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有願意廣為周知的教會活動,無論您身處世界哪個角落,我們都歡迎您提供該項活動的的訊息、資料、與照片。

 來信時,請在信件主旨欄註明:「請刊登最新情報」,並在信件中說明您願意被稱呼的方式、所在的地區(教區)。


教宗方濟各每週三公開接見
醫治世界(5):團結與信德

2020年9月2日(三) 宗座大樓圖書館,梵蒂岡

譯者:四維團隊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早上好!

  幾個月後,我們又見面了,面對面,而不是螢幕對著螢幕。面對面,這樣很好!當前瘟疫大流行更突出了我們相互依存的特點: 無論好與壞,我們都是相互聯繫在一起的。因此,要使我們走出這場危機、活得比以前更好,我們必須一起共同努力;共同一起而不是孤身一人;共同一起,單獨個人不行,因為這是不可能成就的。要麼一起努力,要麼就不做。我們必須在團結中攜手共同去做,我們所有人。我今天願意強調一個字眼:「團結」。

  作為人類大家庭,我們在天主內有著共同的根源;我們居住在共同的家園,像花園一樣的星球,天主安置我們居住的地球;我們在基督裡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但當我們忘記了所有這一切,我們的相互依存變成了一些人對另外某些人的依賴,我們失去了相互依存和團結的這種和諧,並且我們變得依賴—— 一些人對少數人的依賴,對其他人的依賴—— 加劇了不平等和邊緣化; 也削弱了社會結構,環境導致惡化。總是一樣。行為做事別無二異。

  因此,正如聖若望•保祿二世所教導的,現在團結的原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必要 (《論社會事務關懷》通諭38-40號)。在一個相互依存的世界裡,我們體驗到在同一「地球村」的意義;「地球村」 這個表達很美,不是嗎? 這個巨大且廣闊的世界無非就是一個地球村,因為一切都是相互聯繫的,但我們並不是總把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轉化為團結。相互依存和團結之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自私——個人、國家和權力集團——意識形態的僵化反而支撐著「罪惡的結構」(同上,36號)。

  「『團結』這個詞有些陳舊,有時它被很糟糕地領悟著,但它指的不僅僅是慷慨的一些零星行為—— 奇怪的零星行為。」 而是更多!更多的是這意味著一種新思維方式的產生;一種從團體和所有人的生命優先於少數人的財產的角度來思考的新思維方式」(《福音的喜樂》勸諭188號)。這就是「團結」的含義。它不僅僅是一個幫助他人的問題——這樣做當然好,但還不止於此——這是一個正義問題 (見《天主教教理》,1938-1949號)。相互依存,為了團結和結出果實,需要在天主創造的人類和大自然中強壯的根系;它需要尊重人們(的面容)和土地。

  聖經,從一開始就警告我們這一點。想想巴貝耳塔的記載 (見創11:1 -9),它描述了當我們試圖到達天堂——那是我們的歸宿—— 卻忽略了人類、受造物和造物主的聯繫,這是一個比喻。每當有人想要爬上去的時候,不考慮其他的話,這種情況就會發生。只有我自己,讓我們想想那高塔,我們建造了塔樓和摩天大廈,但我們摧毀了團體。我們統一了建築和語言,卻使文化的寶藏蒙羞。我們想成為地球的主人,但我們毀滅了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在另一次公開接見中,我談到了那些來自多倫多的聖本篤(San Benedetto del Tronto)地方的漁民,今年他們來到這裡,告訴我說:「我們已經從海裡回收了24噸垃圾,其中一半是塑膠。」 想想看!這些人有捕魚的精神--是有-- 但也拒絕,還要把它們從水裡撈出來淨化以大海。但這污染在毀壞著地球--沒有和地球有機團結--以及生態的平衡。

  我記得中世紀有一段關於「巴貝耳塔綜合症」的描述,它是發生在沒有團結的時候。中世紀的說法是,在建塔的過程中,有人倒下時--他們是奴隸,不是嗎? -- 並且死了,沒有人說什麼,或者充其量說聲,「可憐的傢伙,他犯了一個錯誤,他摔死了。」 相反,如果一塊磚掉了,每個人都會抱怨。一旦有人應受責備,他就被懲罰。為什麼? 因為一塊磚的生產、準備、燒制 ...... 所有這一切都很費錢。製造耗時、費工。一塊磚頭比一個人的性命都貴。我們每個人,想想今天發生著什麼。不幸的是,同樣的事情現在也可能發生。當金融市場的股票下跌時,所有的機構都會有報導—— 我們在這些天的報紙上都會看到。可成千上萬的人因為饑餓和貧窮而倒下時,卻沒有人談論它。

  五旬節與巴貝耳塔截然相異(見 宗2:1 -3),我們在這公開接見開始的時候聽到了。從天上降下來的聖神,像風和火一樣,掃過被封閉在晚餐廳中的團體,把天主的德能注入其內,激勵它走出去,並向眾人宣講主耶穌。聖神在差異中創造統一;祂創造和諧。在巴貝耳塔的記述中,沒有和諧;只有為了賺錢而奮力向前。在那裡,其他人僅僅是工具,僅僅是「人力」,但在這裡,在五旬節,我們每個人也是一個工具,而是一團體的工具,充分參與建設團體工具。亞西西的聖方濟各深知這一點,在聖神賦予的靈感下,他給所有的人,實際上是所有受造物,冠以兄弟或姐妹之名(見《願你受讚頌》 11號 ; 參見聖文都辣《前輩的傳說:亞西西的聖方濟各傳》8卷6章,ff 1145 )。狼兄弟,記得!

  在五旬節,天主親自出現,並激發在多樣化但團結在一起的眾人之信仰。多樣化以及在和諧中統一團結。該是這樣。團結中的多樣化擁有「抗體」,確保每個人的獨特性——這就是天賦、獨特和不可重複——不會被個人主義和自私而病態化。團結中的多樣性具有抗體,可以治癒已經退化為不公正制度和壓迫制度的社會結構(見《教會社會訓導綱要》,192 號)。因此,今天的團結是後疫情世界的出路,是治癒我們人際和社會疾病的路徑。別無他法。要不然我們沿著團結的道路前進,要麼情況就會惡化。我想重申這一點:走出危機的人不會和以前一樣。疫情大流行是一場危機。我們從一場危機中出來,不是比以前更好就是比以前更糟。它在於我們去選擇。團結確實是更好地走出危機的一種方式,而不是重新刷一層漆那樣表面的改變,讓一切看起來都很好。不,而是要更好!

  在危機中,以信仰為指引的團結使我們能夠在全球化的文化中傳達天主之愛,而不是通過建造高樓或高牆——並且今天正在建造好多高牆!——這高牆分裂(人群),隨後就會崩潰,而是通過相互交織的團體們和真正人的、堅強的持續的成長過程。要做到這一點,穩健是有幫助的。我想問一個問題:我是否考慮別人的需要? 每個人,在心裡回答。

  在危機和風暴中,天主召叫我們,並邀請我們再次喚醒和啟動這種團結,這種團結能夠在一切似乎都遭到破壞的時刻帶來穩固、支持和意義。願聖神的創造性鼓勵我們產生新形式, 諳熟於熱情好客、豐產的兄弟情誼及普世大團結的諸多新形勢。謝謝你們!

呼籲黎巴嫩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

  貝魯特悲劇發生一個月後,我的思緒再次轉到黎巴嫩及其人民身上,心情非常傷痛。坐在我旁邊的神父,在這次接見中,把黎巴嫩國旗帶來。

  今天,我將重複聖若望保祿二世30年前的話,在黎巴嫩歷史的關鍵時刻: 「面對重複的每個國家的居民都知道的悲劇,我們意識到威脅到這個國家生死存亡的極端危險: 黎巴嫩不能在孤獨中被遺棄」(《給公教會主教們的宗座書函:論黎巴嫩局勢》1989年9月7日)。

  一百多年來,黎巴嫩一直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國家。即使在其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黎巴嫩人民仍對天主保持信仰,並證明能夠使他們的土地成為該區域一個獨特的具有包容、尊重和與人共存的地方。黎巴嫩不僅僅是一個國家,它是「一自由的資訊,多元性的案例,對東方和西方都是如此」 (同上)。為了國家和世界的利益,我們不能讓這一遺產失去。

  我鼓勵所有黎巴嫩人在希望中勤勉堅持,並鼓起重新開始所需的力量和精神。我請求政治和宗教領袖們以真誠和開放的態度致力於重建工作,拋開所有黨派利益,著眼於共同利益和國家的未來。我再次要求國際社會支持黎巴嫩,並幫助它擺脫這場嚴重危機,而不陷入區域緊張局勢。

  我的思緒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轉向貝魯特的人民,他們在爆炸中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兄弟姐妹們,請再一次鼓起勇氣!讓信仰和祈禱成為你的力量。不可離棄你們的家園和你們的產業。不要放棄一個相信即將到來的美麗和繁榮之國度人們的夢想。

  親愛的主教們、司鐸們和度奉獻生活的人們、教友們,請繼續跟隨基督。主教和神父們,我向你們要求使徒般的熱情、貧窮和樸素。你要和你貧窮受苦的人一同貧窮,成為第一個給出貧窮和謙卑的例子,幫助你的信徒和你的子民再次崛起,積極地為新的重生做出貢獻。願大家都以共同利益的名義促進和諧和復興,並建立一種真正的幫助、和平共處和兄弟情誼的文化。博愛:這是聖方濟各如此珍視的一個詞。願這種和諧成為復興共同利益的源泉。這將證明,在黎巴嫩存在著所有宗教傳統之間本著博愛的精神,基督徒的延續和你自己對該國、阿拉伯世界及整個區域作出的不可估量貢獻的可靠基礎。

  為此,我請每個人在9月4日星期五參加一個普世為黎巴嫩祈禱和守齋日。我打算在當天派遣我的代表前往黎巴嫩,同黎巴嫩人民一道出席:國務卿將以我的名義前往,以表達我在精神上的親密和團結。讓我們為整個黎巴嫩和貝魯特祈禱。讓我們像在其他類似的場合一樣,通過具體的慈善工作來證明我們的親密。我也邀請其他宗教信仰的兄弟姐妹們以他們認為最好的方式來加入這一倡議,但一定要團結一致。

  現在我請你把我們的希望和恐懼託付給我們的哈裡薩聖母。願她安慰所有為親人哀悼的人,並給予那些失去家園的人勇氣,與他們在一起,與他們接下來的生命在一起!願她向主耶穌轉求團結合一,使香柏樹的土地再次繁榮,並在整個中東散發兄弟共存的芳香。

  現在,我請求每一個人,盡可能地站起來,為黎巴嫩默禱。

  我誠摯地問候說英語的信徒們。我尤其想到了未來幾周返校的年輕人。我祈求主耶穌基督賜給你們的喜樂與平安。天主保佑你!

聖父發言的總結:

  親愛的兄弟姐妹們,在不斷反思這場大瘟疫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我們是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正是因為我們是天主創造的,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家園,所以我們彼此依存。只有我們共同努力,我們才能在當前的危機中變得更加強大。因此,教會社會教義談到了團結的必要性。真正的團結不僅僅是提供幫助給別人;這是一個正義的問題;它要求我們徹底改變思維,著眼於眾人的利益,捍衛所有人的生命權,促進地球財富的公正分配。《聖經》中關於巴貝耳塔的故事告訴我們,當一個社會試圖建立通往天堂的道路時,會發生什麼,會拋棄天主,會忽視與最弱勢群體的團結,會把事物看得比人際關係重要。這種破壞性的「巴貝耳塔綜合症」被五旬節的發生的事所抵制,在那裡聖神為真正建設社會賜予了在多樣性中和諧統一的恩賜。願聖神賜予我們智慧和創造力,幫助我們找到後疫情時代所需要的各種形式的團結,治癒人際關係和社會弊病,並使人類大家庭在友愛、正義與和平中成長。

(回 教宗方濟各每週三公開接見 目錄)

 

 

 

 

 

 

 

 

 

 

 

 

   

您若要定期免費收到本網站最新資料,請點選....
我要訂閱免費新資料!


首頁典章與書籍禮儀專題實用篇交流坊典藏目錄關於我們首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
有任何需要與意見,歡迎直接與我們連絡:

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