「看,這孩子已被立定,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復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因此就實際情況看來,和平並沒有送來,送來的反而是分裂;有人接納耶穌,有人拒絕耶穌,因此「一家五口的,將要分裂,三個反對兩個,兩個反對三個」。 經過以上的說明,今天福音中耶穌的訊息,非但可以,而且應當與四部福音中另外的一些話語互相配合,連貫解釋。譬如在路加福音中,當耶穌遣發十二門徒外出傳教時,囑咐他們每進一家,都要先祝以平安。在晚餐廳中,按照若望福音的記載,耶穌清楚地向門徒說,要把平安留給他們,並且再三呼求天父,願眾人合而為一。「和平」及「合一」是天父藉著基督的救援工程,以及聖神的聖化能力,賜與的恩惠;但是尚在旅途中的人類,遭受種種阻礙,不見得接納這恩惠,有人反而拒絕,因而在耶穌面前,彼此反對、分裂。耶穌說的:「你們以為我來是給地上送和平嗎?不,我告訴你們,我是來送分裂」,正反映出真實的情況,這也是人類自己的悲劇。 耶穌基督今天繼續臨在於教會中,從多方面看來,祂的話還是同樣的實際。「我信唯一的教會」,教會不但自身是一個有機體,而且藉著基督的救援工程,她要集合人類成為一體。她是基督的和平工具,宣講愛的福音,又以具體的行動謀求和平及團結。自從教宗保祿六世以來,每年元旦世界和平日,教宗都發表和平文告,呼籲全人類能合而為一。不過人類團體並沒有完全信服教會的呼聲,反對及分裂的現象始終沒有消除。 另一方面,更可悲的是這個耶穌基督的「唯一的教會」。她自身應是一個教會,如同保祿宗徒所說:「盡力以和平的聯繫,保持心神的合一,因為只有一個身體和一個聖神,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希望一樣。只有一個主,一個信德,一個洗禮;只有一個天主和眾人之父…。」但事實上,這近一千年來,耶穌唯一的教會,由於種種阻礙,彼此分裂,並不完全在祂內共融。今天的教會處在分裂的狀態中:東方教會與西方教會尚未合而為一,西方教會中派別眾多,分裂得更是嚴重。今天福音中耶穌的話對教會來說,實在也相當刺耳。 不過我們深信,天父藉著基督的救援及聖神的德能,原則上已為合一奠下根基。耶穌在最後晚餐時為眾人合一的祈禱,一定不會落空。教會雖分裂,基本上仍是一個教會,有希望能合而為一。藉著她的合一,人類也就有希望能合而為一。 反省與行動:
禱文:
禮儀歌曲:蘇開儀老師建議 |
|
||||||||||||||||||||||||||||||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