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如何善盡社會的責任
文:谷寒松、趙英珠

前 言

  今日台灣,相信大多數人都會看出一個現象,那就是台灣社會在:社會秩序上、金融上、政治道德上、倫理價值上、宗教信仰上有一些失衡的狀態。導致電視媒體、報章雜誌,終日報導社會的黑暗面,使得人心惶惶無法平衡。我們從基督徒的立場反省,台灣人、土地、社會病了,這個病還不是輕微的感冒。「有識之士」開始憂心,奔走呼籲尋求各種解救的方法。本文概括性地分析新聞媒體,對台灣的看法;但也將基督徒的眼光列出,讓人感到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媒體鏡頭下的社會現象

  從近日電視上的一個事件談起,那就是:諧星倪敏然的自殺。媒體日夜報導,自殺者幾乎成了偉大的英雄。然而此種錯誤的行徑,誤導社會大眾令人憂心,將會給社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那些:「面對苦痛生命力還不夠堅定的人、生活倫理混亂有外遇的人、財務處理無能有經濟問題的人」。他們很容易學習這種面對困難的方法,輕易的解決自己的生命。

  當今媒體不經過價值觀的反省,每發生一件社會案件,報導的角度錯誤,使得社會無是非可言,錯亂了社會的價值觀,造成社會的危機。當今社會有多少令人感動的現象為何不報導?有多少夫妻,在患難、病痛中相扶持、有多少社會中的小人物,以自己棉薄的力量,幫助社會中痛苦邊緣的人。

基督信仰眼光中的社會關懷

  基督徒不否認人會犯錯,因為人非聖賢,我們也不能輕易論斷別人,但是,錯亂社會的價值觀是很嚴重的。基督徒是不可以自殺的,因為,生命是天主所創造、賜予的,主權在天主,人沒有權力結束它,自殺是侵犯了天主擁有生命的主權。

  基督徒相信再大的苦難,都可以面對、解決、克服、勝過。保祿宗徒曾作證說:「主的恩典夠我用的,因祂的能力是在我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

  所以面對世上混亂的價值觀,天主教會社會服務單位,不謀求己益默默服務於社會的邊緣人,中輟的青少年、無家可歸的遊民與老人。基督徒寧願說仁愛的語彙表達同情與憐憫,而非傷害他人。


媒體鏡頭下的政治現象

  我們從媒體的報導看到,十多年來台灣在少數政治人物的操弄下,導致:政治內耗、社會沈淪、經濟頹勢、族群分裂、兩岸對立的局面。立法院中多少的民生法案、生命倫理法案一延再延無法通過。多少勞工問題、民生議題、中低收入者的福利問題,在「台灣主體意識」當家作主下犧牲。台灣人民終於累了,對政治人物的權謀花招厭惡了!「自求多福」變成了失望中唯一的希望。

基督信仰眼光中的政治關懷

  理想的政治關懷是「處理眾人之事」的深切認知,是「履行政治義務」的不變承諾,是「承諾政治責任」的堅定風骨。政治工作者必須隨時警惕反省:「他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行動,是不是以公共利益為基礎?是不是以提升公共福祉為目標?」。

  耶穌基督的價值觀與一般人不同,祂重視的是:天主、天國、真理與人。祂也會責斥當時代的貪官與污吏,也會大聲疾呼政治上的不公、不義。他更強調確切實行愛天主、愛人,活的有人情味,也就是天國的來臨。

媒體鏡頭下的宗教現象

  雖然,台灣的知識水準高、教育程度也普及,卻是如此的高度迷信。最近文字媒體統計,大學生居然有87%相信靈異現象。任何社會案件都可以與靈異、鬼怪扯上關係,再加上媒體繪聲繪影,將台灣人民引進了歇斯底里的虛幻見鬼世界。

  台灣人拜的鬼神真多:上有天公、土地公、地基主、媽祖、觀音、關公等;下有算命仙、風水仙、乩童、通靈者等。還有各種鬼怪,如:魔神仔、嬰靈…等。一個坐落於總統府前的台灣賓館之小尖樓,竟被扯上破壞國家外交風水之論,而且媒體再三的報導混亂視聽,深化迷信,擾亂了台灣的安寧。

基督信仰眼光中的宗教觀

  天主教會不否定亞洲宗教,尤其是台灣宗教的價值。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其《教會在亞洲》的通諭中,也肯定亞洲是:「世界的主要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回教和印度教的搖籃。它是許多其他的靈修傳統如佛教、道教、儒家、祆教、耆那教、錫克教和神道教的誕生地。還有數百萬人信奉傳統的或部落的宗教,具有不同程度的儀式結構和正式的宗教教導。教會對這些傳統懷有最深的尊重,並尋求與他們的信從者誠摯的交談。」他們所教導的宗教價值有待在耶穌基督內得到成全。

  通諭中也肯定亞洲人民以他們的宗教和文化的價值為傲,如喜愛靜默和默想、簡樸、和諧、超然,非暴力、勤勞的精神、紀律、節儉的生活、、渴望學習以及哲學的探討,熱愛尊重生命的價值。

結 論

  那麼我們如何善盡社會的責任,活出基督徒的價值觀呢?基督徒沒有悲觀的權力,首先,應從錯誤的價值觀中得到釋放:探討錯誤價值觀的來源,切斷與此種錯誤價值觀影響與連接的根源,要迅速地的分辨出那些是不公、不義、不道德的事。
其次,我們是受洗歸於耶穌基督的人,屬肉身的貪念、私欲,應從我們的心思念慮中離去;從此屬靈的觀念在我們的心中滋長茁壯。在任何狀況中,基督徒應將「恩惠」和「能力」並重,來挑戰當今社會的混亂,負起改變社會的使命,將更新的行動帶給在黑暗中的群體,結出光明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