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me
 
 
  如果您有願意廣為周知的教會活動,無論您身處世界哪個角落,我們都歡迎您提供該項活動的的訊息、資料、與照片。

 來信時,請在信件主旨欄註明:「請刊登最新情報」,並在信件中說明您願意被稱呼的方式、所在的地區(教區)。


教宗方濟各每週三公開接見
醫治世界(8):輔助原則與望德

2020年9月23日(三) 聖達馬索庭院,梵蒂岡

譯者:四維團隊 

親愛的兄弟姐妹們,今天的天氣似乎不太好,但我還是祝願大家早上好!

  從危機中,如當下既是公共健康危機,同時又是社會、政治和經濟危機中更好地解脫出來,我們中的每一個人都被召叫去肩負起他或她應付的責任,也就是分擔責任。我們必須要做出反應,不僅僅以單獨個人的身份,而要從我們所屬的團體,從我們的社會地位,從我們的原則,而且,如是信眾,也要從我們對上主的信仰開始。然而,由於被邊緣化、排斥和忽略,許多人常常不能參與共同福祉的重建;也由於經濟和政治的壓制,一些社會組織無法對其獻出己力。在一些國家,許多人不能自由地表達他們的信仰和價值觀,以及自己的想法:如果表達,他們將會坐牢。還有一些地方,尤其是在西方世界,很多人壓抑他們的道德觀念與宗教信仰。但若如此,我們既不能擺脫危機,也不能更好地解脫出來;我們將變得更壞。

  因此,我們所有人都應該關心並參與國家的復甦,只是每個人都應該有適當的資源去這樣做(見:《教會社會訓導彙編》186號)。在1929年經濟大蕭條後,皮耶特雷爾奇納的教宗聖比約十一世解釋了扶助原則對於真正重建的重要性(見《四十年》通諭,79-80號)。這條原則具有從上而下和從下而上的雙重動向。我們可能不理解其含義,但它是一條讓我們更加團結的社會準則。

  一方面,尤其是處於變化的時代中,當個人、家庭、小團體,或者當地社區不能達到最初目標時,社會體制的最高層,如國家就有權介入,提供必要的資源以向前推進。舉例來說,由於新冠病毒的封閉,許多人們、家庭和公司(曾經且)仍然處於嚴重的困難之中,於是政府公共部門用適當的社會,經濟和醫療保障干預去幫助他們:這是他們的職責所在,他們必須要這樣做。

  但另一方面,社會的最高層必須尊重和提升中間層和底層。實際上,個人、家庭、團體、商業單位,所有仲介機構,甚至是教會均具有其決定性。他們憑藉其文化,信仰和經濟資源,或公眾參與,復甦並鞏固社會體(見:《教會社會訓導彙編》, 185號)。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協力合作:自上而下,從國家到人民,與自下而上,從基層民眾到頂層。這就是輔助原則的恰當運用。

  對於每人所歸屬的社會,在其「治癒」過程中,每一位都必須要有承擔責任的機會。當直接或間接涉及某些社會團體的項目啟動時,他們不能被排除外,要參與其中。例如:「你要做什麼?」——「我要去為窮人工作。」——「很好,那麼,你都做什麼?」——「我教育窮人,我告訴他們需要做什麼。」——不,這樣不對;第一步是讓窮人告訴你——他們怎麼生活,他們需要什麼:我們必須讓每一個人說話!這才是輔助原則發生作用。我們不應該阻止這些人參與;他們的才智,卑微人群的才智,不應該被棄之不用(見:《心愛的亞馬遜》宗座勸諭,32號; 及《願你受讚頌》63號)。不幸的是,在巨大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利益集中的地區,這樣的不公正經常發生,例如在地球某些地方的採礦活動。土著人民的呼聲、文化和世界觀被置之不理。

  如今,對輔助原則的不尊重像是病毒那樣地蔓延。我們想想聯合國實施的巨大經濟援助。大型金融公司的聲音遠大於普通百姓或真正推動經濟的人們。跨國公司的聲音高於社會運動。用普通人的話說:「有權勢的聲音會被聽到,弱小人的聲音不會被聽到。」但這不是正確的道路—— 這不是人性的道路,也不是耶穌教導我們的道路:也沒有實行輔助原則。按這種方式,我們不容許人們成為他們「自我救贖的工具」1。在一些政要和工會官員中,有一種集體潛意識: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不需要人民。從上而下,不聽取人民的智慧,在解決問題時不採納人民的智慧。正如我們從目前危機中走出來那樣。或者,讓我們也想一想治療病毒的方式:我們更多聽取的聲音來自大醫藥公司,而不是在醫院和難民營一線工作的醫務人員。這不是正確的道路。每個人的聲音都要被聽到,頂層的和底層的,每一個人。

  要更好地從危機中走出來,必須要實施輔助原則,尊重每一個人的自主權和創造力,特別是最弱小的弟兄姐妹。就像聖保祿宗徒所言:「身體的所有部分都必不可少,看似更弱和次要的,實際上是最重要的」(見:格前12:22)。從這個觀點來看,我們可以說輔助原則讓我們每人在對社會的關愛和命運中,擔負起各自的責任。實施它,實施輔助原則給予人希望,帶來更加健康、公正未來的希望;我們共建未來,志存高遠,開闊視野。2我們只能同舟共濟,輔助原則才會起作用。我們要麼齊心協力走出危機,包括社會各個層面;要麼就永遠走不出這個危機。走出危機並不是粉飾太平,讓目前的狀況看上去更加公正一點。走出危機意味著改變,真正的改變由每個人促成,就是各民族的人們。所有行業,每個人,大家團結一心,是一個團體。除非每個人都要參與,否則會事與願違。

  在之前的教理講授中,我們看到團結是走出危機的道路:它聯合我們,讓我們找到通向健康世界的堅實道路。但團結的道路需要輔助原則。或許有人告訴我:但是聖父,你今天所講的道理,有些術語讓人難懂!所以我向你們解釋這些詞的意義。做到團結,我們就可以走向輔助原則的道路。事實上,沒有社會參與,沒有仲介機構的貢獻,包括:家庭,協會,合作社、小型企業和其它公民社會表現,就沒有真正的團結。每個人必須出力,每個人。這種參與有助於防止和糾正全球化和國家行為的某些消極方面,在關愛受到疫情感染的人時,情況也同樣如此。這樣的自下而上的貢獻一定要予以鼓勵。看到危機中志願者們的工作,是多麼美好:他們來自社會各個層面,有些來自最富裕的家庭,有些來自最貧窮的家庭。但是每個人,都必須同心協力,才可以走出危機。這就是團結,這就是輔助原則。

  在封閉期間,我們自發地把掌聲獻給醫護人員,這是鼓勵和希望。許多人冒著生命危險,也有許多人付出生命。讓我們把掌聲也獻給社會團體的每一位成員:每一個團體,每個人,為他們可貴的貢獻,不管多麼微小。「但這人在那裡能做什麼呢?」—— 聽他講,給他工作空間,向他請教。讓我們為「流浪者」鼓掌:他們被目前文化界定為「被棄之人」,目前文化是指廢棄文化;讓我們為年長者、兒童和殘障人士鼓掌;讓我們為工人們鼓掌,所有投身於服務的人們。每個人都同心協作才能走出危機。但讓我們不要止於鼓掌!希望是大膽的,因此,讓我們鼓勵每個人都有大志向。兄弟姐妹們,讓我們都擁有大志向!讓我們不要害怕有大志向,去尋找由希望生出的公正與社會大愛的理想。我們不要重建過去,過去的已經過去,新的事物在等著我們。上主應允:「我要讓一切成為新的。」讓我們彼此鼓勵要有大志向,去尋找這樣的理想;不要重建過去,尤其是邪惡的、已經生病的過去,我以前提到過,這種不公正的過去。讓我們共建未來:當地和全球兩維度相互豐富——每人都能交托自己,每人必須交托自己,他的文化,他的人生觀,他的思維方式——,在那裡,少數民族和被拋棄的群體,他們的美麗富饒同樣可以繁榮昌盛,因為他們同樣擁有美麗;在那裡,富有的人交托自己,去服務並施予貧窮的人。

  我向講義大利語的信眾表示熱切問候。我鼓勵你們每個人以慷慨地服務天主和鄰人,來規劃你們的未來。

  最後,像往常那樣,我的思緒轉向老年人、年輕人、病人和新婚夫婦。願信仰和慈悲的見證所激勵的,今天我們所紀念的,聖碧嶽庇特來,成為各位的邀請,總是信靠天主的美善,帶著信德走近和好的聖事,正是這位來自加爾加諾的聖人,一個不倦的聖神慈悲的分施者,成為熱心與信實的使者。

註釋:

  1. 2020年第106個世界移民和難民日的致辭(2020年05月13日)
  2. 見 對古巴哈瓦納Félix Varela神父文化中心的學生的講話,哈瓦納,古巴,2015年9月20日。

(回 教宗方濟各每週三公開接見 目錄)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