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 —『永續』是可能的嗎?
文:谷寒松、趙英珠

【前言】

  6月16日至7月28日由朝野兩黨領袖:蘇貞昌院長、王金平院長、蕭萬長董事長共同召集,以及副召集人蔡英文副院長、鍾榮吉副院長、吳思華教授以及各方正、經濟、社會、學界專家所召開的『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隆重結束了。會議期間針對長期性、結構性、爭議性的經濟、施政、勞工、社會福利等課題,邀請徵詢各界專家的意見,凝聚更大的共識、謀求解決的方策。

  此次會議的名稱,在民間團體的建議下改為『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因而套用了永續發展這個專有名詞。但是,我們相信大部分與會的專家學者腦袋中所想的,是不夠注意地球資源的有限性的『國家經濟能永遠繼續的發展』;而非此專有名詞真正的、較謙遜的意義『可持續的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因為,英文中的「…able」是「可…的」之意。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是:『除了滿足當代的需求;同時又必須節制,而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求的發展』。

  雖然,在全國人民關注下的經續會,無可避免的也會成為政治表演者舞台,但是,仍有一些國人對它充滿樂觀期待,。因為,從五個冠冕堂皇的議題而言,的確是台灣當前最迫切的社會產經問題:議題一:完善社會安全體系。議題二:提升產業競爭力。議題三:財政金融改革。議題四:全球佈局與兩岸經貿。議題五:提升政府效能。我們在此僅就勞工權益問題、弱勢族群貧富差距問題、高齡社會福利問題提出反省。

【勞工權益問題】

(1)被剝削的勞工團體

  此次經續會登場之時,環保團體、勞工團體和蚵農在場外抗議,甚至爆發激烈衝突,使得警方、媒體、抗議人士亂成一團。為何會有如此的衝突?我們僅以勞工團體的訴求而言,工會團體認為:『經續會為攏絡財團,犧牲勞工權益』。因為,在會議中勞委會提出放寬『非典型雇用限制』、『勞動派遣法制化』等意見,達成勞基法契約、工資、工時等相關規定及以法律保障派遣勞工之權益及安全等初步共識,因而,『部分工時及勞動彈性化』、『勞動法令鬆綁』。

  部份工時、勞動彈性化,在2001年的『經濟諮詢發展會議』因場內的勞工代表無力阻擋達成大會共識。2004年的『服務業發展會議』,勞委會更是趁勝追擊,達成『勞動派遣法立法』及『勞基法契約章程修正』共識犧牲了勞工的權益,但在場外勞工代表的抗議、場內代表前全產總理事長盧天麟、全總理事長林惠官不替官方背書退出會議而使計畫胎死腹中。此次經續會又以『勞動法令鬆綁,促進就業,排除人力資源運用障礙』的名義提出,犧牲勞工權益,攏絡財團。因此,經續會場外包含『天主教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保護勞工權益的工作人員亦到場抗議,表達他們的憤慨及不滿。

(2)引進外勞的同時,應考慮本籍勞工的工作權益

  針對勞動市場及勞動人力資源的問題時,經續會提出:外勞政策鬆綁、解決人力不足問題使得勞工團體產生更大的憤慨。今日世界各國引進外勞都有一定的引導與政策,並提出應符合三項引進外勞的原則,即要有「補充性原則」、「國民待遇原則」及「總量引進原則」。外勞引進的總量,會衝擊國內勞工市場,使得台灣台灣本地的勞工就業產生問題。目前台灣,四、五十歲以上的中年勞工、原住民勞工的就業產生了重大的困難。台灣在外勞的動態總量管制上做的很模糊,去年外勞已增至33萬多人,在這方面必需要謹慎。

  工會代表質疑政府引進外籍勞工,將造成本國勞工權益受損的影響,因此,有關勞動法令鬆綁、勞工派遣以及外勞政策的檢討部分,仍是勞工團體積極關注的議題。代表謝創智表示,國家必須要保障本國勞工的生存權,企業的存在也要盡到的社會責任,要照顧本國勞工,保障本國勞工權益。他反對勞工派遣及擴大引進外勞,強力支援促進婦女就業及國內勞工就業,政府必需要讓更多人都能夠就業。

【弱勢族群貧富差距問題】

  這幾年來,台灣社會產生一些不安定,最大的問題在於『貧富差距過大』,富有者奢侈浪費,貧窮者最基本的溫飽都難以達成。社會安全組召集人呂寶靜指出,造成國民財富分配不均擴大的原因眾多,其中包括:人力資源品質差異、就業機會不均、薪資所得差距、稅制不公、移轉性收入不足等。

  因此,要縮小貧富差距的手段就必須制訂完善的社會安全體系,並從教育、就業、社會安全及稅制著手:(1)產業多元化、提升人力資源素質、促進就業縮小所得差距。(2)發展城鄉在地型特色產業,開創在地的新工作機會,以解決城鄉與地域所得不均問題。(3)檢討外勞政策,保障本國弱勢勞工就業機會。(4)政府結合民間資源,強化弱勢家庭學生的補救教學,提高弱勢家庭學生就學機會與品質。(5)減少國家資源分配的城鄉差距,消除區域不正義。(6)檢討社會保險體系,建立適當的社會福利補助。(7)整合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協助弱勢者的有效機制。(8)落實公平租稅負擔,促進賦稅公平與社會正義。(9)制訂促進婦女就業政策,排除婦女就業障礙;鼓勵婦女微型創業,提高婦女經濟自主能力。

【高齡社會需有長期照顧政策】

  由於出生人數日益減少,台灣社會趨向高齡社會的時代就要來臨,為了邁向人口高齡化的衝擊與因應的對策,建立一套穩健可負擔的長期照顧制度是必須的。此次經建會擬定一套多元化、社區化、優質化兼顧的城鄉、族群、文化、職業、經濟、健康條件差異的老人長期照顧政策是必須的。

  政府應投入適當、足夠的專門財源,以全人照顧在地化、多元化的連續服務,作為老人照顧服務的政策原則;整合各類照顧服務政策及資源;迅速建立專業評估機制;提供合理的補助;研擬整合性失智老人照顧計畫。

  建立完善老人健康照顧體系。老人學及老人醫學為醫學院必修的課程,強化老人心理健康教育、加強老人健康與預防保健、建立醫院全責的照顧。支援家庭照顧者體系亦為必須,強化居家式、機構式的服務;提供家庭照顧者教育訓練及支援團體;政府應發放家庭照顧者津貼,維護尊嚴;甚至積極推動家庭托顧服務,建立支援及督導系統。制定有效政策結合民間資源提供長期照顧服務,並補助經費、檢討法令及制度等策略提供相關協助,減少參與障;並確保服務品質。除此之外,積極維護老人尊嚴與自主,豐富老年生命。整合住宅與福利措施,提供多元居住型態;政府應支援或協助老人社團組織辦理活動。

  為了保障老人經濟安全,政府應制訂長久的老人年金制度、建立老人財產保護機制。推動彈性退休制度,創造高齡者人力再運用的就業制度。甚至為因應高齡社會所帶來的:健康照顧、社會照顧、經濟安全、就業、住宅、交通、休閒產業等服務需求,國家應進行各項研究,並將之轉化為政策制訂與服務提供之規劃。成立國家級「老人綜合研究中心」,以因應人口高齡化所需之經費預作財源規劃。

【結論:台灣所缺的是執行力,而非方向】

  為「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把脈,台灣缺乏的是『執行力』,而非『方向』。我們仔細看了經續會討論的各項內容,發現大多是『老生長談』的建議,這些議題年復一年的在談,根本了無新意。找學者、專家開會似乎僅是『背書』性質,真正的建議,卻不見得採納,甚至付諸實行。因此也令人質疑執政黨有『效能方面』的問題。目前執政黨貪腐弊案連連,百姓根本看不出政府辦案的決心,經續會提出的改革與建言等於空談。

  『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是,『同時滿足當代的需求,又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求的發展』。而經續會經續會僅一昧地認為『永續發展』可以解決重大的經濟疾病,大家努力賺錢、提高生產、促進消費,其他一切問題就解決了!這會產生更大的危機啊!