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理解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差異,從而改善男女之間的對話和關係?這是René Écochard教授在《男人—女人:神經科學告訴我們什麼》(Homme-Femme, ce que nous disent les neurosciences,由Artège出版)一書中想要回答的問題。他在接受《Aleteia》的訪談中回答了相關問題。
Aleteia: 目前圍繞「男女性別」(sex)差異的問題是如何被提出的?
René Écochard: 當前的辯論提出了男女在社會生活和家庭中各自的地位問題。從生理學角度來看,男性和女性擁有不同但互補的能力。這種互補性對於夫妻生活和社會生活來說都是一個豐富的潛能。目前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是「男女性別」(sex)與「角色性別」(gender)之間是否存在生物學上的關聯(參閱注釋1)。神經科學顯示,「角色性別」是由「男女性別」發展而來的。所以大腦是具有「男女性別」特徵的。換句話說,科學顯示「角色性別」既不是純粹的社會建構,也不是一種選擇,而是與生俱來的,只需要根據天性和經驗而發展。從Charles Darwin(達爾文)到 Ruth Feldman,科學家們揭示了人類生態學的生物學基礎。他們一致認為,在整個自然界,動植物中,基因都是雄性與雌性互補的根源。這對於男性和女性來說也是如此。
關於男性與女性,神經科學究竟告訴我們什麼?
男人和女人擁有共同的人性,這反映在他們的大腦有極大的相似性。但神經科學也顯示出重大的差異:平均來說,某些區域女性較為發達,而其他區域男性則較為發達,此外還有不同的荷爾蒙受體。透過神經科學,我們瞭解到這些大腦差異通常情況下會轉化為不同的性格和能力。它們也展示了與生俱來的性格是如何發展的。就像肌肉透過體能鍛鍊而發展一樣,大腦的發展也受到基因、激素、教育和個人行為的影響。我們出生就是男性或女性,透過發展先天性向而成為男人或女人。
為了以適當的方式陪伴與「角色性別」(gender)有關的痛苦,我們需要就這個主題進行平靜的對話,並整合神經科學的資料。
在這個科學被視為權威的時代,為什麼我們不承認關於這些主題科學資料的價值呢?
在科學刊物中,有明確的論述說明大腦自出生起就具有「男女性別」特徵。然而,公共辯論卻忽視了這些參考點。它更多地基於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基於已觀察和驗證的事實。為了以適當的方式陪伴與「角色性別」有關的痛苦,我們需要就這個主題進行平靜的對話,並整合神經科學的資料。
這些發現能否在教育和社會生活中對我們有所幫助?
基於所提出的哲學與科學的「完整的生態學」,揭示人與自然的真理成為可能的。這是一條通往自由與發展的道路,可避免與現實脫節的意識形態所帶來的危險。就像運動員發展他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一樣,每個人都可以發展他們作為男人或女人的能力。只有在成年時,男性或女性的人格特質才能夠完全發展出來。瞭解自己的潛能後,年輕的男孩和女孩就可以發展自己的才能,為他們作為男性(也許是父親)或女性(也許是母親)的特定視野做好準備。更好地瞭解男女之間的差異及其生物學基礎,能為我們提供關鍵點,幫助我們更好地接納自己,並以更加和諧的方式共同生活。處理與「角色性別」有關的痛苦,必須結合關於人的本性的真正論述。
注釋:
- 譯者註:在《天主教會台灣地區生命倫理指引》的第五部分「男女兩性」的論述中,為了澄清「性別意識形態」(gender ideology)對男女性別上造成的混亂,對英文的‘sex’和‘gender’的真正內涵做了深入的闡釋,也在中文翻譯方面做了區分。天主教會將sex翻譯為「男女性別」,gender翻譯為「角色性別」。「性別意識形態」把sex翻譯為「生理性別」,gender翻譯為「社會性別」,這樣的作法是把「男女性別」(sex)最小化地縮減為生理或生物層面,而忽略或破壞了人的生理、心理及精神層面的合一性。
參閱:《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月誌》,2023年第407期,17-23頁。
文章、圖片來源:Aleteia.fr
作者:René Écochard,202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