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倫理研究中心以各種媒體平台、教學、舉辦活動、參與政府公聽會、發行生命家庭電子報等方式,推動倫理教育。幫助更多人理解生命的價值,尊重每一個人的尊嚴,全面具體地實踐維護生命、救助胎兒的理念。
Placeholder Logo
首頁 電子報 YOUTUBE PODCAST
Hero Image

生命家庭電子報

生命倫理研究中心以各種媒體平台、教學、舉辦活動、參與政府公聽會、發行生命家庭電子報等方式,推動倫理教育。幫助更多人理解生命的價值,尊重每一個人的尊嚴,全面具體地實踐維護生命、救助胎兒的理念。

 

親愛的讀者:

平安!

本期電子報介紹以下四個主題:

1.墮胎後傷痛癒合與陪伴

圖片來源:台灣婦女維護生命協會

當今的社會,墮胎現象十分普遍;在我們身邊,墮胎也時有發生。然而,墮胎往往給它所觸及的每個人帶來傷害,首先傷害的對象就是胎兒的生命;其次是經歷墮胎的婦女,它破壞身體、心理、情緒和靈性的健康,在人際關係中留下深深的傷痕,並在家庭中造成損失。

您可能有親朋好友或自己在生命過程中有過不得已的失胎經驗?或墮胎、或胎兒不明原因流失、或嬰幼兒早夭、或其他身心傷痛,包括身為父親的男性朋友一樣會有至今無法釋懷的傷痛,而內心始終難以平安?期盼找到永遠的寧靜與寬恕、不再負疚!不再自責!

誠摯邀請您一起來幫助他們走出傷痛,參加2024年在新北市泰山區洗心靈修中心的失胎後傷痛癒合與陪伴週末退省(Rachel’s Vineyard Weekend Retreat)。在避靜中經歷耶穌基督的仁慈醫治,讓三天兩夜以聖言為主的深化課程討論、靈修操練、和好聖事及追思彌撒,一起分享天父的愛、寬恕、撫慰與關懷。台灣地區主教團福傳委員會家庭組大力支持,同步為台灣的這次退省祈禱!
 

2.未成年人性別轉換:一份報告呼籲謹慎對待

文章、圖片來源:Génétique

2024年4月10日,兒科醫生Hilary Cass,英國皇家兒科和兒童健康學院的前院長,發表了一份長達400頁的報告,內容是關於對自我認定為跨性別兒童的照護服務。該報告敦促社會服務機構採取「極端謹慎」的態度,原因是對青春期阻斷劑的治療缺乏「可靠數據」。報告發表後,作者竟然因為被視為「恐跨」而需要警方的保護。

 

3.神經科學如何告訴我們大腦是有
 「男女性別」特質的

文章、圖片來源:Aleteia.fr

我們該如何理解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差異,從而改善男女之間的對話和關係?這是René Écochard教授在《男人—女人:神經科學告訴我們什麼》(Homme-Femme, ce que nous disent les neurosciences)一書中想要回答的問題。神經科學顯示,大腦是有性別特質的。「角色性別」(gender)是由「男女性別」(sex)發展而來的,既不是純粹的社會建構,也不是一種選擇,而是與生俱來的,只需要根據天性和經驗而發展。男性和女性擁有不同但互補的能力,這種互補性對於夫妻生活和社會生活來說都是一個豐富的潛能。

4.日常生活中的小美德:善意

文章、圖片來源:Aleteia.fr

我們談過的好心情的美德會引導我們去實踐另一種美德:善意。這兩種美德緊密相連,相互促進。善意使人成長,也使家庭充滿歡樂。

 

《人類的生命》通諭

《人類的生命》通諭是聖教宗保祿六世1968年發佈的文件,針對當時的問題:教會內外阻孕的浪潮。教宗保祿六世以自然律為根據,並以整全的人觀、婚姻的本質及夫妻性行為的目的,提出教會在性倫理上該遵循的規範。

 

輔神生命倫理研究中心Podcast

生命倫理研究中心用心錄製了Podcast,方便大家用更多元的方式,來聽聽天主教會的倫理教導都在傳達與討論什麼!

 

敬祝 您和您的家庭平安喜樂!

生命倫理研究中心敬上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 | 生命倫理研究中心

感謝您捐款支持

郵政劃撥:19341893
戶名:財團法人天主教耶穌會(請於通訊欄中註明:生命倫理研究中心 或 救助胎兒專用)

彰化銀行-新莊分行:55500123973-810
戶名:財團法人天主教耶穌會(因有不同部門共用帳號,敬請來電告知姓名,以為專款專用)

支票捐款-抬頭:財團法人天主教耶穌會
地址:24255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4巷103號,生命倫理中心 救助胎兒收

 電話:(02)2901-7270#250, 258, 778

我要訂閱 /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