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倫理研究中心以各種媒體平台、教學、舉辦活動、參與政府公聽會、發行生命家庭電子報等方式,推動倫理教育。幫助更多人理解生命的價值,尊重每一個人的尊嚴,全面具體地實踐維護生命、救助胎兒的理念。
親愛的讀者:
平安!
本期電子報介紹以下四個主題:
文章、圖片來源:Gènéthique;發表於:2025年10月13日
聯合國婦女與女童暴力問題特別報告員Reem Alsalem呼籲全球廢除代孕,以捍衛女性與代孕出生兒童的尊嚴。她指出:「代孕對女性與孩子都是暴力,而非愛的表現。」此呼籲獲得多國支持,Reem Alsalem強調,任何將女性身體買賣視為正常的社會,都不可能真正進步。
文章、圖片來源:Gènéthique;發表於:2024年5月2日
2024年4月30日,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公佈新版《憲章》,明確重申「性別是一個生物學事實」,並在官方文件中將「性別」定義為「生物性別」。這項修訂標誌著英國醫療體系在性別議題上的重大轉變,被許多人視為「理性回歸」的象徵。
文章、圖片來源:Aleteia.fr ;作者:Mathilde de Robien 發表於:2025年8月5日
Baptiste Detombe,24歲的思想家與作家,從未經歷過無網路的世界,卻敏銳指出:自資訊科技巨頭(GAFAM)崛起以來,我們的思想、社會聯繫與內在生活正逐漸被侵蝕。他稱自己這一代是「活體實驗」的犧牲品,被短影片、無限滑動和沉浸式應用操控,失去真實的人際互動與生活經驗。他警告:只教育青少年理性使用科技,不足以抵抗數位世界的侵蝕。真正需要的,是讓數位世界受道德與公共規範引導,並透過基督信仰重拾人性的完整與自由。
文章、圖片來源:Aleteia.fr;作者:Anna Ashkova 發表於:2024年11月18日
養育年幼孩子雖充滿挑戰,卻也處處洋溢喜悅與驚喜。他們的童言童語、對平凡事物的驚奇,以及對世界的純真態度,常讓父母在忙碌中發現意想不到的幸福。只要帶著幽默與耐心,每一天都值得細細品味。這些與他們一同、也因他們而獲得的小幸福,正是生活最珍貴的禮物。
來源:聖吉安娜生命維護中心
10月18日全台灣北到南舉行「為生命而走」(March for Life)。當今社會在優生保健法、人工生殖、性解放文化與安樂死的輿論潮流下,生命的神聖與人性尊嚴正被侵蝕。從被遺忘的胎兒、在實驗室被犧牲的胚胎,到在性教育與安樂死論述中被誤導的青年與老弱殘疾病人,人類逐漸忘記:生命是天主賜予的禮物,而非可操控的權利。為生命而走呼籲社會尊重從受孕到自然死亡的每一個生命,建立一個尊重人性的「生命文化」。
生命倫理研究中心用心錄製了Podcast,方便大家用更多元的方式,來聽聽天主教會的倫理教導都在傳達與討論什麼!
敬祝 您和您的家庭平安喜樂!
生命倫理研究中心敬上
感謝您捐款支持
郵政劃撥:19341893戶名:財團法人天主教耶穌會(請於通訊欄中註明:生命倫理研究中心 或 救助胎兒專用)
彰化銀行009-新莊分行:55500123973-810戶名:財團法人天主教耶穌會(匯款註記:給生命倫理中心,或請來電告知姓名以為專款專用)
支票捐款-抬頭:財團法人天主教耶穌會地址:24255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4巷103號,生命倫理中心 救助胎兒收
電話:(02)2901-7270#250, 258, 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