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禮儀相遇系列6 —
東方禮溯源

徐明慧Maria HSU

執筆至此,雖對雪維凍泥爾(Chevetogne)修道院中與拉丁禮並行的東方禮有了些許的了解,對其來源仍是一頭霧水。為要一探天主教東方禮(Eastern Rite)的淵源,勢必回溯東西教會分裂的這段傷心往事。

教會的產生與發展

回溯至公元30年,門徒們在五旬節(聖神降臨節),領受聖神後即展開傳福音的使命,教會由此開始。當時在安提約基雅出現了一個興旺的基督徒團體,最早被稱作是基督徒(宗十一26),並逐漸確立了如監督、長老及執事等職務的制度。但我們也知道,初生的教會遭受一系列的迫害與教難。在安提約基雅的聖依納爵(St. Ignatius of Antioch)主教殉道前的書信中,教會首次冠上「公教」(希臘文: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καθολικην指大公、普世性之意)之意(註一)。

教會在第二、三世紀時傳遍了羅馬帝國,卻仍經常遭到全國性或地方性的迫害。直到公元313年,西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I, 324-337)聯合東羅馬帝國的皇帝利奇尼奧(Licinius I,263-325)頒佈的《米蘭詔書》才算是真正平息了教難,使教會重見天日,得享太平。沒想到當時在教會內卻出現了有關基督信仰教義的分歧和爭論,同時,東西羅馬帝國皇帝間因意見不合而造成紛亂。君士坦丁大帝乾脆一統帝國,將主力東遷,建都於君士坦丁堡,稱之為「新羅馬」,並召開了有史以來的大公會議(註二)。

東方教會(Oriental Churches或Eastern Churches)與西方教會的分裂

東西方的羅馬帝國從教會重心遷都後開始各自為政,衍生出大大小小在語言上(如:東以希臘與主,西以拉丁語為主)、政治、宗教、文化、禮儀及教義方面的摩擦,為各地教會內部埋下了分裂的種子。君士坦丁大帝為考量帝國內部安定所做出的遷都與種種決定,更助長了教會內部越來越嚴重的分裂。而在君士坦丁大帝的兒子們出掌政權後,教會局勢更是急轉直下,面對信仰上的重大爭端,東西方主教們彼此決裂。

東方希臘教會與西方拉丁教會的永久大決裂

十一世紀中葉,東方希臘教會與西方拉丁教會間的摩擦,除了文化語言、信理與教義,以及福傳上的理念不合外,更因著教宗首席權而愈趨惡化。1054年,原本雙方想解決彼此間的歧見,卻因缺乏共同對話的語言與基礎,造成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與羅馬教宗的互相絕罰,彼此開除教籍,形成了史上最嚴重的大分裂;希臘東方教會與西方的羅馬天主教彼此脫離了關係(圖1),這正式標誌著基督宗教的分裂,東部教會因遵循教會創始時所傳授下來的正統信仰教義而自稱「正教」東正教)(The Orthodox Church),西部教會自稱「公教」(天主教)。雖然雙方於1274年的里昂大公會議(Council of Lyon)及1438年的佛羅倫斯大公會議(Council of Florence)皆謀求過復合,但成效不大。爾後更隨著十字軍東征,君士坦丁堡在戰事中慘遭攻陷,十字軍趁機大肆掠奪,造成了東西方教會的決裂越演越「劣」。


圖1:十五世紀的希臘文手抄本,呈現1054年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與羅馬教宗間的互相絕罰。
(資料來源: 義大利巴勒莫國家圖書館;取自lavie.fr)。

1965年十二月7日,梵二結束前一天的合一福傳運動,教宗保祿六世與來自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領袖阿特那戈拉(Athenagoras)宗主教共同取消了予以對方的絕罰令,消除了兩教會從1054年以來的分裂關係(圖2)。這是兩教會重新走向合一的重要里程碑,是一個轉淚點,卻也只是個起點……


圖2:阿特那戈拉宗主教(左)與教宗保祿六世(右),1965年於耶路撒冷。(取自lemonde.fr)。

東方教會向北(俄羅斯)福傳之碩果

回教於七世紀興起,並在阿拉伯人的武力推動下迅速傳播,五個宗主教區唯有羅馬在西方,位於東方的耶路撒冷、亞歷山大及安提約基雅三個宗主教區很快就淪陷了,東方教會失去了大部分的教區,僅存的君士坦丁堡宗主教派人至寒冷的北方福傳,其努力獲得成效。但拜占庭帝國終究不敵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入侵和壓迫及其他外來民族的攻擊,1453年在鄂圖曼人占領了君士坦丁堡後,東羅馬帝國正式滅亡。1472年,由於虔誠的拜占庭公主逃亡至莫斯科,與莫斯科大公的聯姻,東方教會的希臘正教得以在這些土地上續存與繁榮,其為今日講斯拉夫語的俄羅斯正教會。此後歷代的俄國君主,也都以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的繼承人自居,並宣稱莫斯科就是「第三羅馬」。

與羅馬教會求同存異的東方禮教會

若從羅馬帝國時期的教會來看,位其東方的四個宗主教區都算是東方教會,其中包含了從羅馬天主教會所分離出來的東方教會,及與羅馬天主教會共融中仍保持自己的身分面貌的東方教會,後者即是今日所謂的東方天主教會(Eastern Catholic Church,也稱東儀天主教會)。而在這些東方天主教會內以希臘語、斯拉夫語或其他近東語言舉行各自的禮儀,並保留各自獨特的精神及傳統,今日統稱為東方禮。


圖3:雪維凍泥爾修道院東方禮聖堂中舉行的拜占庭禮,聖門前(中)為執事。(取自修道院官網)

雪維凍泥爾這座本篤修院中,與西方拉丁禮並行的東方禮,即是拜占庭禮(Byzantine Rite)(圖3),為讓天主教及其他基督宗教的信友團體更加認識東方禮之外,更肩負了東西禮儀相遇之重責大任(圖4,詳請參考系列1及系列2)。


圖4:雪維凍泥爾修道院Logo,呈現東西禮儀的相遇。(取自修道院官方FB)。

註釋:

  1.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2007年三月14日,公開接見講道。
  2. 公元325年召開首屆的尼西亞大公會議(Council of Nicaea I);及公元381年的君士坦丁堡第一屆大公會議(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 I)。

(回東西禮儀相遇系列)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