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蒲敏道神父
最近兩個月媒體多次報導口鼻插管的外籍老傳教士病床上的心願-造福重度智能挑戰者。瑞士籍耶穌會會士的蒲敏道神父,因仰慕中華文化,於民國二十年來到中國河北省傳教,民國二十五年在上海徐家匯被祝聖為神父,並誓言終身服務於社會慈善事業。民國四十二年輾轉來台,仍是繼續服務台灣社會弱勢族群。今年七月二十三日,蒙主寵召逝世於耕莘醫院,享年一百零一歲。
來台後蒲神父身為耶穌會遠東省的省會長,處理繁重的修會會務工作,但是他的心仍時時關注台灣社會的弱勢族群。民國五十一年當他來到嘉義教區朴子天主堂視察,就清楚的囑咐會士,除了宣揚耶穌的福音外,亦要關注當地居民所需。於是,輔導婦女勤習竹藝品與毛線衣的製作,並協助產品開發銷售國外,幫助了當地居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蒲神父的成人重殘養護中心
民國五十六年蒲神父在卸下省會長職務後,來到朴子鄉下傳教。在此期間他發現許多重度智能挑戰者,缺乏收容機構與專業人員照顧。於是配合了多方面的資源,如:政府推展殘障福利政策的補助、教區林天助主教規畫創辦一所教養院、菲律賓嘉爾默羅傳教女修會的協助等,諸因緣具足而展開了「聖心教養院」的創辦。開始收容五歲至五十歲之重度及多重智障者大約102人。因其管理制度健全,善用政府及社會各方面的資源,使得教養院在各方面的設施與配備進步更新,而趨於專業化。
在蒲神父生病住院期間,有一大願尚未完成,那就是成立「成人重殘養護中心」,繼續對智障者做其終生的規畫與照顧。如今蒲神父的繼承者,如何繼續推動蒲神父的心願,使得「成人重殘養護中心」順利達到目標。
弱勢福利團體的省思
我們佩服一位外籍傳教士奉獻大半生予台灣偏遠農村,放下才華、學識,侍奉重度智能挑戰者,並以此為樂,我們更從他的服務得到光照。蒲神父選擇資源貧乏的南部鄉下,以其人脈、資源與農村鄉民分享。同時神父以其草根性的觀察,發現社會需求-也是政府福利措施的疏失及缺口-重度智能挑戰者極度缺乏資源、缺乏關懷,且是一般家庭沈重的負擔。蒲神父以天主慈悲心懷而慷慨補足此缺口,喚醒社會良知,呼籲政府參與、負責並投入資源。同時蒲神父所設的社福機構也不斷推動健全體制及專業服務,進而帶動相關社會福利機構的整體發展及進步。這是從微觀的服務刺激到宏觀視野的改變。
所有弱勢福利團體應從蒲神父的服務軌跡綜結出福利服務的方向,並且勿因一時資源的困頓而洩氣、沮喪。如同神父一樣心懷願景、持之以恆的奮鬥,推動大眾的關懷及認同,匯集政府及民間資源創造愛的奇蹟。我們的老前輩成功地開拓出一條光明之路,福利團體的工作人員、志工及受惠者今後更有信心及希望地耕耘社會福利園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