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me
禮儀典章與書籍 實用篇 交流坊 禮儀電子報 關於我們

 

 

 

 

 


繁華俗世中的天國-都柏林的聖體堂

錢玲珠


圖1:The Place of Worship
  愛爾蘭人天性喜歡藝術、文學與音樂,所以設計的禮儀空間,常令人驚豔不已!

   我對禮儀空間感興趣、並不斷研究,已經超過15年。我注意並收集到的第一份有關禮儀空間的官方文件,就是愛爾蘭主教團禮儀委員會於1994年出版的《敬拜之所》(The Place of Worship)。(圖1)

   在愛爾蘭這個天主教人口佔93%的國家,幾乎隨處都可以見到大大小小、或古或今的聖堂。在首府都柏林尤其如此,幾乎每座聖堂都讓人流連忘返,充分品嚐在天鄉與基督一同徜徉的靈性享受。真想搭三座帳棚,就此不下山。


圖2:聖體堂的外觀--姜捷攝
   我們就對這些美麗的天國倒影,一一做個巡禮吧!

  第50屆聖體大會開幕之前,我們在都柏林鬧市中的小餐廳進午餐,享受當地知名的馬鈴薯燉羊肉。就在下了車,要步行到距離不遠的餐廳時,驚喜地發現路邊牆面上高懸著相當吸睛的十字架,原來,這兒有一座小聖堂。(圖2)當下決定吃完午餐,一定要來看看。 

 

聖堂外的十字架(圖3)


圖3:高掛在聖堂外的十字架
  午餐後,迫不及待地回到小聖堂。先瞻仰高懸聖堂外樸素的紅磚牆面上的十字架。這是深具震撼力的巨大銅雕十字架。交疊成十字形的寬厚十字架量體上,散佈著突起且變化多端的裝飾,彷彿是天上的雲彩。十字架的中央,是象徵基督聖體的白色圓圈,被包圍在象徵基督寶血的不規則的紅色缺口中。瞻望時,就如同朝拜為我們傾流寶血,如今在天國的基督。

鬧市中的綠洲


圖4:聖堂小巧精緻,靜謐無比--饒家霖攝
  聖堂門口負責守護的青年,和善地歡迎我們進去。一進門,就彷彿由沙漠進入綠洲,頓時,清涼寧靜之感油然而生!因為這座聖堂小巧精緻,靜謐無比。(圖4)

   這座美麗的聖體堂(The Blesses Sacrament Chapel),(圖5)原本位在狄歐里爾街(D’Olier Street)20號,建於1970年,後來在現址重建,由都柏林的建築師Paul Clinton設計,成功地創造出祈禱、敬禮,並歡聚慶祝感恩禮的氣氛。1995年10月1日,此堂由都柏林總主教Desmond Cardinal Connell, DD,重新祝聖啟用,提供都柏林的民眾、工作者、逛街購物者、觀光客和探訪者一個神聖空間,讓他們可以在此祈禱、或尋求諮商和引導。這裡,真是鬧市中寧靜的綠洲。


圖5:聖堂的標示

祭台、讀經台和主禮座椅

  由於此堂信友座位的安排,是以聖所為中心的向心半圓弧形,(圖6)因此,一進入聖堂,視線自然落在聖所中央的祭台上。(圖7)石質的祭台正面,是愛爾蘭知名雕刻家Eamon O’Doherty雕刻的五餅二魚圖。這個雕刻的設計,由愛爾蘭高十字架(high cross)的傳統汲取靈感,呈現了早期愛爾蘭基督徒石刻作品的特質。而祭台的形式,讓人想起早期的「Tau(T)」型式的十字架,也貌似象徵祭獻犧牲的聖爵。

 
圖6:信友座位是環繞祭台的向心半圓弧形--姜捷攝        圖7:T型的祭台       

讀經台的材質和形式,都和祭台互相呼應。(圖8)有意思的是主禮座椅的設計,也和祭台、讀經台類同,只是加上了軟墊,適合落座。(圖9)

 
圖8:和祭台呼應的讀經台           圖9:主禮座椅  

十字架(圖10)

  主禮座椅背後、聖所右端牆面上一處十字形的凹洞中,鑲嵌了一座十字架。這座鍍銀的十字架苦像,相當動人。超大比例的雙手,顯示基督竭盡力量,傾注祂的生命,來形塑人類肖似祂。這座雙面十字架是Michael Burke的作品,也可以在遊行時使用。

 
  圖10:十字架            圖11:饒富深意的聖體光      

聖體光(圖11)


圖12:幾位信友利用午休時間,在此朝拜天地大主
  我們進入聖堂時,祭台上正明供著聖體,幾位信友利用午休時間,在此朝拜天地大主。(圖12)我們不自覺地被祭台和聖體光吸引,這融為一體的焦點,成為聖堂的核心元素,充分彰顯出「聖體堂」的主題和設計要旨。祭台,是天主子民聚會的中心;聖體光,是祈禱的焦點,並由此延展出其他禮儀空間元素的意義和重要性。

   整個聖體光,狀似杯爵,造型別緻、特殊,又有尊貴的質感。倒五角形的杯爵,立在三角錐狀的支架上。杯爵中央,供奉著深藍色琺瑯瓷的鏡版環抱著的基督聖體。這個形式獨特、讓人難忘的聖體光,是Richard Enda King在1970年所設計,已經成為都柏林聖體堂眾所皆知的象徵。

   聖體光的設計,饒富深意。基督為人間帶來和平與合一,所以,承載基督聖體的聖體光,是在和平中合一的印記。但和平與合一豈是容易達成的理想?因此,鍍銀的凹凸有致的金屬表面,彷彿昭告世人,努力追尋圓滿的過程,是崎嶇不平的,充滿張力,需要奮鬥。


圖13:祭台和聖體光之間具有和諧與融合性
   當光線灑落在聖體光上時,信友們從不同的角度瞻仰聖體。不斷變化的光影,環繞著圓形的聖體,反映著祂願意以恩寵雕塑人性的意圖,這正是感恩禮的意義:基督努力型塑人回歸被創造時的完美。這個工程,永遠不會終結。而基督動態性臨在的聖體,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會在我們走向「成全」的路程中,永遠陪伴我們。

   聖體光下部纖細的圓錐體主幹,自然輕巧地由祭台升起、挺立。這道直線,清楚顯示祭台和聖體光之間的和諧與融合性。(圖13)

聖體櫃

  長方形的聖體櫃和其凹凸有致的設計,正和聖體光互相呼應。(圖14)聖體櫃門上的白鴿,顯示聖神正駐留於此,彷彿訴說著在這深沈、紛雜,如創世之時天地初開的混沌中,她將創造出美好的秩序,改變世界。(圖15)

 
圖14: 互相呼應的聖體櫃和聖體光--姜捷攝 圖15:聖體櫃--聖體櫃門上的白鴿,顯示聖神正駐留於此

聖母像(圖16)


圖16:聖母默思聖言與聖體的奧秘
饒家霖攝
  在這風格簡約的禮儀空間中,其他的美麗元素,都被安排在聖堂後方,以免削弱這座小堂以聖體為中心的特質。
聖堂的右後方,有一尊聖母雕像,聖母雙手恭捧打開的代表聖言的書卷,書卷之上則是鐫刻十字聖號的聖體。聖母凝神沈思的面容,顯示基督之母正沈浸在對感恩聖事慶祝的聖言和聖事這兩大餐桌的冥想中。

和好室

  聖堂左後方,是和好聖事區域,以蕩子回頭的馬賽克鑲嵌畫來標示,表達天主永遠接納、原諒並歡迎迷途的孩子回家。

聖體宗徒的雕像(圖17)


圖17:聖體宗徒的雕像
  在面向聖所的左後側石柱上,有一尊正在送聖體的聖人伯多祿˙朱利安˙阿瑪爾(St. Peter Julian Eymard)的雕像和聖髑。這位被稱為「聖體的宗徒」(the Apostle of the Eucharist)的聖人,原籍法國,是興建並管理這座聖堂的「聖體修會」(the Congregation of the Blessed Sacrament)的創始人。此一修會成員包括神父、執事和修士,在過去150年中,足跡遍及各大洲。修會宗旨是幫助教會努力建設基督徒團體,使感恩聖事成為他們生活的中心,並如同基督,不斷自我給予。他們相信聖體中的基督,具有超級力量,可以快速改變社會和人類。聖體的大能,激勵我們為在人間建立基督的國而努力!

玻璃牆(圖18)


圖18:聖堂後方的玻璃牆
  和聖所相對的聖堂背後,是一片玻璃牆。牆面上,有極為獨特的蝕刻玻璃圖案。上方,是苦路,表達基督為了救贖世人,不惜受苦犧牲的愛情。下方,是一片連綿的麥田。麥穗,經歷艱辛的過程,被製成麵餅,又聖化為聖體。讓人想到耶穌說:「一粒麥子如果死了,才能結出許多子粒來。」(若12:24)激勵我們也如同基督,成為捨己為人的一粒麥子。這些圖像,都緊扣住此堂的主題,顯示出基督聖體聖事蘊藏的犧牲與祭獻之意涵。

彩色玻璃門窗(圖19)

  離開聖堂之前,最後的美景,是聖堂大門(圖20)和左右兩側的兩大扇色彩鮮明、構圖生動的彩色玻璃窗,這是由George Walsh所設計。這些美麗的彩色玻璃,以藍色為基調,黃色的點綴,象徵基督是真光,照亮了人間的黑暗。

 
圖19:彩色玻璃門窗--饒家霖攝         圖20:聖堂彩玻大門  

  彩色玻璃窗下端的流水,除了代表流經聖堂附近的都柏林主要河川「生命之河」(River Liffey),顯示聖堂和生活的連結之外,更象徵更新我們生命的聖洗之水。而兩扇窗上分別標示「我是原始(Α)與終末(Ω)的聖言之書」(圖21),和「我是聖體聖血的救恩之杯」(圖22),也再次點明感恩禮中慶祝的聖言和聖祭禮。

 
圖21:我是原始(Α)與終末(Ω)的聖言之書    圖22:我是聖體聖血的救恩之杯   

   這些彩玻門窗,彷彿是一個通道,讓我們由繁忙喧囂的俗世,進入了寧靜、與神合一的天國聖境。也是在我們離開聖殿時的提醒,提醒受過基督洗禮的我們,要在人間活出在聖事中所領受的:去宣講聖言,並活出基督自我犧牲的體血生命!

期許


圖23:朝聖團員在此朝拜聖體--姜捷攝
  在這麼美麗、寧靜又深富神學意義的聖堂中慶祝聖事禮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顯然地,負責這個聖堂運作的「聖體會」的神長、修士,以及堂區的教友們,更願意將在禮儀慶典,尤其是感恩禮中,得到的恩寵,延長到生活中去。

   因此,這座聖堂,每天早晨九點(週日早上有感恩禮,所以由下午一點半起)到晚上八點,都明供聖體,歡迎人來自由朝拜。我們代表團的團員,也常在晚上結伴去朝拜,享受與基督同在的喜樂平安!(圖23)


圖24:敬拜祈禱時,這個美麗的小聖堂
在靜默中 傳遞著主的訊息
   敬拜祈禱時,這個美麗的小聖堂在靜默中傳遞著主的訊息,(圖24)邀請我們再次深深省思洗禮、感恩聖事、聖體為我們的意義。我們和其中的基督會遇了嗎?我們和祂的生命共融了嗎?我們和整個基督肢體合而為一了嗎?我們為了傳揚祂的國,使更多人分享祂的救恩,讓正義公理充滿人間,真的不畏艱困挑戰,奮鬥不懈嗎?因為我的臨在,世界變得更好一些嗎?

   衷心期待我們都能有肯定的答案。也期待能將在這兒領受的美好經驗和精神,延續到我們的地方教會,邀請更多人每天抽一些時間參與聖事、朝拜聖體,與主共融,因而聖化自己和世界。

(相關資料,請參閱聖體堂網站
(本文節縮版刊登於《天主教周報》197期,24版,2012.07.15)

 

 

 

 

 

 

聖地

 

義大利

 

愛爾蘭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