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禮儀相遇系列24 完結篇 ―  
教會的兩片肺葉:今日東西教會的大公合一之路

徐明慧Maria HSU

來到東西禮儀相遇系列的完結篇,感謝讀者這半年來的支持。當我們推開東西禮儀相遇的這扇門,東西教會邁向大公合一的道路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都是此途上的參與者與見證者。

羅馬和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堡)雖於1054年走上分裂之途,但猶如聖若望保祿二世常說的:「教會靠著她的兩邊肺呼吸。」實在缺一不可。梵二大公會議實際上是今日東西教會合一的動力來源。1964年11月21日頒布的《東方公教會》法令(Orientalium Ecclesiarum)清楚指出東西禮儀「在教會中的差異性,並不會妨礙其統一性,反而相得益彰。」【註一】梵二閉幕前夕,如系列6提及,聖保祿六世與君士坦丁堡的正教領袖阿特那戈拉(Athenagoras)宗主教共同取消了予以對方的絕罰令,恢復東西教會友誼的道路,一條再建合一的道路【註二】。現任教宗方濟各更不遺餘力地與正教的弟兄展開對話,祈願天主教徒和正教徒(東正教徒)在合一道路上攜手同行。2019年6月29日,教宗方濟各將聖伯多祿宗徒的九塊遺骨聖髑贈與「聖安德肋」的繼承人,即現任的君士坦丁堡普世首牧巴爾多祿茂宗主教(Ecumenical Patriarch Bartholomew)作為教會合一的禮物(圖1),進一步加深了東西方教會的共融。


圖1:巴爾多祿茂宗主教與教宗方濟各於梵蒂岡相聚。(L’Osservatore Romano攝)

為何說他是聖安德肋的繼承人?宗徒聖安德肋(St. Andrew, Apostle,來自希臘文Ἀνδρέας而不是希伯來文,意指:勇氣)是西滿伯多祿的兄弟,也是漁夫,蒙耶穌召叫前居住在葛法翁(位於加里肋亞海西北岸,當地希臘語及文化相當普遍),並追隨洗者若翰。當他認出耶穌就是他們所期待的默西亞之後,立即引薦給他的兄弟西滿伯多祿(若1:35-42);他們兄弟倆成了耶穌的第一批門徒,更是耶穌所選的十二宗徒。聖安德肋自領受了由聖神而來的神恩後,便開始向東方福傳,足跡踏遍希臘、小亞細亞、特瑞斯(Thrace,當時拜占庭帝國境內,今日保加利亞境內)、馬其頓,並沿著黑海沿岸抵達烏克蘭的基輔,甚至是俄羅斯的諾夫哥羅德(Novgorod)(參見系列7),再從那回到羅馬福傳,經希臘帕特拉斯(Patras)時為信仰作證而殉道(圖2)。


圖2:聖安德肋聖像畫。(取自義大利格羅塔費拉塔聖母修道院FB)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曾於2006年6月14日的公開接見談及:「安德肋是首位蒙召跟隨耶穌的宗徒,正是根據這個基礎,拜占庭禮教會尊奉他為第一位蒙召選者。而因著他與伯多祿的兄弟關係,羅馬及君士坦丁堡教會互感彼此是姊妹教會。」【註三】接著,他強調:「伯多祿從耶路撒冷出發,經安提約基亞至羅馬執行對普世教會的使命;安德肋反而成了希臘的宗徒。」

聖安德肋大部分的聖髑由君士坦丁大帝的兒子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約357年)下令遷至君士坦丁堡。不過,為強調姊妹教會的關係,聖保祿六世曾於1964年把珍藏在聖伯多祿大殿內的聖安德肋部分聖髑送回希臘帕特拉斯正教會的手中,因他正是在此殉道的。阿特那戈拉宗主教也贈與聖伯多祿的繼承人-聖保祿六世一幅繪著「聖伯多祿與聖安德肋宗徒相擁的聖像畫」(圖3),象徵東西教會間有形共融的先知性標誌【註四】。


圖3:聖伯多祿與兄弟聖安德肋相擁聖像畫。梅勒堤奧神父(P. Meletios Sikiotis)繪於1964年東西教會修和的歷史性會議之際。(取自義大利格羅塔費拉塔聖母修道院官網)

自1964年,阿特那戈拉宗主教與聖保祿六世在耶路撒冷相擁後,東西教會在彼此對話與交流的道路上,努力並肩而行,而現任的巴爾多祿茂宗主教與教宗方濟各更共同表達出東西方教會合一的強烈心願。巴爾多祿茂宗主教更於2019年11月12日蒞臨位於比利時羅什福爾(Rochefort)的聖雷米聖母(Notre-Dame de Saint-Rémy)修道院【註五】,與所屬的熙篤會、雪維凍泥爾(Chevetogne)修道院、馬樂(Maredsous)修道院的本篤修會、修女、信友、朋友和訪客們齊聚一堂晚禱及共融。晚禱伴隨著雪維凍泥爾修院修士們以希臘文及斯拉夫語詠唱的拜占庭聖詠(讚美詩),見證了東西教會繼續朝大公合一共同邁進的手足之情(圖4)。


圖4:東西禮儀在熙篤會的聖雷米聖母修道院相遇。(Νίκος Μαγγίνας攝;取自雪維凍泥爾修院官網FB)

我曾於佛羅倫斯至正教會觀禮;也參加過一些隸屬於天主教會的東方禮,如:埃及科普特(Coptic)禮【註六】;由基輔總教區現任大總主教舍夫丘克(Sviatoslav Shevchuk,參見系列16圖2)主持的烏克蘭希臘禮【註七】(圖5);


圖5:舍夫丘克大總主教(左)與貝托里樞機(Card. Giuseppe Betori)(右)於義大利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為紀念1439年佛羅倫斯大公會議簽署的東西教會合一詔書。(取自Toscana Oggi)

羅馬尼亞希臘禮【註八】,以及義大利-阿爾巴尼亞希臘禮【註九】(圖6)。


圖6:羅馬專為行希臘禮而修建的聖亞大那削堂。(徐明慧攝)

這些東方教會在禮儀上有各自的特色,其所舉行的禮儀一般稱為「東方禮」(也稱東儀天主教會Eastern Rite Catholic Churches),他們都承認教宗的首席權,因此也都是天主教會大家庭的一分子。聖若望保祿二世於1990年10月18日以《聖教法典》(Sacri Canones)的憲令頒布了《東儀天主教會法典》(Code of Canons of the Eastern Churches),邀請22個自治教會聯合制定適用於東方禮的教會法典。聖座東方教會部【註十】(1917-2017)在成立的100週年之際,更發行了《東方禮天主教會》【註十一】(義大利文:Oriente Cattolico,英文版:The Catholic East)一書;除了讓我們對東方禮教會更加了解,也得以讓東方禮教會繼續保持原有的禮儀與本色。

有機會不妨參加看看東方禮,將會對這半年來的介紹更有感觸,即使語言隔閡,也能以視覺、聽覺、嗅覺參禮,開放眼界之餘,更為東西教會的大公合一獻上祈禱。

註釋:

  1. 《東方公教會》法令,2號,1964年11月21日。
  2. 1995年,聖若望保祿二世在《願他們合而為一》通諭(Ut Unum Sint)中表達東西教會合一的決心。
  3.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週三公開接見,介紹聖安德肋宗徒,梵蒂岡電台,2006年6月14日。
  4. 教宗方濟各致函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解釋贈與伯多祿聖髑的意義,梵蒂岡新聞網,2019年9月13日。
  5. 距雪維凍泥爾修道院約20分鐘車程。
  6. 於1741年回歸天主教會;所行的希臘禮即拜占庭禮,也可稱作希臘-拜占庭禮。
  7. 於1595年回歸天主教會;所行的希臘禮即拜占庭禮,也可稱作希臘-拜占庭禮。
  8. 於1698年回歸天主教會;所行的希臘禮即拜占庭禮,也可稱作希臘-拜占庭禮。
  9. 從未與天主教會分裂過,目前由宗座署理,並由雪維凍泥爾修道院管理聖亞大那削聖堂及附屬的東方禮神職人員及修生培育修院(Pontificio Collegio Greco Sant’Atanasio)。
  10. 管理東方天主教會人事。
  11. www.orientecattolico.com

(回東西禮儀相遇系列)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