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 光明 生命
--聖藝中的奧秘--

錢玲珠(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創立人/台北總教區禮儀委員會聖藝組召集人)

  四旬期中,天主教會為慕道過程中的候洗者在第三、四、五主日,舉行三次懇禱禮,來為他們驅除邪魔,淨化心靈,準備在復活夜領受洗禮。這三個主日宣報的福音,因此別具深意的指出耶穌是活水、光明和生命。

  三個主日的福音訊息和三次懇禱禮,都已經在去年周報中介紹過(請參閱:681期,6版682期,7版683期,7版。)今年,我們要透過聖藝作品,細細品味這些救恩事件的真義。

 耶穌與撒瑪黎雅婦人論道:活水(若 4:5-26,39-42)

  以此為主題的畫作非常多。其中我最喜歡的是16-17世紀的義大利畫家安尼巴萊․卡拉奇(Annibale Carracci,1560-1609)的作品。他是巴洛克繪畫的代表人物之一。

  畫中最清晰的兩個人物,就是耶穌和撒瑪黎雅婦人,他們正在井邊談話。耶穌因為走路疲乏,就靠在井邊坐下。左手指向遠方,似乎在說:「你們將不在這座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朝拜父……;要用心神、要按真理朝拜祂。」右手撫胸,似乎正指出;「現在和你談話的我,就是默西亞。」在經過一長串的對話後,婦女認出了眼前這一位的不平凡,於是連水罐都顧不上拿,轉身急急的要去通報她的奇遇。

  這時,去覓食的門徒們回來了,為首的懷裡兜著一些餅,其他跟在後面的門徒則竊竊私語,奇怪他們的師父怎麼會和一位婦人說話,而且還是一位撒瑪黎雅婦女。耶穌真是隨時都在以身教幫助門徒們打破執念啊!

  當初,這口「雅格井」的周圍一定十分荒涼,但是在畫中,卻有樹木房舍,這也許和畫家善於繪畫風景有關。我喜歡這幅畫,是因為耶穌和婦人的姿態靈動,彷彿在跳探戈。兩人進退得宜,舞步優美契合。我們深盼每天都能夠和基督靈性共舞,舞姿曼妙和諧。

  這一幅是文藝復興時代繪畫巨擘Duccio的作品。又是另一種風格的背景,十分工整且濃縮了時空。耶穌坐在城外的井邊,一位婦人頭上頂著水罐、左手提著打水器具來汲水。耶穌和婦人都伸出右手,表示他們正在交談。而門徒們由建築雄偉的城內買了食物回來,驚異的看著耶穌打破慣例,和一位撒瑪黎雅婦人在談話。這幅畫很簡潔,沒有廢言,就是有力的交代了故事的重點。

  這一幅是西班牙畫家弗蘭德斯(Juan de Flandes)1504年的油彩版畫,畫面很清簡。居中是具有高大輪軸的一口井,耶穌和撒瑪黎雅婦人分立在井和輪軸的兩邊,暗示著他們處在不同的世界:男與女;猶太人與撒瑪黎雅人;純淨與不潔。婦人正藉著輪軸之力,由井中打出水來,倒進她自己的水罐中,這表示她這時是靠著己力生活;而耶穌就平靜的和她說著話,一旦和耶穌交談之後,她的生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遠處有歸來的門徒。相較於前兩幅畫作繁複的背景,這一幅真是大塊文章,輕描淡寫的勾勒出遠山近樹,但對兩位人物的面容衣著,倒是費心著墨。

  也有許多畫家,只畫了耶穌和撒瑪黎雅婦人,幾乎沒有背景。在這些畫作中,我最欣賞的是義大利巴洛克畫家巴爾納多․史托茲(Bernardo Strozzi,1581-1644)的這幅人物特寫作品。畫家充滿活力的筆觸,讓畫面非常生動,兩人的表情姿態精彩豐富,尤其是婦人既驚訝又深思的神情,可以想見他們對話的內容,也一定是驚天動地的。

  另外,有兩項非常特別的華人工藝作品。其一,是以剪紙藝術呈現的故事,出於張振才兄弟(1935-)之手。他是安徽蕪湖人,為了信仰,歷經艱辛。在受難期間,自學剪紙藝術,後來在主曆2000年,出版了剪紙作品集《耶穌傳》。他在序中說:「我用天主的賞賜來讚美和歌頌天主。……用傳統的民間工藝剪紙來表達天主聖言,不僅使華人更接近主,認識主、增加對主的熱愛,又能向世界顯示中華天主教文化的民族特色。」這幅作品以簡潔的線條、嚴謹的構圖,呈現出這段福音的精髓,聖藝的默思啟迪功效,不言而喻。

  另一項,是台北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大廳的法藍瓷浮雕壁畫「生命之樹」中的這個救恩故事。這幅巨大的浮雕,是由輔大校友、臺灣著名的法藍瓷公司陳立恆總裁捐贈的。耶穌就是永恆不凋的生命樹,由這棵生命樹流出永不乾涸的生命活水,滋潤餵養了萬世萬代的人。(圖1)應邀原始構思這片牆面設計的我,挑選了十個古今中外的救恩故事和活出基督之愛的人物。耶穌和撒瑪黎雅婦人的故事,也在其中。(圖2)感謝陳立恆總裁帶領法藍瓷團隊,用特殊又精美的工藝,為輔大醫院留下這麼精彩的牆面,不僅美化環境,成為醫院的亮點,更能激勵進出的病人、親屬、員工,只要相信、只要依託,生命就會改變,更加豐滿美好。


圖1-輔大醫院正廳生命樹法藍瓷浮雕右牆面


圖2-輔大法藍瓷浮雕牆面的耶穌與撒瑪黎雅婦女井邊談話圖

耶穌治癒胎生的瞎子:光明 (若9:1-41)

  四旬期第四主日的福音和舉行的第二次懇禱禮,更進一步強調,基督是真理與生命之光,當領受了這永生活泉之後,就會進入永恆的光照。

  這一幅,是杜喬(Duccio)在1311年左右的作品。耶穌離開聖殿,在路上遇到一個生來就看不見的盲者。因為場景在聖殿附近,所以街道的房舍十分整齊,大概是高級住宅區吧!耶穌的後面跟著一群門徒。耶穌用唾沫和了些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並且要他到史羅亞水池裡洗洗。瞎子聽命服從了,之後,就看見了。

  圖畫中,我們看見耶穌用一隻手指點在瞎子的眼睛上,身後的門徒們都驚奇的看著,不敢置信!這樣簡單就能治癒眼睛?而且是天生就瞎的!但是,奇蹟就是發生了!這位瞎子平常以乞討維生,所以身上背了一個小袋子,也許是為了裝載乞討來的銀兩吧。又因為目盲,所以拿了根手杖,幫助他行走。而最有意思的是,在圖畫的最右邊,瞎子轉過身去,扔下手杖,暗示他的眼睛已經被治癒了,能看見了,行走不再需要輔助。他昂首向天,睜開眼、舉起手來,似乎是在感謝上主的仁慈。

  因為耶穌要瞎子去史羅亞水池裡洗一洗眼睛,方得治癒;於是,荷蘭畫家范德倫(Dirck van Delen,1605-1671)畫出了史羅亞水池的情景。這位畫家以專門畫建築物的內景,尤其是宮殿和聖堂而聞名,所以能把史羅亞水池畫得相當漂亮,拱頂、廊柱、欄杆、水池等,富麗堂皇。有一位身著白衣、手拿長杖、長著一對翅膀的金髮天使飛揚在池上,俯瞰著池水和圍繞在池邊等待治癒的人群,她似乎正是上主派遣來到人間、帶來治癒之恩的小天使。

   「史羅亞」水池,象徵耶穌基督,被天主派遣來到人間的救世主。瞎子在史羅亞水池洗了之後才得到復明,就是告訴我們:人要到這生活的史羅亞水池,也就是耶穌的跟前來,才能得到光明。

  這一幅畫是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艾爾․葛雷柯(El Greco,1541-1614)的作品。在街道上,耶穌治癒了跪在地上祈求的胎生瞎子。畫中,無論人物或是建築,都很繁複,彷彿人聲鼎沸。但是,在畫面中央的兩位主角,卻很有遺世獨立的況味,絲毫不受外界干擾,耶穌安安靜靜的治癒瞎子。
這段福音的最後,耶穌問瞎子:你相信人子嗎?我就是。瞎子立即回應:「主啊!我信!」就跪下朝拜了耶穌。在這畫中,我看見了這位胎生瞎子的信德。無論世間如何紛鬧,我們要能辨識出基督,並且堅定的相信祂,這樣,我們就能走在光明中。

  這一幅畫,是在羅馬工作的法國藝術家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的作品。他是17世紀法國巴洛克時期的重要畫家,但屬於古典主義畫派。畫中背景十分豐富,有雲、有山、有樹、有參差錯落的房舍。畫中人物,分成互相面對的兩大群體,耶穌和身後的門徒們,以及瞎子和身邊的群眾,甚至有抱著小孩的婦人。每個人的神情姿態各不相同。門徒們大概是見慣了耶穌顯奇蹟,所以比較淡定;瞎子一方的人物,卻是驚惶不安,肢體語言豐富得多。中景和遠景,也依透視比例畫出襯景人物,穿插其中,足見畫家的寫實功力。這幅圖畫,讓我們知道,耶穌因為愛而治癒瞎子,不只是改變了當事人的生命,也影響了所有親眼見證這奇蹟的人群。

  輔大醫院正廳的法藍瓷浮雕壁畫中(圖3),也有耶穌治癒瞎子的救恩故事。(圖4)這個救恩,有雙重深意:天父既印證了聖子耶穌在人間承行天父的旨意,落實愛人的使命,更象徵耶穌就是照世的真光,讓原來生活在暫世的無明與黑暗中的人們,能夠因為跟隨耶穌,睜開靈性的眼目,活在永恆的真光之中。


圖3-輔大醫院正廳生命樹法藍瓷浮雕左牆面


圖4-輔大醫院法藍瓷浮雕耶穌治癒胎生瞎子

耶穌復活拉匝祿:生命(若11:1- 45)

  在瞭解跟隨基督擺脫各種誘惑,將來就能享有天國的光榮與永福,並且確認基督就是生命的活水、光明之後,我們要陪著即將在復活夜領受洗禮的候洗者,再次肯定救主基督為我們帶來死而復活的生命。

  耶穌復活拉匝祿的奇蹟真是驚天動地,碰觸到人的終極關懷,耶穌竟然使死人復活了!實在太具救恩性、又太震撼人心了,所以,相關的聖藝作品相當多。

  這一幅三連作,是11世紀中葉的作品,清楚描繪了這個救恩故事。耶穌和伯達尼這一家三姊弟是好朋友。拉匝祿病了,兩位姐姐派人去請耶穌,說:「主啊!祢所愛的人病了!」(上)耶穌卻沒有立刻去援助,因為祂知道這是天主要彰顯復活訊息的時刻。幾天後,耶穌才率同門徒們到了伯達尼,這時,拉匝祿已經下葬四天了。兩位姐姐以堅強的信德祈求耶穌(中),耶穌果然在眾人的見證下,復活了拉匝祿(下)。

  這一幅,是喬托(Giotto)1305年在義大利帕都瓦Scrovegni聖堂的濕壁畫。姐妹倆跪伏在耶穌面前哀哭,耶穌要求把墳墓門口的石頭挪開,右下角的兩個人照做了。耶穌大喊:「拉匝祿,出來吧!」裹著殮布的拉匝祿就在兩位婦女的攙扶下,走了出來。背景的山和樹,表示這墓地是在郊外。

  這一幅,是杜喬(Duccio)在1308到1311年間以聖藝記錄這個救恩事件。的作品。二姐瑪利亞聽到耶穌的召喚,急忙出來,跪在耶穌腳前哭求。大姊馬爾大站在耶穌身邊。有人按耶穌的指示搬開了墳墓口的大石頭,在耶穌大聲呼喊下,拉匝祿就裹著殮布出來了。墳墓門口站著的一個人用手摀著鼻子,表示拉匝祿的屍體已經發臭了,但是,耶穌還是依靠著天主的仁慈復活了他。在他們身後,有耶穌的門徒們,也有當地村民,都見證了這個奇蹟。

  這一幅,是教會尊奉的藝術家主保安吉利哥(Angelico)修士,在1450年留在義大利佛羅倫斯道明會院牆上的蛋彩畫。和前幾幅背景只有山和樹不同的是,這幅畫中,還有一些房舍。同樣的,兩位姐姐跪在耶穌身旁,耶穌伸手召喚拉匝祿。拉匝祿雖包裹著殮布,卻很有精神的直挺挺的站立著。在他身邊有一位婦女摀著口鼻偏身躲開,想來,是拉匝祿身上的氣味太難聞了吧。

  這一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興盛時期的畫家塞巴斯蒂亞諾․德․皮翁柏(Sebastiano del Piombo,1485-1547)的作品。畫中人物雖然繁多,但一眼就可以望見威嚴的居中而立,左手指著拉匝祿、右手高舉向天祈禱的耶穌。在祂左手附近,是姿態各異的拉匝祿一家三姊弟。群眾的分布與表情,都生動傳神。背景層次分明,近處的大樹、中景的河水和橋樑、遠處層疊的房舍和天上的雲彩,都細膩有序。

  這一幅,是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晚期「威尼斯畫派的三傑」之一丁托瑞托(Jacopo Tintoretto,1518-1594)在1574年的作品,和前幾幅文藝復興初期、興盛期的作品,顯然風格迥異。在這幅畫作裡,居中的主題自然是明顯的,但不同的是前方還有幾位坐臥在地上、像似受傷的人,在看見耶穌顯了讓死人復活這麼大的奇蹟之後,也希望能求得治癒。耶穌復活死人,象徵將給予人們復活永生。而遠處那些絡繹不絕、朝向此處而來的人群,也是追尋永生的嗎?

  除了繪畫,彩色玻璃也選用這個發人深省的主題。這幅圓形構圖的彩繪玻璃畫面單純,只有四個人:耶穌復活拉匝祿,兩位姐姐以較小的身幅,站在耶穌的身後。

結語

  四旬期甲年的主日福音,是特別為候洗者準備洗禮選讀的。頭兩週耶穌受誘惑和彰顯聖容,瑪竇福音的敘述突顯了耶穌的人性;後三週,若望福音闡釋耶穌是救主:祂賜給人活水,祂是真光,祂是復活和生命。從物質生理的生命,到靈性超越的生命;從今世到永生;從地上到天上。

  「水」和「光」,都是人的生命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水」能止渴、洗淨、治癒;能帶來死亡,也能帶來生命。水有千百種形貌,最珍貴的,是湧入永生的活水。「光」,是天主一命就成的創造。天主創造時所說的第一句話是:「有光!」就有了光;這光就是生命的源頭。若望福音第一章,更開宗明義的指出耶穌基督是照世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為世界帶來真實的光明,讓眼盲心盲的人可以看見。正如耶穌所說:「我是世界的光。跟隨我的人,不在黑暗中行走,卻有生命的光。」

  凡人皆有死,但救主基督竟能使死人復活!耶穌復活了拉匝祿,顯示祂是賜予生命者,是生命的主宰。這個奇蹟,預示了耶穌自己即將死亡與復活的逾越奧蹟,証明生命的恩賜能戰勝死亡。當耶穌問「你信嗎?」的時候,我們是否衷心誠服的相信祂、跟隨祂,願意透過洗禮,進入復活永生的生命之門呢?

    縮節版同步刊載於《天主教周報》731期,12-14版,(2023.03.12)。

台中教區媒體福傳委員會媒體組製作的影音節目,將三月介紹本文中的聖藝作品,歡迎觀賞)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