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有願意廣為周知的教會活動,無論您身處世界哪個角落,我們都歡迎您提供該項活動的的訊息、資料、與照片。

 來信時,請在信件主旨欄註明:「請刊登最新情報」,並在信件中說明您願意被稱呼的方式、所在的地區(教區)。


教宗方濟各每週三公開接見

關於祈禱的教理講授(34):分心,枯燥,懶惰

2021年05月19日 梵蒂岡聖達瑪索庭院
譯者:四維團隊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早安!

  跟隨《教理》的引導,在這次教理講授中,我們談論祈禱的生活經驗,嘗試解說它的一些十分常見的困難,是必須辨認出和必須克服的。祈禱不容易:祈禱時,許多困難隨之而來。我們需要瞭解它們、辨認它們且克服它們。

  出現的第一問題是那些在祈禱時的分心(見《天主教教理》2719號)。你開始祈禱,而思緒卻四處游離,心在這裡,而思緒卻在那裡...... 在祈禱中分心。祈禱通常與分心並存。真的是這樣,人腦掙扎著要在某一思想上停留很長時間。我們都經歷過這種持續不斷的圖像和幻覺的旋風,永不停下,即使在睡眠中也伴隨著我們。而且我們都知道,跟隨這種紊亂的傾向不好。

  努力獲得並保持專注不僅是針對於祈禱。如果一個人不能達到一種足夠的專注程度,就不能持久地學習,也不能高效地工作。運動員們知道,贏得比賽不僅需要身體訓練,還需要思想訓練:最重要的是要有保持專注和注意力的能力。

  分心不是罪過,但必须克服。在我們信仰遺產(傳承)那裡,有一種經常被忘記的美德,但在福音書中非常明顯。它叫「警醒」。 耶穌說了很多:「要警醒祈禱。」《教理》在有關祈禱的指導中非常明顯地提到它(見 2730號)。耶穌常常號召門徒們過一種清醒的生活並引導他們想到祂早晚會歸來,猶如一位從婚宴回來的新郎或由旅行中歸來的主人。(我們)不曉得祂回來的日期和時刻,然而,我們生命的每分每秒都是寶貴的,我們不應該浪費在分心時刻。在我們不知道的那一瞬間,我們主的聲音會迴響:在那天,祂發現那些勤奮的僕人們、專注於真正重要事情的人們是有福的。他們沒有分散注意力去想腦海裡浮現的每個吸引,而是盡力行走在正確的路上,做好事情,善盡自己的責任。這就是分心:當想像徘徊不定......  聖女德肋撒稱:祈禱時,漫無邊際的想像為「房子裡的瘋女人」——就像一個瘋女人讓你不停地轉啊轉啊...... 我們必須阻止它,用注意力控制它。

  「枯燥」也值得我們討論。《教理》這樣描述:「心靈好似與天主分離,對思想、記憶、情感,甚至對屬靈的事物都覺得乏味。這正是信德要真實地表現的時刻:忠誠地伴隨耶穌進入痛苦中和到墳墓裡」(2731號)。枯燥使我們想到聖週五、那天晚上、和週六,那(整整)一天:耶穌不在那裡,他在墳墓裡;耶穌死了:只剩下孤零零的我們。這是枯燥的來源。通常,我們不知道枯燥的原因:它取決於我們自己,但也取決於天主,天主允許我們外在或內心生活某些情形。或者,有時,可能是頭疼或肝痛阻止我們進入祈禱。我們常常不是很清楚地知道原因。靈修大師描述這一信仰經驗為神慰與神枯的反復交替;有的時候一切都很輕鬆,而有的時候卻非常沉重。經常,當我們見到朋友,我們說:「你好嗎(你怎樣)?」-----「今天,我很沮喪」。通常我們「沮喪」,意思是我們沒有感覺,沒有安慰,日子不好過。那些灰暗的日子…… 生活中有很多!但危險在於灰心(在於有一顆灰色的心):即當這種「沮喪」到達內心並帶來病變……並且有人心灰意冷地活著。

  這是可怕的:我們不能祈禱,我們的灰心感覺不到安慰!或者我們無法用一顆灰色的心來度過心靈的乾涸。心靈必須是開放和亮堂的,為讓主的光進入。如果主的光沒有進入,我們必須帶著希望等待它。但是不要用灰色(陰暗)來關閉它。

  還有一件事是「懈怠」(陰鬱 Acedia),另一種缺陷,另一種惡習,這是對祈禱的真正誘惑,更普遍地說,是對基督徒生活的誘惑。「怠惰」是「一種由於靈性功夫的鬆懈、警惕性降低、心靈的漫不經心而導致的消沉」(《天主教教理》 2733號)。它是七「罪宗」之一,因為在假設的推動下,它可導致靈魂的死亡。

  所以在熱情和沮喪的交替更迭中,我們該做什麼?我們必須永遠學會前行。靈修生活的真正進步不在於增加神樂,而是能夠在困難時期持之以恆:前行、前行,再前行。如果你累了,就稍稍停下,然後再走。卻要有恒心。我們回想聖方濟各關於完美喜悅的比喻:衡量一個會士的才能不是從天而降的無限運氣,而是穩步行走,即使沒有得到認可,即使受到不公對待,甚至一切都失去了最初的興趣,也持之以恆。 所有聖人都經歷過這道「幽谷」。如果我們閱讀他們的著作時,聽到他們晚上無精打采地祈禱,生活得毫無興致,我們不要震驚。我們必須學會說:「我的天主,縱使禰似乎竭盡全力讓我停止相信禰,我卻繼續不斷地向禰祈禱。」信友們永遠不會(熄滅)祈禱。  它有時可能類似約伯,他不接受天主可能不公平地對待他,他為自己辯護,並責問天主。但是,在天主面前申辯往往是一種祈禱的方式,或者,正如那位老婦人所說,「和天主生氣也是一種祈禱的方式」,因為一個孩子經常生他父親的氣:這是一種與他的父親相處的方式;因為他認出他是「父親」,他生氣……

  我們不比約伯更聖潔、更有耐心,我們也知道在這神枯的時候,在我們向上主發出無聲的呼喊和許多「為什麼」的時候,天主會回答我們。不要忘記「為什麼?」這一祈禱:這是孩子們在開始什麼都不理解時所做的祈禱,心理學家稱之為「問為什麼的年齡」,因為孩子們會問他們的父親:「爸爸,為什麼……?爸爸,為什麼……?爸爸,為什麼……? 」但要小心:孩子不聽父親的回答。父親開始回答,孩子又想到了另一個「為什麼」。他只是想把父親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當我們對天主有點生氣並開始問為什麼時,我們就把天父的心引向我們的苦難,引向我們的困難,引向我們的生活。但是,是的,鼓起勇氣對天主說:「但,為什麼……?」因為有時候,有點生氣是好的,因為它讓我們喚醒父親和兒子之間的關係,父親和女兒之間的關係,這是我們必須與天主擁有的(關係)。即使我們最艱難、最痛苦的表情,他也會以慈父的愛聚集在一起,把它們看作是信心的行動,一個祈禱。

  我向講義大利語的忠實信徒致以親切的問候。即將到來的聖神降臨瞻禮給了我一個機會,鼓勵你們以更大的熱情去懇求聖神,使祂的愛充滿人的心,使祂的光照耀世界,喚起每個人的決心與和平的工作。

  最後,像往常一樣,我的思緒轉向了老人、年輕人、病人和新婚夫婦。我呼求聖神降到(你們)每位身上,祂藉著其恩寵的賜予可能成為人生命旅途上的支持和安慰。

(回 教宗方濟各每週三公開接見 目錄)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