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有願意廣為周知的教會活動,無論您身處世界哪個角落,我們都歡迎您提供該項活動的的訊息、資料、與照片。

 來信時,請在信件主旨欄註明:「請刊登最新情報」,並在信件中說明您願意被稱呼的方式、所在的地區(教區)。


教宗方濟各每週三公開接見

關於祈禱的教理講授(33):祈禱的掙扎

2021年05月12日 梵蒂岡聖達瑪索庭院
譯者:四維團隊

親愛的弟兄姊妹,早安!
  我高興能恢復此面對面的聚會,因為我告訴你們:面對空無一人、對著台攝影機講話,實在是沒勁。不太好。經過好幾個月之後,現在我們在這裡再次相聚,多虧了 Sapienza蒙席的果敢,他說“不,我們在那裡。" Sapienza蒙席是對的! 看到人,在這裡看到你們,看到一個個帶著自身經歷的人,來自各地的人們,義大利、美國、哥倫比亞...... 我想那是一個有四個瑞士兄弟的小足球隊...... 他們在那裡......四個。那個小妹妹沒在、我希望她在...... 看到你們每一位,我很高興。我們作為主內的兄弟姊妹,看到彼此幫助我們為彼此祈禱 。還有沒在這裡的人們,但總是和我們保持親近的關係。總在的Geneviève修女,她來自Lunapark(月亮公園),工作的人們...... 如此多的人。他們都在這裡。謝謝你們的親臨和你們的來訪。請你們把教宗的訊息帶給眾人。教宗的訊息是:我為每個人祈禱,而我也請大家為我祈禱,在祈禱中我們合一。

  談到祈禱、基督徒的祈禱、就像所有的基督徒的生活一樣,並不是“在公園裡散步”。在《聖經》裡和教會歷史中,沒有一個偉大的祈禱者“安逸”地祈禱。是的,一個人可以像鸚鵡學舌式----吧啦、吧啦、吧啦的---- 但是那並非祈禱。祈禱當然會給予很大的平安,但它要經過內在的掙扎而來;這種掙扎有時很艱難,而且會長期伴隨著人生。祈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們會逃離祈禱。有時候我們想要祈禱,緊接著腦中浮現其它當下似乎更重要、更急迫的活動。我也會這樣:我剛去祈禱一會兒 ...... 不,我必須做這做那...... 我們逃避祈禱,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這就是它(我們祈禱)的情況。我們延遲祈禱後,幾乎總是發現,那些事一點也不要緊,或許我們浪費了時間。我們的仇敵(魔鬼)就是這樣欺騙我們的。

  所有虔敬的男女不僅告訴我們祈禱的喜悅,也有它帶來的乏味和疲勞: 有時候, 持守祈禱的時間和方法是一場艱難搏鬥。一些聖人堅持祈禱很多年也沒有找到其中的滿足,更沒有理解其用處。靜默、祈禱、收斂心神是艱難的操練,人性時常會有所反抗。我們寧願在世界上的其他別的地方,也不願在那裡,在教堂的長凳上祈禱。想祈禱的人們應記得,信德並不是容易的事,有時它會在完全黑暗中前行,沒有任何參照點。在信仰生活中有這樣黑暗的時刻,因此一些聖人稱之為“黑夜”,因為我們什麼都聽不到。但是我繼續祈禱。

  《天主教教理》列出了一長串祈禱的敵人,這些使祈禱困難,讓我們陷入困難中(參 2726-2728號)。有些人懷疑祈禱是否能真的抵達全能者:為什麼天主保持緘默?如果天主是全能的,他可以說句話就結束這件事。面對神的難以捉摸,其他人懷疑祈禱只是一種心理活動;可能有用,但既不真實,也不必要:甚至一位踐行祈禱的人有可能沒信仰,諸如此類。很多解釋。

  然而,祈禱最險惡的敵人存在於我們心內。《天主教教理》描述它們說:「經歷枯燥時的沮喪;未能完全交托給上主而難過,因為我們有『很多產業』;我們沒有完全交托於上主;我們的意願雖未被垂聽而感到失望;我們的驕傲受傷,使我們身為罪人的不配之心更加硬化;對『祈禱是一份白白的和不配得的恩賜』感到厭惡」(2728號)。很顯然,我們可以把這總結擴展開來。

  當一切似乎都在動搖,在誘惑時我們應該做什麼呢?如果我們去看靈修的歷史,馬上會看到靈魂的大師們非常清楚我們剛描述的情形。為了戰勝它,他們都提供了一些貢獻:智慧的言語,或戰勝困境的建議。這不是一個發展的系統理論問題,不,而是一個基於經驗的建議,這表明了抵抗和堅持祈禱的重要性。

  至少回顧一下其中的一些建議會很有趣,因為每一個建議都值得進一步探索。例如,聖依納爵羅耀拉的神操,一本大智慧的小書,它教我們如何整頓自己的生活。它使我們明白基督徒的聖召就是交戰,這個決定是站在耶穌基督的標準之下,而不是站在魔鬼的標準之下,即使變得困難,也要試圖行善。

  在考驗時,最好記住我們並不孤單,有祂(someone 有一位)在我們旁邊、看顧我們和保護我們。聖安當院長,基督徒隱修主義的奠基者,在埃及也面對過可怕的時期,當時祈禱變成了艱辛的掙扎。其傳記的作者,亞歷山大主教聖亞大納削,講述了這位隱修聖人生活中最糟糕的事件之一,當時他大約35歲,在中年,對許多人來說乃危機重重之年。安當被這場折磨困擾了,但還是抵抗了。當他終於又平靜下來時,他用一種幾乎是責備的語氣轉向他的主:“但是主,你在哪裡?你為什麼不馬上來結束我的痛苦呢?”耶穌回答說:“安當,我在呀!但是我等待著看你掙扎(戰鬥)”(《聖安當傳》10)。在祈禱中掙扎。並且祈禱就是搏鬥。我記起來最近的經驗,當時我在其他教區。有一對已婚夫婦和一個9歲的女兒,女兒得了一種醫生無法確診的疾病。最後在醫院裡,醫生對母親說,“夫人,給你丈夫打電話”。丈夫在工作;他們都是工人,每天都在工作。他對父親說,“孩子活不過今天晚上。我們沒辦法阻止這感染”。大概他沒有參與每主日的彌撒,但是他信德堅強。這位父親哭著走出醫院,把妻子和女兒留在醫院,自己搭火車前往70公里外的阿根廷主保----盧漢聖母大殿,盧漢聖母(our Lady of Luján)是阿根廷主保。他抵達時,大殿已經關門,已經是晚上十點了----於是他抓著大門的欄杆,為他女兒的健康,徹夜戰鬥(懇切哀禱)。這不是想像力虛構出來的:我看到了他,我自己親眼看到的!這位父親在那裡爭鬥。最後,清晨6點,教堂開門了,他進入大殿向聖母致敬,然後回去了。他想“她女兒離開了我們。不,聖母不能這樣對我”。他回到家後聽到妻子微笑著說:"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醫生說事有改變,現在女兒痊癒了”。這位藉著祈禱戰鬥的父親得到了聖母的恩寵,聖母垂聽了他的祈禱。我看到了這些:祈禱能行奇跡,因為祈禱直接到慈愛的天父心中,天父像父親一樣照顧我們。當祂不賜予我們恩寵時,祂會賜予別的恩寵,到時候我們將會看到。為求得恩寵,總是要藉祈禱而戰鬥。是的,有時祈求我們不需要的恩寵,我們祈求時不是真地想要,也不戰鬥(強烈的掙扎)...... 我們不會以這樣的方式祈求嚴肅的需求。祈禱就是搏鬥,上主總是和我們在一起。

  耶穌總是和我們在一起:假若在昏暗不明的時刻,我們不能看到祂的臨在,那麼我們將來必能覺察到。聖祖雅各伯的這番話,有朝一日也會發生在我們身上:「上主實在在這地方,我竟不知道。」(創28:16)在生命結束之際,我們轉身回顧一切,到時候我們也會說:“我以為自己孤單一人,但事實並非如此:耶穌始終與我同在。”我們將都這樣說。

  特殊的問候

  我誠摯地問候講英語的朝聖者和遊客。我們正在準備主的升天節,我祈禱願復活基督的平安與歡樂賜予你們和你們的家人。願天主降福你們

(回 教宗方濟各每週三公開接見 目錄)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