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Logo
首頁倫理專題YOUTUBEPODCAST
Hero Image

倫理專題

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最迫切要做的,就是良心的總動員,以及同心協力,振興倫理,推動支持生命的運動。我們必須一起合作,建立一個新的生命的文化。」《生命的福音》通諭,95號

重拾性的真義,培養孩子貞潔德行

作者:輔神生命倫理研究中心 姜智健
日期:2025年6月15日

在這個性資訊泛濫的時代,孩子們比以往更容易透過手機接觸到色情內容,或被交友軟體所吸引。一旦情竇初開,他們很可能誤入迷途,陷入肉體誘惑或短暫關係的漩渦。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近五年來,15至19歲青少年感染性病的比例持續上升,淋病患者數是原來的三倍,而青少女感染梅毒的情形更是暴增十倍[1]。然而,好像這些問題還不夠嚴重似的,有立委和女權團體倡議將事後避孕藥(Levonorgestrel)從醫師開立的處方藥調整為可在藥局直接購買的指示用藥[2]。身處這樣一個對貞潔價值不利的環境,家長更應主動出擊,陪伴孩子建立正確的性觀念與培養貞潔的生活方式。以下是幾項具體建議。

1. 重拾性的真正意義

許多孩子對「性」的第一次認識,是來自網路色情影片。根據2018年國健署的數據,超過三分之一的孩子在13歲前就接觸過色情媒體[3]。這些影像帶來短暫的性興奮,伴隨著羞恥與道德上的衝突。孩子無法理解這份混亂,只能把性當作一件羞恥、不潔或與愛無關的行為。他們也誤以為,性只是一種消費品,是滿足私慾的工具,更不需要承諾與責任。

現在的性教育很少提到性是為了什麼?人是為了愛而被造,而性是婚姻中自我交付的禮物,這禮物分享著天主聖三的愛。宗座家庭諮議委員會發佈的《人類性的真理與真諦:家庭教育指南》提供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指引。其中11號提到「人類的性是一件美好,是天主看了認爲『非常好』的那件受造禮物的一部份…爲愛所引導,所提昇和整合的『性』,確能獲得人性品質。」當這種愛在婚姻中實現時,透過身體的自我奉獻,表達出兩性間的互補與完全的自我交付。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解釋說「正藉著愛,人成為禮物,並藉著這樣的禮物,滿全他存有和存在的真正意義。」(《身體神學》,1980年1月16日,15:1)性是美善的,但唯有在婚姻中,作為對配偶的奉獻時,性才真正發揮其美善的本質。婚姻是天主為一男一女所設立的,具有結合與生育的雙重意義,這個行為幫助夫妻更深結合,並向孕育新生命開放。

當一個孩子沉迷於色情或交友軟體時,其實他渴望的是天主已在他內心所刻下的奉獻與交付之愛,他並不想要被利用或利用對方。可是,沒有人告訴他真正的大餐是多麼美好或怎麼準備自己參加盛宴,所以他繼續吃著垃圾食物。當大家都在吃垃圾食物時,他以為食物就只是這樣,而大人只會叫我不要吃垃圾食物,或告訴我吃垃圾食物前要戴手套,不然會把手弄髒。這就是現代性教育的邏輯,不告訴孩子性與真愛的意義是什麼,而只教孩子有阻孕(戴保險套或吃避孕藥)就夠了。遺憾的是,阻孕用品越容易取得,性行為也越容易被簡化為一種隨意的行為,而阻孕失敗後,最終不可避免地導致墮胎的文化。[4]

2. 貞潔的價值與好處

現今的性教育,多半把焦點放在如何預防懷孕與性病上,卻忽略了孩子們需要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情慾。強調戴保險套或吃避孕藥的性教育很容易誤導孩子,以為阻孕是可靠的,或者把懷孕當作需要逃避的疾病。學生應練習如何在性興奮或性衝動中冷靜下來,例如面對性慾望時,如何以理性引導自己的情慾。「貞潔」並不是負面和消極的意思,《天主教教理》2339號關於「貞潔」的教導這樣說:「貞潔需要學習自制,就是人性自由的訓練。二者的取捨是明顯的:人控制其情慾,則得平安﹔如果受制於它,則不愉快。」學習貞潔的自制與性壓抑不同,性壓抑是對性慾望抱持負面、罪惡或污穢的看法。貞潔不否定性,而是「性在人身上成功的整合,在肉體與靈性方面得到內在的合一」。保持貞潔有許多好處,例如:能保持完整的愛與生命力量;培養願意犧牲、及耐心等待的能力,擺脫自私與各種自我中心;加深彼此的友誼,更信任對方;免於內心的罪咎,享有純潔所帶來喜樂的生活等。

相信孩子有能力且可以贏得這內心的「自由」,這不是任意妄為的自由,而是良心依循真理並選擇善去生活,一步步地在理性與純潔的指引下,將性慾望導向愛與真理,使性成為真實自我奉獻與愛人的方式。透過理性、良心、祈禱和德行的引導,學習掌握自己的情慾,使情慾不主宰自己,而是服務於無私的愛。許多的聖人都經歷過這場情慾的奮鬥,並贏得內心的自由。如:聖道明沙維豪(St. Dominic Savio, 1842-1857)、聖奧斯定(St. Augustine, 354-430)、聖本篤(St. Benedict, 480-547)。

父母可以試著按照孩子年齡的程度,與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對話,與他們談論什麼是愛、身體的美善、貞潔、色情、適當的穿著、戀愛、天主計畫中的婚姻、生命以及未來家庭。(參閱〈天主教家庭的健康性教育:我該如何教導孩子性與貞潔?〉[5]或《貞愛部落格》[6])。 如果沒有引導孩子認識這些重要的問題,而只是由學校或媒體告訴他們性行為前記得使用保險套和吃避孕藥,試問,這些孩子將來面對性誘惑時會選擇哪種應對方式呢? 孩子在青少年時期需要成人的陪伴與堅定的支持,幫助他們在內心建立起貞潔的堡壘對抗各種誘惑,並常常依靠聖母和聖人的代禱。願聖神吹起聖潔的風,幫助我們在這個時代奪回這場孩子靈魂的戰爭。

本文已刊登於【喜訊雙月刊】156期,生命與家庭專欄,34-37頁。

參考資料

  1.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資料庫。
  2. 公視新聞網,〈婦團提倡事後避孕藥改指示藥,食藥署擬借鏡日本制定計畫〉,2025年4月30日。
  3. 衛福部國健署,〈107年度「國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報告」〉,34頁。
  4. Brian Clowes, PhD,〈無效的避孕藥及其負面影響〉,Human Life International。
  5. Susan Ciancio,〈天主教家庭的健康性教育:我該如何教導孩子性與貞潔?〉。
  6. Heather Gallagher, Peter Vlahutin,  雷靜梅譯,《貞愛部落格》(臺北 : 上智,2006)。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 | 生命倫理研究中心

感謝您捐款支持

郵政劃撥:19341893
戶名:財團法人天主教耶穌會(請於通訊欄中註明:生命倫理研究中心 或 救助胎兒專用)

彰化銀行009-新莊分行:55500123973-810
戶名:財團法人天主教耶穌會(匯款註記:給生命倫理中心,或請來電告知姓名以為專款專用)

支票捐款-抬頭:財團法人天主教耶穌會
地址:24255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4巷103號,生命倫理中心 救助胎兒收

 電話:(02)2901-7270#250, 258, 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